自古以來,在中國人的認知中,龍都是一種神物。我們中國人又稱「龍的傳人」,父母對孩子的期望可以說「望子成龍」,封建社會帝王身上的衣服繪製的圖案也是龍這種神物。在科學的思想還不是那麼普遍的時候,龍似乎已經約定俗成,是絕對存在的了。它法力無邊,可以呼風喚雨,掌管生死,是福靈聖獸。
可是關於龍的一切記載似乎只是在神話傳說中,在現實社會卻沒有人與龍有過親密的接觸。不過關於龍的傳說、成語、壁畫等等很多,龍的形象看上去也是非常的具體了,因此專家們不禁感到疑惑,歷史上是不是真的有龍存在過呢?
關於龍是否存在,中國人最早是在100多年前開始探索的。換句話說,在更早的時間裡,人們是篤信龍絕對存在的。然而隨著近代科學的發展,人們漸漸對宇宙有了更加客觀的認識,於是越來越多的人對這種根本沒有見過的神獸產生了懷疑,它究竟有沒有存在過呢?最好的取證辦法當然是從歷史中去尋找蛛絲馬跡。
經過人們的考古發現,最早出現龍的形象是在內蒙古的一座七千多年前的古墓中。在這座古墓出土的大批文物裡,其中就有一件玉質器皿,雕刻著龍的圖案。這就說明,在七千多年前人們就有了關於龍的認知,並將其視為圖騰。
之後,人們又在焦墩遺址發現了龍形人造圖騰,那是用碎石堆積起來的龍的形態,時間是在六千多年前。相比較內蒙古出土的玉質器皿,這裡的圖騰體現的龍形象更加具體,也更加接近如今人們常見的龍形象。這不禁讓考古學家再一次心生疑惑,如果古人沒有見過龍,又如何造出龍的圖案的?更何況又是如此的一致,連細節之處都一般無二?
現代考古活動中,關於龍的發現更是層出不窮。壁畫、器皿、古籍等等,都出現過大量龍的形象。在一些史書中也有側面記載,據說人們曾經在多年前確實見過龍,甚至有說在秦之前,曾經有人蓄養過龍。
但是年代久遠,資料已經殘缺不全。更何況至今為止,我們依然沒有發現任何龍的「DNA」留存,這就無法將諸多設想歸於實際。更多的專家認為,人們對於龍的認識其實是從某種動物幻化而來的,比如蛇、鱷等等。
不過,發生在1934年的「營口墜龍」事件又讓人們的認識來了新一輪的顛覆。由於年代不算久遠,而且親眼見到的人數眾多,所以關於這次事件的記載是非常詳細的。而且這件事被地方志與報紙持續記錄了一個多月,這幾乎成為龍真實存在的鐵證。
1934年的7月,有人見到十米多的巨龍在天空中盤旋,似乎身受重傷,掙扎許久,最終墜入了河灣。當地人還與法師一同對其進行救護,可惜最終沒有救活。人們為墜龍收殮,光是龍鱗就收集了兩大筐,龍骨被護送至碼頭,數萬人前來參觀。
關於這次事件的記載非常詳細,十六年前央視十套還曾經採訪過當年的目擊者,根據目擊者介紹,當時的情況與記載的完全一致。那麼,這件事是不是可以說明,龍確實是真的存在呢?
其實當時就有專家在現場考證,認為這是一種「蛟」,而不是龍。多年後,一位老人將自己收藏的「龍骨」拿給專家檢驗,經過鑑定專家發現,這真龍骸骨其實是馬或者是鯨類的化石,並非所謂的龍骨。
當年墜龍事件毫無疑問是真實的,但是到底是不是龍?我們還不能最終確認,而且目前來看,很大可能是別的生物。龍這種神獸在華夏文明中已經歷經數千年,其實它是否真實存在?其文化影響早就超過了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