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寶直播屬於淘寶內容生態版塊:包括了微淘、有好貨、哇哦視頻、淘寶直播、品牌號等。
用一個各位看官都能理解的,不準確的描述:微淘可以看做是淘寶微博、有好貨就是淘寶小紅書、哇哦視頻就是淘寶抖音、品牌號是淘寶公眾號,彼此互相聯動,把文字、圖片、短視頻、直播(互動長視頻)各種內容工具串聯在一起。幫助品牌在一個app內完成聲量到銷量,種草到拔草的營銷短鏈。
淘寶直播的定位是「生活消費類直播」,要有趣、有料、有用。今年阿里將通過大數據,把直播與淘寶整個大數據貫穿起來。
顯然這樣做的目的就是把自己與其他直播平臺區別開來。那淘寶直播的競品到底有哪些呢?這便是今天老K要和大家聊的話題。
現在的直播平臺主要分三種類型:一種是火爆的短視頻直播,代表是抖音和快手;一種是同類型電商直播,代表是淘寶、蘑菇街和京東;最後一種是秀場直播,代表是YY和鬥魚。
這裡我們不講秀場直播,因為秀場直播和淘寶直播是兩個世界的東西,沒有可比性。只講前面兩種,因為更相近,都是靠電商來變現。
淘寶直播和抖音、快手直播的區別
這裡先講三家的定位。
淘寶直播前面講了,它的定位是「生活消費類直播」。抖音直播的定位在我看來還是和秀場直播比較靠近,單純直播賣貨的還是比較少。它屬於內容爆款型,在視頻內容方面有電商變現方式。前期基本都是和淘寶合作,現在開始有在自建自己的電商生態。
快手直播就和淘寶直播更像,直播內容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在叫賣產品。這也源於它人設更強,粉絲基數更大。
三者門檻也各不相同。抖音和淘寶直播相對門檻高些,快手門檻最低。
1. 淘寶直播門檻如下:
過去的雙十一之後,媒體對淘寶直播有著連篇累牘的報導,人人都高呼這裡是風口,人人都在尋找第二個薇婭、李佳琦,人人都被財富衝昏頭腦。
但最清醒的,卻是淘寶直播背後的男人趙圓圓。在《雙十一結束,淘寶直播,再向前走1公裡》中,趙圓圓寫到:
認清現狀,淘寶直播整體水平依舊不高,偶爾有出色表現和超常發揮(尤其是雙十一),但這並不代表我們已經是優等生。
與傳統電商圈相比,商品運營能力還很不足。
與營銷傳播圈相比,創作、傳播、規劃能力遠遠不夠。
相比於內容電商,直播電商的競爭將更為殘酷。
內容電商階段,因為用戶的內容口味千差萬別,所以各種類型的博主都能存在,而且都能活得很好,因為大家並不是直接競爭關係,用戶可以同時喜歡ABCD,輪番寵幸ABCD。商業生態更均衡,更健康,每個領域都可以有N多頭部中部尾部,算是金字塔結構的分布。
但直播電商階段,在特定時間,主播對用戶注意力資源是有獨佔性的,看薇婭直播,就沒法同時再看其他人。某種程度上,直播博主之間是零和博弈的。
與此同時,主播的影響力與議價權之間存在正向關係,頂級主播在品牌端享有更大的議價權,這又反過來強化他們在用戶心智中的地位。所以頂級主播對用戶注意力的壟斷和商品議價權變成了一個相互強化的循環。
所以直播電商的主播結構,不是金字塔而是圖釘,極其少數的頂級主播和絕大多數的底部,中部是塌陷的。
在過去的雙十一,薇婭、李佳琦預售額遙遙領先,第三名開始斷崖式下跌。如果我們打個比方,雙十一就是購物消費的春節,而薇婭和李佳琦某種程度上就是央視春晚二分天下,其它所有主播和商家爭奪剩下的空間。
與其說這是淘寶直播有意為之,不如說是造勢階段權衡之下的策略。因為淘寶直播要證明自己是風口,最好的策略莫過於樹標杆。當薇婭、李佳琦成為淘寶直播的代名詞、代言人,風口之說已然成型,那麼接下來平臺方勢必要優化主播生態,給無數的品牌商家以成長的空間,更是做大的希望。就像已經退休的馬雲曾經說過,淘寶的流量生態最好是草原,而非森林,這樣才安全。
所以現在入場晚了嗎?不,一切才剛剛開始。
2. 抖音直播門檻如下:
抖音直播實際上就是一種內容變現的模式,這種模式與早期的公眾號有著一定的相似之處。以內容的方式進行商品的銷售,但以這種方式進行帶貨是需要一定前提的:
1、優質內容,沒有優質的內容無法吸引到消費人群,無法實現觀看量與銷售量的轉換率;
2、知名網紅、主播,沒有知名度難以使消費群體信服,如今明星網紅越來越受人們追評,例如「薇婭」「李佳琪」,其帶貨能力媲美一線明星。
對於做公眾號的新媒體人來說,想運營好抖音,必選轉變兩種思維:
第一,從圖文思維到視頻思維;
第二,從訂閱思維到算法思維。
圖文思維到視頻思維很多人已經意識到,但訂閱思維到算法思維的轉變其實更難,訂閱思維深藏潛意識的一個表現就是對「粉絲數量」的過度重視。在訂閱邏輯下,因為用戶習慣的穩定打開,粉絲數量與流量才呈現穩定的正相關。
在抖音,粉絲只能證明過去,但無法預測未來。
在帶貨方面,算法的特殊性更是呈現的淋漓盡致。看一張圖:
抖音種草達人榜
在這張圖片中,神奇的一幕出現了。我們看到了3000多萬粉絲的魔鬼李佳琦,看到了從微博成功轉型抖音的網紅顏九,但讓人驚訝的是,我們也看到了1014個粉絲的喜悅姑娘Clara、1802個粉絲的打哈欠的大獅子、44個粉絲的CD陳小點。
頂流和素人同榜,這就像是,我和周杰倫出現在了同一個榜單中(允許我不要臉一把),就問你震驚還是不震驚?
但其實嗅覺靈敏的淘客早已捷足先登,利用算法機制日進鬥金。
然而現在出現的大量抖音淘客帳號,基本上有以下幾個特徵:
1. 0粉或低粉帶貨。
2. 小淘客團隊5-10人,通過帳號矩陣的玩法運營30-50個號,大的淘客團隊已經做到80個人運營1200個帳號的規模(其中不乏一些被封禁的廢號)。
3. 只要流量正常,帳號有效,可以投DOU+的就投DOU+,DOU+產出比超過1:1.2以上的產品就加投豆莢,或者進一步優化各項數據,加強轉化。
總結下來,抖音淘客的打法劍走偏鋒,將算法機制的優勢和缺陷發揮到極致,不考慮帳號定位、調性、內容質量,抱著賺一把就走的心態,通過「批量投放商品視頻——算法篩選出潛在爆款——DOU+加槓桿走量」的三步策略,快速變現。
對於做內容的朋友來說,算法是殘酷的,因為你無法躺在過去的成就上躺賺,只能逼迫自己持續創新,即使頭禿,即使爆肝。但算法的世界也是幸福的,因為無論何時入場都有機會,只要你真有才華、有創意、夠努力。
相比淘寶、快手,抖音是比較晚進入直播帶貨的平臺,此前推出了櫥窗功能,商品連結跳轉到淘寶、天貓,目前帶貨做得最好的是美妝品類。
另外,在今年的雙十一期間,與快手主打老鐵賣貨不同,抖音主打「種草」。在雙十一預熱期第一天上線了「種草標籤」的新功能,通過直播的形式為天貓等電商合作夥伴進行帶貨,抖音更看重的是有多少用戶喜歡上了這個推薦內容。
對於主播個人而言,抖音平臺有巨大的流量,看起來很適合帶貨的。但是問題在於,抖音的流量很難私有化。一個平臺越是以算法為導向,就越不容易形成粉絲黏性(注意不是用戶黏性)。
畢竟頭條系在此之前沒有涉足過電商領域,也不熟悉電商的導流機制,在數據、運營方面可能還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整修改。
不過抖音通過短視頻廣告,已經能夠實現高效變現,它的廣告單價也很高。引導用戶看直播買東西,在財務上劃不划算呢?不好說,所以整個抖音直播(包括打賞和帶貨)都是戰略意義大於財務意義。
就目前而言,無論哪個平臺的電商直播,其用戶畫像、流量來源和運用方式雖有不同,但是其核心還是重在賣貨,最終目的都是為了實現商業化變現。
3. 快手直播門檻如下:
2017年進入直播帶貨的快手,起步比淘寶稍晚,但起量卻比淘寶要快。一開始就用「打賞+帶貨」兩條腿走路的快手直播,證明了直播帶貨可以做大甚至做成主流業務。
相較於淘寶直播帶貨,快手上人設屬性更強,賣貨像是實物打賞。快手主播常說的帶貨話術主要是:「老鐵們,今天就3000支,趕緊買,不買的給我雙擊一個小紅心。」
而買了東西的用戶評論也大多是「東西一般,就當支持老鐵事業了」,也就是說,用戶在快手關注的首先是人,其次才是商品的功能和質量,買的更多是打賞老鐵的滿足感。
另外,比起淘寶直播,快手用戶更關注食品、飲料、3C產品。
與單一的直播平臺不同,快手具有「短視頻+直播」的完整閉環,這使他們在內容和社交鏈條上的完整性更有優勢。以快手為代表的短視頻平臺所延伸出的直播生態成為內容平臺的新增量,它為更多用戶提供了看見、分享多樣生活的可能性,為公會、主播、普通人提供了新的變現渠道。
快手是一個草根江湖,有共鳴的人沉醉其中無法自拔,一聲老鐵呼朋引伴,瞬間變成一家人。但找不到共鳴的人,則滿頭霧水,費解於老鐵經濟為何能夠大行其道?
區別於抖音的短視頻帶貨,快手帶貨的主流是直播,而且喜歡強調「自家工廠」。薇婭曾說自己不敢停下來,因為她停一天,身後的工廠可能要停工十天。而快手的帶貨主播們有過之而無不及。
快手主打的是下沉市場,快手直播帶貨就更下沉了,有多下沉呢?五線城市不夠看,鄉鎮乃至農村也有大量覆蓋,小鎮中青年對快手電商GMV的貢獻是最大的。
此外,在快手帶貨的主播,通常是賣自己工廠的商品。比如快手主播辛巴,主打的是辛有志嚴選相關產品,帶貨熱度僅次於辛巴的娃娃和小亮夫婦,他們在全國有43家工廠。
他們掌握商品源頭,更具價格優勢。在下沉市場,用戶對品牌並不敏感,某種程度上甚至反感,追求實惠的「老鐵們」最想要是物美價廉,所以告訴他們沒有中間商賺差錢,源頭好貨的買單率更高。
有工廠的好處在於,掌握源頭,更具價格優勢。快手主播們一口一個家人,但心裡其實很清楚,價格才是核心競爭力。在媒體採訪中,娃娃的丈夫小亮直言:「粉絲最想聽的就是這個衣服價格便宜,就這四個字。
如果說這件衣服韓國代購買的五百塊,現在四百塊賣給你,他聽都不聽。你只要說這件衣服做出來只要15.9,現在賣19.9,他馬上就下單。」
在下沉市場,其實用戶對品牌並不敏感,某種程度上甚至反感,追求實惠的老鐵們最想要是物美價廉,所以告訴他們沒有中間商賺差錢,源頭好貨的買單率更高。
變現方式的話,抖音和快手除了電商變現外還有打賞變現模式。而淘寶直播則是純電商變現模式。
淘寶直播和蘑菇街直播、京東直播的區別
蘑菇街在成立之初,主打電商導購,而後又自建電商,主打「時尚」概念,獲得一批垂直化粉絲。
2016年,一股直播狂潮席捲國內網際網路,數以千計的直播APP出現在中國網民的手機裡。直播平臺的股價狂飆、網紅的造富神話,也讓更多的平臺和主播投入到直播大潮裡,而蘑菇街自然也看到了這樣的商機。
同年3月,蘑菇街也正式上線直播,並主打購物直播。定位「紅人+直播+電商」模式。到5月,蘑菇街宣布,投入3億扶持旗下時尚工作平臺uni引力的紅人發展,為紅人提供最直接的變現方式。
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9月30日,已經有超過4.8萬名時尚達人入駐蘑菇街平臺,同時活躍著超過18000名時尚主播。2018年9月當月,蘑菇街每天直播產出量達3000小時,相當於125家電視頻道24小時連續不斷地播出,而用戶則每天花超過35分鐘在蘑菇街上觀看各種時尚內容直播。
入駐門檻相對複雜些。第一步審核之後,還需要直播試播,試播通過之後才能真正的獲取直播權限。還有顏值分的考核。
京東APP上線直播功能則要晚一些,2016年9月份的時候才上線。不過京東的定位不一樣。屬於自營式電商平臺,對直播這塊要求也要嚴格很多。直播的內容大多都是和品牌方,以及第三方直播機構合作製作的,個人直播內容要弱一些。
綜上所述,蘑菇街和京東相比於抖音和快手來講,更像淘寶直播。很純粹,純粹的電商直播。只是這三者在電商直播裡面又各有自己的側重點而已。蘑菇街走的單點突圍模式,京東走的是精品路線,而淘寶直播走的則是群眾路線。
— E N D —
責編 | 沐爺
排版 | 雨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