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幽王姬宮涅烽火戲諸侯,姬宜臼「弒父」遷都洛陽

2020-12-17 騰訊網

春秋(前770年-前476年)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時期,上承夏商與西周,下啟戰國與秦漢,春秋的開始和一位傾國傾城的美女有關,這位美女叫做褒姒。

褒姒雖然生得豔如桃李,卻冷若冰霜。周幽王姬宮涅發出重賞,誰能讓褒姒一笑,賞以千金。之後,周幽王聽取了虢(guó)國石父的妙計,同褒姒並駕遊驪山,燃起烽火。諸侯一隊隊兵馬聞警來援,至時發現平安無事,又退兵回去。褒姒見兵馬像走馬燈一樣來來往往,不覺啟唇而笑,幽王大喜,卻因此失信於諸侯。這就是我們常說的「烽火戲諸侯」的故事。故事的真假咱們暫且不論。

烽火戲諸侯

當然,故事如果僅僅發展到這裡,那還只不過是一個不愛江山愛美人的無聊橋段而已。可是,姬宮涅非常喜歡褒姒,褒姒也給他生了個兒子,叫姬伯服,很受姬宮涅的喜愛。姬宮湦就打算把姬伯服立為太子,褒姒當王后。於是姬宮涅就把原王后申後和原太子姬宜臼給廢了。申後是申國(今河南南陽市附近)國君申侯的女兒,被人叫做申後。申後受了委屈,帶著兒子姬宜臼哭哭啼啼地跑到了娘家,向父親申侯告狀。申侯一聽女兒被欺負,外孫丟了太子之位,當場就火了,非要扇這個女婿幾個巴掌不可。

但是這個女婿是君王,自己這老丈人是臣子,動不了這個手。申侯就想到了借刀殺人。

借誰的刀呢?

諸侯國們都是周王的臣屬,沒人敢出頭當這個冤大頭。

國內的不行,就找國外的。

當時,周王朝的四周散布著許多異民族,他們被統稱為「四夷」,北方的叫「北狄」,南方的叫「南蠻」,東方的叫「東夷」,西方的叫「西戎」。

申侯想到了境外勢力,讓那些異民族去把女婿修理一頓,人家絕對下得起這個手。到時候出了什麼事兒,還可以叫這些野蠻人去負責,豈不一箭雙鵰?

申侯如此膽大妄為,敢於報復天子,說明周王室的威望已不如當年。申侯自以為算盤打得響,可他沒想到自己竟然捅了一個大婁子。

西周地圖參考

西周,周幽王姬宮涅十一年(公元前771年)……

申侯其實並不想殺死周幽王,只想用犬戎的兵馬威脅女婿,讓他重新恢復女兒和外孫的名位。他派人到了犬戎人的首領那裡遊說,大意就是說王都鎬(hào)京(今陝西省西安市長安區)那裡金銀如山,美女如雲。申國人願意給犬戎做嚮導,讓他們南下大撈一把。犬戎人聽得口水直流,不用申國人多說,立刻帶上大隊人馬南下鎬京發財去了。

昏了頭的姬宮涅哪裡知道自己已經大禍臨頭,還在與褒姒卿卿我我的功夫,犬戎人就攻到了鎬京城下,把都城圍了個水洩不通。姬宮涅這回急了,自己平常不好好管理國家,部隊不好好訓練,現在犬戎人來了擋都擋不住,趕緊點烽火求援吧。

可是,楞是沒見到有一兵一卒來援救。原來諸侯們以為天子又在那裡騙人,傻瓜才去呢。鎬京很快就被眼紅了的犬戎人給攻破了。姬宮涅反應倒挺快,自己趕了一輛馬車,把新太子姬伯服和褒姒拉到了驪山上躲了起來。犬戎人衝進鎬京燒殺搶掠,申侯這個時候哪管得住?那些野蠻人見男人就殺,見到財寶和漂亮女人就搶。

不過,姬宮涅一家三口沒過多久就被犬戎人找到了。犬戎人管你什麼天的兒子,一刀把他給殺了。一起被殺的還有褒姒的兒子姬伯服。褒姒呢?或許是被犬戎人當做戰利品搶走了吧。

鎬京變成了一片廢墟。犬戎人是賺翻了,把所有的爛攤子都扔給了申侯去善後。申侯估計是後悔得想抽自己的嘴巴,本想找幾個流氓收拾一下女婿,結果流氓竟然把女婿打死了,還把女婿的家給搶了。害得現在周王朝沒有了天子,自己還被各諸侯戳脊梁骨。

洛陽

幸好的是,申侯還有個好外孫。原來,申後和原太子姬宜臼在他的保護下得以活命,申侯就找來諸侯們一商量,打算讓自己的外孫即位為周天子。大家見姬宜臼是名正言順的周朝繼承人,也就隨了申侯的提議。

就這樣姬宜臼成為了天子,史稱周平王。姬宜臼是一個比較懦弱的人,犬戎人在鎬京燒殺搶掠早把他嚇怕了,他怎麼也不肯在這被異族包圍的鎬京裡過日子。更何況,鎬京現在破敗得不成樣子。在破房子裡當天子,忒寒酸了吧。

於是,姬宜臼就將都城向東邊遷移到洛邑(今洛陽)。這裡宮殿齊全,土地肥沃,西邊有函谷關和崤山做屏障,北邊有黃河洛河阻擋,其他地方就是自己的諸侯國,絕對安全。

第二年(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姬宜臼正式遷都洛邑,更名為東周。從此周王朝被一分為二,東遷之前被稱為西周,東遷之後被稱為東周,而春秋亂世也由此開始…….

歡迎轉發、收藏、點讚、評論。

關注「秦史皇」每天第一時間品讀最新經典小史!

相關焦點

  • 周幽王被殺後,周平王、周攜王二王並立,最後分別是什麼結局?
    烽火戲諸侯,這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歷史典故。烽火戲諸侯,指西周時周幽王,為褒姒(bāo sì)一笑,點燃了烽火臺,戲弄了諸侯。褒姒看了果然哈哈大笑。幽王很高興,因而又多次點燃烽火。後來諸侯們都不相信了,也就漸漸不來了。
  • 烽火戲諸侯的真相是什麼?褒姒果真是罪魁禍首?周幽王做錯一件事
    鬱悶的周幽王覺得不是褒姒不喜歡自己,而是褒姒是個天生的高冷女神。對女神自然要對女神的辦法,小機靈鬼周幽王就想到了烽火戲諸侯這一出。從前車馬很慢,書信很遠,交流要麼靠吼,要麼就只能靠狼煙了。狼煙是古代非常優秀的發明,也不知道哪個愛狼人士發現,潮溼的狼糞點燃了以後,居然可以升起濃烈的狼煙。
  • 對上弒父上位,對下與鄭國交換質子,周平王的一生不過如此
    周平王,名為姬宜臼,其父是周幽王,其母是申後,他本是周幽王的嫡長子,卻被迫逃離周國。而他被迫逃離的原因之便是周幽王喜好酒色,被褒姒迷惑,並生下兒子姬伯服,周幽王為了討好這位妃子,令這位妃子高興,便廢除申後和太子。
  • 烽火戲諸侯的真相是什麼?周幽王集權失敗,二王並立亂世將至
    大意是說:周幽王喜歡上一個名叫褒姒的美女,這位美女哪都好,就是不愛笑,周幽王為了逗這位美女一笑可謂煞費苦心。某天,一位奸臣獻策:天子可以假稱有外族入侵,點燃烽火向諸侯求援,當諸侯趕來以後發現沒有戰事,那種被耍弄的樣子必然會引得褒姒大笑。
  • 千古謠言之「烽火戲諸侯」:西周的滅亡跟褒姒笑不笑真沒啥關係!
    至於我們從小就知道的「烽火戲諸侯」的歷史典故,那真的只是一個故事而已,更準確點說,它是一個流傳了兩千多年的「謠言」。首先,西周時期存不存在「烽火傳訊」,就是個大問題。我們姑且相信有吧。但問題是,點燃烽火,傳遞訊息,是需要烽火臺的。周天子召集諸侯打仗全靠烽火臺的話,那他媽這是要在上百個諸侯國裡修成千上萬的烽火臺啊。
  • 「一笑毀西周」的褒姒有話說:烽火戲諸侯子虛烏有,這黑鍋我不背
    烽火戲諸侯的故事可謂家喻戶曉,周幽王和褒姒這一對男女主角,被指責為昏庸無道和紅顏禍水。其實要說西周的滅亡,與褒姒也是有關係的,但也只能說有一定影響,但如果將西周的滅亡歸罪於一個女人,無論如何都說不過去。其實烽火戲諸侯的故事也被史學界廣為質疑,與歷史真相是不符的,褒姒烽火一笑戲諸侯其實壓根就是沒有的事,將這口黑鍋安到一個小女子身上真是有點冤。
  • 眾諸侯拱衛鎬京,助周平王東遷洛邑;「東周」正式開啟
    本篇情節承接自上一篇:周幽王為求美人一笑,不惜烽火戲諸侯,紅顏禍水失江山 出場人物:姬宜臼(周幽王長子),申侯(周幽王廢后之父、宜臼外祖),戎王(西北少數民族首領),衛武公(侯爵),鄭武公(伯爵),晉文侯(侯爵、此人並非後世的「晉文公」),秦襄公(伯爵
  • 烽火戲諸侯導致周都被犬戎攻破,褒姒要負多大責任,其下場如何?
    秦說漢(334)烽火戲諸侯使周都被犬戎所破,褒姒要負多大的責任?為了博美人一笑,周幽王「烽火連天」,褒姒也笑他「好傻好天真」。最終代價是國內重臣聯絡犬戎入侵,看到京城狼煙四起,諸侯們也不願意出兵勤王。周幽王在驪山腳下被殺,褒姒也被蠻族犬戎俘獲,不知何故,西周王朝隨之滅亡。
  • 烽火戲諸候之後,周幽王死了,周平王和周攜王,又有什麼結局呢?
    說到誤國大事,人們自然會想到烽火戲諸侯這一事件,周幽王為了博美人一笑,居然將自己的將領當成玩笑之事,最後得罪了眾多的人。所以後人都以為,西周之所以滅亡與此事大有關係。實則並不全是因為此事。但是從這一件事上不難看出周幽王的為人,包括他在執政時的幼稚,周幽王雖然並非完全敗在烽火戲諸侯之事上,但是整個西周的確是亡在他對女人的執著之下。他生前過於迷戀褒姒,以至於做了幾件事之後,最終把自己的王國拖入了亡國的路上。所以西周看似不是亡在他手上,但是他對此卻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 歷史上的周幽王烽火戲諸侯,周平王東遷,800年周朝終於走向滅亡
    宣王死後, 太子宮涅(sheng) 即位, 這就是周幽王。幽王立申伯之女為王后,立兒子宜臼為太子,封王后的父親申伯為申侯。從前西戎很強盛,先王害怕西戎人侵,就在驪山下置烽火臺二十多處,又在烽火臺上放置大鼓數十個。以後西戎一侵人,就在烽火臺上燃起狼煙,直衝雲天。附近諸侯,一見烽火臺火起,便會發兵來救。又敲起大鼓,催促諸侯們快來,若敵兵來很多,來得急,則鼓聲急促,諸侯便會加快趕來解圍。許多年來,因天下太平,再沒有燃過烽火,烽火臺也就冷落在那裡了。
  • 烽火戲諸侯居然是假的
    在電視劇《大秦賦》的一集中,周朝的最後一位君主周赧王大罵秦人是養馬的家奴,一些讀者不厚道的笑了要不是當初周幽王瞎搞,自己起家的地盤怎麼會給了秦人。周幽王烽火戲諸侯的被稱作史上代價最大的撩妹行為,為了讓美人褒姒開心竟然點燃烽火臺,玩起了古代版狼來了的故事。
  • 西周滅亡皆因烽火戲諸侯?距離五十歲的孔子,過去只不到三百年
    我們從今天看來,或許是一場改朝換代,一次屠城,一輪宮廷政變,抑或還有一次遷都。但在春秋時期的古人看來,這是一次文明的毀滅。它也不是短短的一個歷史事件,而是由一個歷史事件引發的長達百年的崩潰過程。《史記》中記載了這次事變,也就是孔子之後的人們耳熟能詳的「烽火戲諸侯」事件。這是一個具有戲劇性的故事:周幽王的妃子褒姒生性不愛笑,周幽王為取悅褒姒,舉烽火召集諸侯於驪山前(陝西臨潼),諸侯匆忙趕至,卻發覺並非寇匪侵犯,只好狼狽退走,褒姒終於開心地大笑了。後來褒姒,懷孕十月後,生下一個兒子伯服,周幽王格外歡喜,更加寵愛褒姒。
  • 烽火戲諸侯的真相是什麼?並非只為博美人一笑,而是一場政治集權
    公元前771年,中國歷史上發生了一件大事:西周的最後一任天子周幽王被殺。而周幽王的死,正式揭開了春秋戰國爭霸的序幕。至於周幽王的死因,歷史上最具有戲劇性說法就是為博美人一笑,烽火戲諸侯的故事了。於是有一次一位奸臣就向周幽王獻策:天子可以假裝有外族入侵,點燃烽火,當分封在各地的諸侯紛紛趕來,發現沒有戰事,那種滑稽被戲耍的樣子肯定會把褒姒都得大笑。在西周時期,烽火是很重要的一個象徵。因為當時的通訊實在是很不發達,那一旦有了外族入侵,周天子遇到了危險,諸侯來不及緊急救援怎麼辦?所以古人就用烽火來作為軍事示警,烽火的燃起是表示國家戰事的出現。
  • 歷史都是勝利者書寫的:烽火戲諸侯,只是勝利者申侯留給後人的笑談
    今日筆者帶大家了解烽火戲諸侯的這段歷史。「昏庸」的周幽王為了博得美人褒姒一笑,某天傍晚,帶著不苟言笑的褒姒,周幽王命令士兵點起了烽火。臨近的諸侯王,得知王城有危險,我們的大王正在受到威脅,立刻召集人馬,一路火急火燎的趕到,結果發現城牆上,依然通火燈明,載歌載舞有說有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