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在小時候一定都聽過家長說這句話:「平時沒事的時候就知道惹我生氣,怎麼到了要錢的時候就知道喊媽了?」
「錢」在親子關係中,似乎永遠都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孩子在小的時候會直接當面向父母要錢,而等他們上大學後,要零花錢的方式花樣百出。
曾有大學生曬出了和父母花式要錢的聊天記錄,讓人看了大笑的同時還不得不承認現在的孩子真是要錢鬼才。
第一位同學以「螃蟹」為主題,以「螃蟹沒了鉗子」為諧音編了一個段子,瘋狂向父母暗示自己沒錢了,家長也是心領神會,大方的轉了零花錢給孩子。
第二位同學則是給媽媽發微信說「我想你了」,而從這位媽媽的回覆中完全能夠看出,她已經完美的了解了自家孩子的套路,毫不猶豫地回復孩子說「別想我」。
對此孩子當然不會善罷甘休,而媽媽則是直接說「月底還沒到」,意思是讓孩子再撐一撐。
而這最後一位同學是直接點明主題告訴爸爸自己想要買衣服,爸爸二話不說就告訴孩子「買!」
孩子看到爸爸爽快的回覆甚是高興,然後告訴爸爸說買衣服要五百就夠了,消息發出去但卻沒得到爸爸的回覆。
等她再次詢問爸爸時卻發現,自己已經被爸爸刪除了好友。
這些親子間的聊天記錄可謂是充滿著「歡樂」,而父母們面對孩子要錢所做出的反應也真的是挺搞笑的。
對此有很多網友表示:「父母和孩子之間才是真正的歡喜冤家。」但有很多父母會發現,孩子上大學後花銷真的是比較大。
除必須物品外,孩子還花了很多「冤枉錢」。而孩子之所以會大手大腳花錢,往往是由於父母從小沒能培養孩子的「財商」所致。
01什麼是財商?
財商是一個人的金融智商,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生活在世我們每個人都少不了要和錢打交道,而財商就是一個人對錢的認識以及駕馭的能力。
只有當孩子擁有良好的財商時,他們才能更加正確、合理地去運用金錢,不會像如今很多被曝出網貸的學生一樣,成為金錢的奴隸。
02父母怎麼培養孩子的財商?
1、固定零花錢金額與時間
對於給孩子的零用錢,父母可以每天給、每周給或是每月給,每次給孩子零用錢的金額一定要固定,讓孩子清楚地了解自己可支配的金額是多少,且不能花超額。
2、按需購買
孩子們經常會因為喜歡一樣東西而衝動消費,但其中有絕大多數卻都不是真正需要的。對此家長則需要教會孩子辨別什麼是自己真正需要的,按照需求購買。
3、培養理財觀念
當父母將零用錢給孩子時,可以指引孩子每月所剩下的錢進行理財,讓孩子充分地認識到學會理財的好處。
有很多父母會認為,對於孩子最重要的是學習成績,賺錢這種事是步入社會後才會做的。
但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就應該培養孩子的財商,形成良好的金錢觀,為日後的賺錢道路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