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周磊
夜幕降臨,星星點點的路燈亮了,納涼休閒的人們紛紛走出家門,投入到夜色中。
7月25日晚8點,海港區燕北小區小廣場,伴隨動感的音樂,69歲的吳女士帶領她的廣場舞隊員暢快地跳著。
沿著西環北路一路向南,翠島天成小區圖書室燈火通明,8歲的晴晴和小夥伴被大書架環繞,坐在座椅上的他們捧著圖畫書讀得津津有味。
西環路西側的竹海小區裡,李先生和鄰居們愜意地納涼聊天,身邊是茂密的植被,聞著植物的芬芳,猶如置身在公園中。
這不過是城市居民生活中最普通的一個夜晚。時光流轉,一個小時轉瞬即逝,時間的長度無法改變,生活所展現的面貌卻已地覆天翻。
燕北一小時,展現老舊小區巨變
晚9點,跳得大汗淋漓的吳女士和舞伴們揮手告別,踏著燕北小區平整的路面往家走,路邊是一排排粉刷一新的兩層聯排建築,新安的樓宇牌在路燈下閃著光,吳女士心裡特別高興,「住了快20年的小區變得不敢認了。」
吳女士說,小區房子是上世紀90年代建的,配套設施老化不到位,燃氣、取暖、汙水管網都沒和市區接軌,「雖說在城裡住,跟農村沒啥兩樣。汙水井三天兩頭堵,臭烘烘的汙水流得到處都是,鋪著大塊方磚的地面高低不平,灰撲撲的水刷石牆面貼滿了牛皮癬樣的小廣告」。
小區沒路燈,晚上漆黑一片,沒有活動場地,納涼鍛鍊的居民們沒地方可去,只好聞著汽車尾氣、踩著西港北路的馬路牙子遛彎兒。
今年,海港區老舊小區改善提升工程實施,燕北小區被列入改造名單。施工隊進駐小區,粉刷樓體、平整路面、重新鋪設汙水管網……兩個多月的施工,小區面貌發生巨變。
在大門口「安營紮寨」的違建拆除了,垃圾清走了,還安裝了健身器材和桌球案子,300多平方米的小廣場煥發生機,居民有了健身休閒的好去處。
人居環境改善,幸福指數提升
每天晚上吃過晚飯,煤港裡小區的孫豔麗都會和鄰居們去社區花園廣場「追夢園」散步,她們腳下是彩色混凝土鋪設的地面,踩上去,鬆軟舒適。
「沒承想,這個半荒廢的園子變得這麼美。」孫豔麗說,這都得益於海港區老舊小區改善提升工程,雜草叢生的社區花園經過一番精心設計和修整,變成煥然一新的「追夢園」,整個小區的品位格調也提升了。
完美蛻變後的小區各有各的風情,而一些處在改造中的小區居民們滿心期待改造成果。
7月30日,海港區紅旗西裡小區一派繁忙的景象,推土機轟鳴作響,工人們頂著烈日攪拌水泥、鋪設地磚,小區路面硬化正在有條不紊地進行。
「以前總羨慕人家新小區環境好,這回改造完,咱小區也要大變樣了。」居民吳先生期待小區完美變身。
汙水管網改造、道路硬化、樓體粉刷等多項改善提升工程,讓我市一些老舊小區人居環境得到很大改觀,每年都會有一大批老舊小區因此發生巨變,僅海港區,今年就有19個老舊小區舊貌換新顏,對設施陳舊、局部破損修復的小區有上百個,良好的人居環境讓居民更有幸福感。
便捷生活圈,生活更愜意
「老小區越變越好,新小區設施功能越來越完善。」很多市民都有這樣的感觸。2003年之後,我市現代化小區逐漸增加,配套設施越來越完善,小區環境、物業管理也精益求精,小區綠化覆蓋率提高,居住環境越變越好。
與此同時,居民區周邊配套設施和公共服務水平也在逐步提升,便捷的生活圈讓人們生活愜意。海港區新聞裡小區大門口「十五分鐘生活圈」的展牌上,清晰地標註著小區周邊公共服務場所分布情況,僅超市就有3家,藥店和診所有四五家。
「現在生活太方便了,蔬菜水果和日用品在家門口的小超市都能買到,出行也便利,門口就有公交站,圍著小區繞個圈,基本生活需求都能滿足。」居民韓女士對眼下的生活特別滿意。
韓女士的感觸也是我市很多居民的切身感受。早在2014年,我市城市區建成集社區餐廳、超市銀行、衛生所、幼兒園、家政保潔、物業管理等多項服務於一體的惠民服務中心223個,構建起社區便民生活服務圈,同時推動民生服務車,為居民提供蔬菜直銷、商品鑑別等方面服務,讓百姓安居樂業,擁有更多的獲得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