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加拿大卑詩省高等法院就「孟晚舟案」做出裁決:孟晚舟符合「雙重犯罪」標準,因此對她的引渡案將繼續審理。被扣押500多天的孟晚舟,未能獲釋。
對此,中國駐加拿大大使館隨後在推特上發布聲明回應稱,中國政府堅決捍衛中國公民及企業的正當、合法權益,並敦促加方認真對待中國的嚴正立場以及關切,立即釋放孟晚舟女士,不要一意孤行。
「雙重犯罪」是加拿大引渡法的核心原則之一,即尋求引渡的國家對嫌疑人所指控的罪行在加拿大亦屬於犯罪,這是開展引渡的先決條件。
圍繞於此,孟晚舟一方提出的抗辯依據是,美國要求從加拿大引渡孟晚舟的源頭,在美國制裁伊朗的法案上,但這個法案在加拿大是不存在的。但加方表示,美方引渡孟晚舟的直接罪名是欺詐,即孟晚舟在對滙豐銀行介紹關於華為的業務時,在涉及伊朗的問題上做出了所謂的「虛假陳述」,而欺詐這個罪名在加拿大的法律中是存在的,所以認定引渡孟晚舟在法律上沒有問題。
不過,此次判決並不意味著孟晚舟就輸掉了這場「引渡」官司。據專業人士介紹,孟晚舟還可就很多事項抗辯、上訴,其中「政治性質排除原則」就是一大關鍵,因為加拿大《引渡法》與《加美引渡條約》不支持出於政治目的的引渡。可是在這一問題上,加拿大一直避重就輕、「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美國為什麼要對孟晚舟下手,早已是司馬昭之心。這一事件,外表是司法,內核是政治;表面上是對個人的起訴,本質上是對中國企業、中國科技的打壓。
眾所周知,美國一貫喜歡將經濟問題政治化,將政治問題法律化,還依靠「長臂管轄」這個「法寶」,肆意將國內法外溢,給自己看不順眼的各種主體製造麻煩。可強行披上法律外衣,就能代表正義?美國歷史上,打著正義的幌子行霸權主義之實的勾當還少嗎?此番美國故伎重施,濫用美加雙邊引渡條約,顯然是赤裸裸的科技霸凌。面對美國霸權主義、強權政治的「長臂」,加拿大卻選擇了置國際規則於不顧,置司法獨立於不顧,唯美國馬首是瞻。
更可悲的是,加拿大還一直拿「司法獨立」說事。特魯多更是多次宣稱,「他們是在沒有任何政治參與或幹預的情況下作出這項決定的。」
可就在加拿大極力掩飾的時候,美國那邊卻攤牌了。在一次接受路透社專訪時,川普毫不諱言,「如果對國家有好處,如果有助於達成有史以來最大的貿易協議,我當然會在必要的時候幹預這個案件」。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此前的聽證會上,華為方面呼籲加拿大法院考慮司法獨立性,而代表美國的控方律師團卻向法官直言:維護加拿大主權,並不是你的工作。這番作派,怎麼還好意思吹噓「司法獨立」?
「沒有傷痕累累,哪來皮糙肉厚。」面對無妄之災,孟晚舟的不卑不亢讓人動容,華為的頑強堅忍也為人稱道。
「除了勝利,我們已經無路可走。」過去一年多來,美國對華為的打壓不斷,可無論是「保密櫃」裡的備胎晶片一夜之間全部轉正,鴻蒙作業系統「橫空出世」,還是5G技術、應用穩步推進,在科技長徵路上,中國企業以一種悲壯的自信高歌猛進。
當然,也會有人問一家企業為何如此牽動人心?因為在當前中美關係的大背景下,他們所面對的霸凌、打壓、封鎖,正是中國以及中國民眾所面對的。
以長遠視角觀察,孟晚舟事件很可能是中國科技發展以及應對外部挑戰的一個裡程碑事件,考驗企業、考驗國家、也考驗人民,更考驗國際政治。而我們的應對也應是多層次、立體式的:法律、政府、產業、輿論都有作為空間,必須展現出捍衛自身權益的決心、信心。
「偉大的背後都是苦難」,中國人民團結一心、共同奮鬥,「風在前,無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