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山海經》相比大家都聽說過,這是一本非常好玩又充滿傳奇色彩的書冊,不僅具有一定的娛樂價值,更重要的是它還具有非同凡響的文獻方面的價值意義。很多專家學者研究我國古代社會的文化、歷史、地理以及神話等方面的時候,都會借鑑參考《山海經》這本書。這本書中記錄描述了很多大家耳熟能詳的神話故事和奇珍異獸,不僅吸引著我國的專家學者,就連外國的專家學者也紛紛品鑑研究這本書。
上面講到了《山海經》中記錄了很多奇珍異獸,接下來就講到其中的一種,就是書中記載的長著4隻翅膀的奇怪的鳥。你可能會想《山海經》中不是紀錄了好多奇奇怪怪的動物嗎,為什麼偏偏將這隻鳥?因為這隻長著四隻翅膀的怪鳥兒卻真真切切的生活在現在的非洲陸地上。難不成幾千年前的古時候的中國人來到過非洲?接下來我們就來一探究竟。
《山海經》中是這樣描述這隻長著四隻翅膀的鳥的:又北三百五十裡曰梁渠之山,無草木,多金玉,修水出焉,而東流注雁門,其獸多居暨,其狀如豚而赤毛,其音如豚,有鳥焉,其狀如夸父。四翼,一目,犬尾,名曰囂。用通俗的文字來描述就是:在往北三百五十裡的地方有一座山名字叫做梁渠,山上沒有花草樹木,卻有很多金玉,山上的水向東流向雁門,這隻長著四隻翅膀的怪鳥就居住在那裡,它的外在像海豚皮毛很短是紅色的,叫聲好像海豚的聲音,長得像夸父一般。這隻怪鳥不止有四隻翅膀,奇怪的是它只有一隻眼睛,尾巴長得還像狗尾巴,名字就叫做囂。
大家肯定會認為,長得這麼奇怪的鳥也就在《山海經》這種奇書中才會出現,幾千年後的現實生活中怎麼會出現,更何況是在非洲大陸上。沒錯,現實中就是在非洲還就真實地存在這種怪鳥了。在非洲大陸上生存著一種鳥類,它擁有四隻翅膀,被人們稱作四翼鳥。
這隻神似《山海經》中描述的怪鳥囂的四翼鳥在非洲大陸的塞內加爾和甘比亞的西部地區、剛果共和國的南部地區也有部分生活。四翼鳥的外形是怎樣,相信這是大家最關心的問題。四翼鳥體型比較小,身子的頭到尾巴的距離只有大約三十釐米長,左右橫向展開翅膀也不到二十釐米。四翼鳥的生活習慣類似於夜鶯,喜歡在夜間太陽下山之後才會出行覓食、玩耍,白天躲在自己的小窩裡待著。
普通的鳥類用兩隻翅膀就可以實現飛行的需求,那麼非洲四翼鳥長四隻翅膀的作用是什麼呢?難道只是為了好看?其實非洲四翼鳥翅中翅的作用並不是為了飛行,它們也跟普通鳥類一樣,飛行只用其中的兩隻翅膀,剩下的兩隻翅膀基本不會起到飛行作用,只有到了繁殖期間,另外的那兩隻翅膀才會發揮它們的作用:吸引異性前來與自己交配繁殖後代。
通過上面分別對《山海經》中的長著四隻翅膀的怪鳥囂和非洲大陸上現實生活的四翼鳥的描述,相信大家更加疑惑了。《山海經》的作者怎麼會如此超前準確地把現在只存在於非洲大陸的四翼鳥紀錄其中,難不成他在久遠的幾千年前到達過非洲大陸實地考察過,還是只是純屬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