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船出局的時候,評論界的嘲諷鋪天蓋地,坐擁上屆FMVP和上屆雙一陣的快船,為何在毫無徵兆的情況下,崩潰了?
而且,快船的失利誕生在3-1領先的情況下,一步步眼看著掘金翻盤晉級,倒不是一上來就焦灼比分,場場遺憾落敗,他們更像是樹倒猢猻散,千裡潰堤了。
快船被打散了,正好映襯出賈馬爾-穆雷的瘋狂,不再細數穆雷的騷操作,穆雷恰好成為卡、喬的鏡子。
掘金後衛踩著快船上位,必將開創新的屬於自己的明星時代,他的出現也恰好彌補了掘金缺乏一個直接攻擊點的遺憾,而卡、喬兩人,會因此失利,不得不面臨徹頭徹尾的改變。
最終,快船冗雜的內部問題,以裡弗斯下課進入下一階段。
裡弗斯下課一事,對裡弗斯本人來說,也相對不公平,但裡弗斯確實有他未解決的事務,而且這種事務的存在產生了極端的不良後果。
裡弗斯下課的過程是這樣的:
NBA名記Ramona Shelburne和Ohm Youngmisuk聯合報導,快船老闆鮑爾默諮詢了快船籃球事務運營總裁弗蘭克、股東Dennis Wong以及球隊顧問傑裡-韋斯特的意見,之後也致電諮詢了卡、喬的意見。
消息人士稱,球員們告訴鮑爾默的任何事情,沒有改變這位老闆辭退裡弗斯的想法。
也就是說,球隊運營總裁、股東以及傑裡-韋斯特與快船老闆站在了一起,且與球員們站在了對立面,不支持裡弗斯繼續擔任主教練。
鮑爾默並不完全相信裡弗斯對下賽季的策略和方法,會比一個有新觀點的新教練更好,而裡弗斯也不認為教練和老闆關係不穩會有利於執教,雙方的關係自然就走到了盡頭。
但這件事之後,帕金斯為裡弗斯鳴不平,聲稱快船球員配不上裡弗斯。
裡弗斯本人也講到了一個很關鍵的地方,即萊昂納德和喬治,不怎麼在更衣室發聲。
這就是兩人廣被詬病的缺乏領導力的體現。
在更早的時候,小卡的授業恩師波波維奇早就指明,萊昂納德是一個優質的攻防球員,絕不是一個好的領導,他未來可能成為一個好的領袖,但現在不是。
我們早已熟知,裡弗斯不比波波維奇、菲爾-傑克遜等教練,擁有自己鮮明的戰術風格,裡弗斯更多在於激勵隊員們的精神,在搶七大戰時,裡弗斯還在說「I trust you」,並不是制定針對性很強的攻防策略。
裡弗斯需要成熟的球員,起碼需要在球隊中存在一位成熟的領袖,他的意見是尋找一位成熟的控球後衛。
裡弗斯符合我們大多數人的觀點,快船的進攻最缺乏的就是梳理,無法令人接受的是,他同時過分使用了哈雷爾,快船高層認為哈雷爾只是在進攻端有持續性。
從比賽觀感來看,哈雷爾進攻端的持續性也是需要條件的,他並不非在所有內線面前都可以保持侵略性,在高大和具備移動速度的中鋒面前,哈雷爾只有抓空隙的機會,正常打無法保證效率。
況且,哈雷爾並不具備低位技術。
賽季初,他憑藉激情在內線作業,橫衝直撞,而隨著賽季的深入,這樣的球,變得越來越少了。一招鮮,不能吃遍天。
比賽焦灼時,快船竟多次直接將球交到哈雷爾手中,快船中鋒無法做出低位的高效率得分,他畢竟不是奧尼爾。
裡弗斯不能將這些人的狀態問題,歸結於園區內合練不夠,畢竟他們是職業球員,不應該長時間處在混亂的進攻感覺上。
如果必須要將搶七的細節失敗,歸罪於球員,則必須細分到球員的技術不充分,以及球員的個性不足以攻堅等方面。巧合的是,這些方面,也恰好是主教練的責任和義務範圍。
當一支球隊運轉十分流暢時,假設有一名球員或者幾名球員明顯發揮不好,人們絕不會怪罪教練失責,因為教練已經安排好了進攻層次和方式,投不進自然是球員的問題。
快船的問題則相反。
球隊運轉十分混亂,球員們的打法、位置、出手受到顛覆式影響,進而無法培養出好手感,只能以寥寥狀態應付時間。
我們看到快船第四節追分時的狼狽樣子,看到了萊昂納德帶球過半場之後,只經歷一次傳球,喬治或者哈雷爾即完成進攻的草率。
喬治的進攻,歪的離譜,哈雷爾內線的得分,像個小打小鬧,萊昂納德再也不能當遮羞布了。
所以,快船哪一環出了問題?
答案是,快船的每一環,都存在著最為致命的問題——教練、領袖、主力、角色球員,都是問題的核心,都可以被拿出來大書特書。
最後邏輯鏈建成了:
在全方位的、從上到下的弊病橫行的球隊,主教練首當其衝,對一切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他為何不協調好戰術呢?為何不如卡萊爾一般以教練身份建立絕對領導權呢?為何不換下哈雷爾和喬治呢?
當快船老闆問如此多「為什麼?」時,裡弗斯還能回答什麼?他不冤!
快船老闆傾向於選擇沒有執教經歷的候選人,因為選擇固有風格的教練沒有任何意義,球隊還是希望以教練的代價,儘可能的保留巨星,梳理好攻防層次。
如果不得行,那只能從球員下手。可能在不久的將來,快船也不得不對球員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