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野球時,防守者通常一開始就放手,尤其是三分線一步不前,因為一般人在那個位置上的命中率很低,如果你連續打出幾次後,防守者肯定不會一直放手,尤其是三分線一步不前,好的貼身防守,此時,跳投就無法再有效了。
一、野球場,無穩定的跳投
這是一個前提問題,是在野球場上。假如是在一般的野球場上,每個人都不是職業運動員,水平參差不齊,每個人都是潛在的神經刀選手,而且大多是首次合作,你無法相對準確地針對對手,甚至連自己的投籃命中率都無法精確統計,你無法確定下一個球是否100%能進,在這種情況下,跳投絕對不是進攻的首選。
記住那個老將奪冠時,整個場上哪一個都是金雞獨立式的後仰跳投,你會看到大腹便便的諾維斯基、1米6的諾維斯基、3米3的諾維斯基等等,投籃漂亮如畫,但不入框。
二、籃板球無保障
投籃,很簡單,搶籃板很困難。假如你的二次進攻意識很強,並且身體又高又好,能夠把丟球重新轉換成進攻,那麼恭喜你,你絕對是場上最閃亮的仔。
除了這些,大多數仔,穿著整齊而又還不賴的裝備,站在外線秀一手操作之後,緊跟著揚手是個三分球,進了向邊路妹子拋個媚眼,要是沒進,頂多罵一句「WC」,再繼續外線掛機。此時的你,基本上已經被對方戰略性地放棄,你的存在基本上不會對比賽節奏造成威脅。
得了吧,我們是在籃下被人頂著,也是被人頂著,滿身臭汗,拿出掙錢的欲望去搶籃板,你在外線一句「我的我的」,就完了嗎?可不可以做個分身好少年?如果有人連續兩次投中都沒有得分,你就一定不會再給他傳球,更別提在你想出汗的球場上,誰也不會為了成為藍領而來。
3.還是 old school的帥哥
近年來,NBA風靡的小球風暴讓大家也開始喜歡上了三分,哈登、庫裡也成了大家爭相模仿的對象。就在幾十年前,有人站在三分線外投籃,那肯定是在發信號,我就不打了。
籃球界,NBA帶給我們的是一種對抗運動的美感。辛苦了一周,想在野球場好好發洩一下,結果,你投了一個,我投了一個,你又投了一個,我又投了一個,這就是練習的投籃吧!或者傳統的籃球打法讓人更有激情。
在我看來,跳投,遠沒有灑脫的「果凍上籃」,漂亮的小勾手,要說得分利器,那當然離籃筐越近,得分的機會就越大。先練習其他的基本功,而不是練好跳投!咱們也許不能成為野球場上的領先者,但至少先別拖大家的後腿,一手出色的穿著,也是不可視的殺手鐧啊!
為什麼在野球場上跳投有效?
如果你投籃準,別說是野球場,就是正式比賽場地你也是最靚的仔!由於跳投比突破得分更省力,所以你可以全投,但不可能高強度的全投突破,這就是為什麼很多年輕人打球更傾向於突破,而老隊員更喜歡全投。
跳投,是每個熱愛籃球的人都必須學習的技巧,因為我們大部分人在打野球的時候都是半場比賽,而且防守強度沒有那麼大,這時如果你有一個好的跳投,基本上就能控制整個比賽,久而久之,你會發現每個人都很喜歡和你組成一隊。
讓我們再看一下NBA中靠一手投成名的球星,這裡只說兩個,第一個是喬丹,這個不用多說,喬丹就是靠一手中投贏得這麼多冠軍。另一位是麥科勒姆,他是去年西決開拓者vs掘金的對手,他憑藉cj的一粒中投贏得了搶七,利拉德啞火。
因此,在場上,一隻穩定的跳投絕對是吃香的,如果有一隻持球得分的能力最好,能給自己創造跳投的空間,加上本身就很穩定,幾乎沒有對手。我見過的隊友全是投手,就我一個中鋒,都是陌生人,但戰術很簡單,我擋拆創造了跳投或突破的空間,有個後衛可以拿球,技術偏跳投,擋拆後直接跳投,沒有投手,另外兩個也是投手,我們兩人配合不夠默契,立刻找機會傳給他們,命中率基本上都在五成以上,全程下來我基本上都是站著看,不過下午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