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讓你的刀劍更加鋒利?掌握這些磨刀技術很重要

2021-02-18 武士刀傳奇

 

怎樣磨刀才鋒利?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網上流傳的經驗和方法很多,也很有效。

本文從理論分析出發,試圖發掘常用刀具的刃磨技術基本原理,並在此基礎上提出新的刃磨方法和技巧以歆讀者。(文中鋒利性的比較,建立在相同刃磨技術水平之上)淺見,鄙薄和錯漏之處在所難免,敬請見諒並斧正。

一.刀刃形狀與鋒利性的關係

刀刃形狀包含了輪廓和刃角等特徵,以下是十三種常見刀具的刃口形狀。

⑴是絕大多數生產廠家採用的一種刀具開刃形式,刀體強度高,方便 研磨,對研磨技術要求較低,但要非常鋒利卻不容易。常見的廚用刀具就是這種開刃形式,另外也有不少匕首類刀具採用。

⑵採用凹磨技術,也可以說是⑴號的變形,刀體內凹,刀刃輕薄,可以達到很高的鋒利度,不過當刀刃被磨厚以後,鋒利性亦相應下降。許多折刀都採用這種刃口形制,刀友在網上展現鋒利性的大多是這類刀具。

⑶、 ⑷號多見於手工刀,比如唐大刀、日本武士刀。這種類型刀刃角度很小,刃面導向性好,因此可以研磨得極其鋒利,遠非⑴、⑵可比,尤其在砍闢時的侵徹度非常高,但缺點是刀體的強度會因為極小的開刃角度而降低,容易造成缺口或卷刃。不過這種刀刃如果不是高強度工作,即使在磨損之後也能夠保持較高的鋒利性。但是這種刀刃有一個嚴重缺點,磨損卷刃後的重新研磨非常費時費力。

⑸是 ⑶、⑷的變形,僅僅是內弧形刀身形成整體式血槽的變化。比如蒙古刀,保安刀等中國民族手工刀具經常使用這種類型的刀刃。由於血槽的存在,刃面大大變窄,導向性因此變差,因此研磨難度稍大,鋒利性有所下降,但修磨的工作量也大大減小。

⑹號刀刃很少見,主要的例子就是老式剃鬚刀,在一些西洋古刀劍上也有發現,這種刀刃在自行研磨後很難保持原貌往往轉變成⑸號刀刃。這種刀刃,從刀腹到刃部都極致輕薄,而且刃角很小,所以很容易研磨,而且鋒利性遠非其他刃口形狀的刀具可比。

⑺號刀刃可以說整個刀身就是刀刃,多見於需要極其鋒利的特殊用途刀具,不過倒也常常在菜刀上發現這種研磨方式(也因刀而異,有些人在研磨時將菜刀完全平壓於刀石上研磨就會形成這種刀刃)。這種刀刃極其鋒利,主要得益於很低的刃磨角度和優異導向性的寬大刃面。

⑻是弧形的,刀體強度較高,方便研磨,但鋒利性不會很高。多見於大型藏刀,中國古代的平造單手刀……。

⑼、 ⑽刀刃面是偏鋒,這種刀刃多見於刻刀、鑿刀、剝皮刀、剪刀等特殊用途刀具。這種結構會大大的方便研磨,免除了反手研磨的麻煩。不過這種刀具受力時存在明顯的偏斜現象,即刀刃向較平的一側大幅偏移,故搏擊類刀具很少採用。

⑾、 ⑿和⒀是刀背的假刃研磨方式。這種刀刃的目的不是切割,而是在刺入的時候引導刀身,所以一般不追求鋒利。

以上十三種常見刀刃,根據刀身和刃部彈性變形理論都可以很好的解釋其形狀和鋒利性的關係,刃角越小,刀身越薄,鋒利性也就越高。此外,刃面越寬越平直,導向性越好,刃磨時容易找到感覺,從而減小了角度誤差,也比較容易刃磨。

二、什麼樣的刀刃才鋒利?

常用刀具的鋒利性檢測,目前尚沒有統一的行業標準,通常根據刀具在推紙、剃毛和斷髮等方面的具體表現判定。而從刀刃的結構特徵分析,刀刃的鋒利性主要取決於以下五個重要因素。

1.刃角

刃角越小,刃部越尖,切入阻力也越小,鋒利性也越高,它是影響鋒利性的重要因素。

(刃角:6<7<4<3<5<2<1)

2.刃口半徑

刃口半徑越小,切入壓力也就越小,自然也越鋒利,這是使刀具鋒利的最關鍵要素。

(刃口半徑:7>4>3=2=1>6=5)3、2、1相同刃口半徑,刃口越小越鋒利,所以鋒利度是3>2>1.

3.刃紋

刃紋方向與切割方向相同時,更容易切入,也更鋒利,各刃紋相互平行且與刃口垂直(縱刃紋)時最佳。刃紋在刃緣處產生的微鋸齒,也有利於提高鋒利性。

4.毛邊

毛邊會大大增加刀刃的切入阻力,是影響鋒利性的重要因素,鋒利的刀刃應該沒有毛邊。

5.微鋸齒

嚴格的說,刃緣都是有微鋸齒的,齒向與切割方向一致時,切入壓力越小,刀刃也越鋒利。

三、刀具與鋒利性的關係

怎樣才能使刃口半徑最小?

決定鋒利性的五個主要因素中,刃角是事先確定的,微鋸齒主要與材質有關,清理毛邊屬於後期處理,因此,磨刀時需要著重解決儘可能減少刃口半徑和產生縱刃紋這兩個問題。要獲得儘可能小的刃口半徑,關鍵是要設法儘量延後刀刃卷口(因為一旦卷口就會產生毛邊,繼續磨削只會使毛邊擴大,很難使刃口半徑進一步減小)的時機,為此必須做到如下兩點。

⑴ 局部微力切削

各油石顆粒必須以很小的力度切削刀刃,才能防止提前卷口。

⑵ 局部微量切削

各油石顆粒對刀刃的切削量必須很小,否則會在刃口上產生大量的劃痕,從而降低刃口強度,導致刃口早期捲曲。此外,較大的切削量伴隨的切削力也較大,也是誘髮捲口的重要原因。

要做到以上兩點,必須設法避免應力集中,因為它會導致局部切削力和切削量劇增,從而過早在刃口出現毛邊和劃傷等缺陷。

四.刃磨過程的緩衝保護機制

由於油石平整度、粒度均勻性、鋒利性差異、以及與刃口不完全貼合、刃磨角度誤差等限制,要實現局部微力和微量切削,離不開緩衝保護機制。緩衝越有效,刃磨效果也越好,刃口也更容易變薄,反之,則不能使刃口變薄,甚至可能出現刀刃缺口、劃傷等嚴重缺陷。

⑴ 刀身的彈性變形對刃口的保護作用

下面對刀身彈性變形對刃口的保護作用進行模擬,以說明緩衝保護機制的形成機理及重要作用。

片刀以極微小的力壓在油石上,刃面與油石完全貼合,刀身的變形可忽略不計,這是標準的刃磨狀態。刀脊高度84.51mm,刀腹中點高度42.26mm,實際刃磨角度25。(刃角50。),片刀滑動摩擦方向為自左向右,如下圖所示。

如果始終保持上圖的角度和姿勢,持續輕磨一定可以獲得極薄的刃口。但是由於雙手總會有一定幅度,且不同步的擺動,故造成以下五種不同情況。

第一種情況,以很小的力度操作,但雙手都抬高了,實際刃磨角度也隨之增大,只磨刃口,而磨不到刃面。因操作力度很小,即使偶然發生這種情況,只要是微量切削,一般不會造成刀刃提前卷口,但是也限制了鋒利性的提高。

第二種情況,雙手都降低了,實際刃磨角度隨之減小,不管是否施力,都磨不到刃口和刃面,只能磨內側的刃線,這種情況下雖然會將刃線磨圓,但是對刃口沒有損害。

第三種情況,保持刀脊的高度不變,而按刀腹的手因不穩定導致力度突然增加,刀腹隨之突然下沉,如下圖所示 。

上圖中,由於彈性變形,刀腹下沉致使刀尖翹起2.620。,實際刃磨角度下降到22.210。,增加的力都通過刀身轉移給內側的刃線,雖然這會導致刃線被磨圓而不整齊,但卻有效保護了刃口。

第四種情況,保持刀腹的高度,而握刀的手不穩定導致刀脊翹起, 如下圖所示。

上圖中,由於彈性變形,刀脊翹起不僅沒有增大刃磨的角度,反而使得刀尖翹起1.323。,刃磨角度減小到23.899。,情況與第三種情況極其相似,也能保護刃口。(當然如果上翹幅度過大,將會帶動刀腹上升,刃磨角度因此增大,對刃口是有損害的)

第五種情況,由於油石不夠平整,以及粒度不均勻,都會使刃部不時受到衝擊,刀身的彈性變形同樣會使刃部上翹,從而避開或減輕對刃口的直接衝擊,有利於提高鋒利性。

可見,第三至五種情況下,由於刀身的彈性變形,有效緩衝、轉移了操作過程中產生的衝擊,其倔強係數越小,緩衝效果也越好,相應的刃磨效果也越好。這也正好解釋了「刀越單薄,越容易磨鋒利」這一現象。實際磨刀時,刀身的彈性變形通常沒有這麼大,但其基本原理一樣。

彈性變形的緩衝保護原理,不僅在傳統的手工刃磨得到廣泛應用,在仿形定角磨刀器中也應用了這一技術,而且其具有定角準確的特點,把第一種不利情形也避免了,其刃磨的刀具鋒利性大大高於純手工操作。仿形定角磨刀器對刃口的保護原理如下圖所示。

而其他定角磨刀器卻不具備這種保護機制(用3×6mm的鋼條代替直徑4mm的導引 棒,兩者強度相近),如圖所示。

⑵ 刃部的彈性變形對刃口的保護作用

在刃磨過程中,刃部直接承受磨料的衝擊,彈性變形的影響更大。下圖為相同刀具,刃角分別為60。和30。時,刃部與油石接觸情況對比。

由於缺乏相應的數據,謹進行邏輯推理。從上圖中可以看出,刃角為60。的刃部要強悍得多,其側向強度很高,不易變形,幾乎沒有彈*,因此在刃磨過程中,刃口與油石顆粒的衝擊也要大得多,顯然很不利於降低刃口半徑,必然導致過早卷口。而刃角為30。的刃部相當單薄,側向強度很低,易變形,存在明顯的彈*,刃磨過程中衝擊要小得多,能夠有效避免早期卷口,因此有利於降低刃口半徑。

筆者曾用用同樣的鋒鋼鋸條試驗。其中一片刃角取30。磨出來的刀刃能夠凌空切發,將其放在80倍顯微鏡下觀察,其刃口是一條若有若無的細線,據此估算已在1微米或更低。另一片刃角取60。,磨出來的刀刃可剃毛但不是很順利,放在80倍的顯微鏡下觀察,刃口是一條不均勻的明顯粗大的白線,用讀數顯微鏡測量其厚度在5~10微米左右。

根據以上分析和實際刃磨試驗,可以看出,隨著刃角增大,鋒利性也隨之急劇下降,固然有「劈」的力學原理因素,但更重要的是因為刃口半徑急劇增大。這也是刀刃角度越小越好磨的主要原因。

⑶ 油石及其顆粒的彈性對刃口的保護作用

採用平整、柔軟而鋒利的油石,有利於提高刀具鋒利*,這是一種很重要的常識,它可以增強與刀刃的貼合能力,防止應力集中對刃口的破壞,還能衰減雙手不穩定對刃口造成的損害。

為了使油石及其顆粒更有彈性,應該選擇平整精細,質地柔軟和輕薄的品種。將油石鋪在柔軟的墊子上,磨刀時推動刀具的速度儘量慢一些。實踐證明,細砂紙是相當理想的精磨材料,其表面平整(墊在平整的基板上),質地柔軟而且輕薄,是其他油石難以比擬的,因此特別適用於精磨後期,但其缺點是刃磨量非常小,對操作的要求也很高,純手工操作難度很大。

六、刀刃材質與鋒利性的關係

刀刃材質的各項特性對鋒利性的影響,仍然需要從局部微量和微力切削進行解釋,凡是對其有利的,則有利於鋒利性的提高,反之,就會限制鋒利性,而最終鋒利性的高低,則是由這些有利和不利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2.阻礙鋒利性提高的材質特性

⑴ 強塑性

塑性強,意味著容易卷口,而且由於毛邊的帶動作用,形成惡性循環使其進一步加劇。所以塑性很強的刀具,形成的毛邊又厚又寬,而且不容易脫落,當然不利於鋒利性的提高。

⑵ 高黏度

黏度高,則刃磨時的摩擦力大,局部切削力也大,局部切削量也難保不大,所以對鋒利性的提高也是不利的。

常見的不鏽鋼具有強塑性,高黏度等不利條件,所以比較難磨,這也是為什麼許多人覺得不鏽鋼刀具不好用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不鏽鋼也具有高硬度、高強度、不易生鏽等優點,只要採用合適的刃磨方法或工具,依然可以鋒利耐用,所以依然得到了廣泛應用。

七:怎樣磨刀才鋒利?

一般來說,只要刀刃夠薄,刃角夠小,刃體材質不是難磨材料,要磨出特別鋒利的刀刃並非難事。但是一味的減小刃角,毫不考慮應用需要,這種為了鋒利而鋒利的做法實不可取。追求鋒利*,必須符合應用的需要,不能以犧牲保持性為代價。

究竟應該怎樣磨刀呢,從上文已經可以窺出端倪,現在進行簡單的總結。

1.準確而穩定的刃磨角度

關於刃磨的角度問題,已經是老生常談了,「七分手法,三分磨料」,手法的核心就是對角度的掌握和控制,這是一種畢生都需要練習的技術,可見其重要性。可以說,控制不好角度,所有的技巧都等於零,再高級的磨料也沒有用,再好的刀也會磨成廢鐵。

要實現準確而穩定的刃磨角度,必須做到如下兩點:

⑴ 推刀過程中,必須保證刃磨角度一致

難度相對較小,只要有一雙穩定的手,稍加練習,一般都可以做到。

⑵ 切換前後,必須保證刃磨角度相同

磨刀過程中,經常需要暫停以檢視、加水、清洗、翻轉刀身等,再次開始時,一般靠記憶和估算調整到與原來接近的角度,並根據刃磨中的感覺來修正。重新確定角度容易產生較大誤差,尤其是翻轉刀身帶來的誤差最大。該環節操作難度比較大,對刃磨質量影響最關鍵,需要長期和大量的練習,外加天賦。

作為新手或技術不佳者,可以使用參照物或者測量工具,確保切換前後的刃磨角度一致。例如在刀脊上找幾個特徵點順序編號,然後在刀身兩側繪製儘量與刃口垂直的標記線,逐一測量標記點至刃口的距離,根據三角函數計算所需高度值,對應序號記錄,磨刀時以對應的高度值確定角度,如圖所示。

推刀的方向最好和標記線一致,每次確定角度時,先將刀具的姿勢調整到與切換前接近,然後用直尺測量標記點高度 ,達到前面的計算值後,才開始推刀。

這種方法需要標記和反覆測量定角,但刃磨效果值得肯定,甚至超過不少高手,因此特別適合於新手。

2.充分利用緩衝保護機制

刀身和刃部的彈性對鋒利性影響極大,如果再增加緩衝環節,可使這種有利的影響進一步得到強化。

在手與刀具之間增加彈性緩衝環節,可進一步減緩手的抖動對刃口造成的衝擊。比如戴上柔軟而厚實的手套,或者在刀柄纏上厚厚的軟墊,在按刀的手指上貼一層厚軟墊等等。

在刃部與油石之間增加彈性緩衝環節,建議採用顆粒鋒利、平整、柔軟、粒度均勻、輕薄的油石,將其平鋪在軟墊上操作,推刀力度和速度應儘量小。

對於刀身窄而厚的刀具,可以安裝寬大、輕薄而柔軟的輔助刀身,不僅可以增強緩衝效果,定角也更準確,從而大大降低刃磨難度,提升刃磨效果。如圖所示

3.適當的刃磨力度和速度

各刃磨工序推薦力度如下:

粗磨:微→輕→重→輕→微

中磨:微→輕→微

精磨:極微→微→極微

每道工序的操作力度都是由小到大,然後是保持力度,接著再逐漸減小。這是因為開始時,油石與刃口貼合面積很小,以微小的力度操作,可防止劃傷刃口和保護油石。隨著刃磨的進行,油石與刀刃的貼合面積也隨之增大,力度也應隨之增大。當快要出現鋒銳區時,應減小力度,可防止油石劃傷刃口,提前出現毛邊和減小刃磨痕跡。

在控制好力度的同時,還要注意控制好推刀速度。推刀速度越慢,局部衝擊也越弱,越有利於提高鋒利度,這一點在精磨階段特別重要。

4.最佳的刃磨方向

不同的刃磨方向,獲得的刃磨效果大相逕庭。各刃紋相互平行並與刃口垂直(縱刃紋),刀刃的鋒利性和強度最高,如果各刃紋平行但不垂直於刃口(斜刃紋),則次之,如果在斜刃紋上出現了與之交錯的刃紋(X刃紋),很差,刃紋與刃口平行(橫刃紋),最差。因此,在刃紋成形階段,推刀方向應儘量與刃口垂直,力求徹底杜絕X刃紋和橫刃紋。以下是這四種刃紋的顯微圖像

正確的刃磨方向

按上圖所示方向刃磨,產生的刃紋

如果刀刃為弧形,必須在確保刃紋相互平行的基礎上,考慮與刃口的垂直度。如果強行刃磨出縱刃紋,由於油石兩邊無法同步,必然會產生大量X刃紋。

八、結語

⑴ 磨刀必須依賴一雙非常穩定的手、特別要有耐心和堅忍不拔的毅力。

⑵ 提高鋒利性,必須儘可能減小刃口半徑,力求使刃紋互相平行並儘量與刃口垂直,避免產生X刃紋和橫刃紋,因此還需要較高的操作技能。

⑶使用磨刀器可以使上述操作大大簡化,但務必要慎重選購。好的磨刀器能夠真正幫助您解決磨刀問題,並且隨著您磨刀技術的不斷提高,您對其依賴也會進一步增強。而差的磨刀器,雖然也自詡專業,但其弊端重重,性能低下,通常只對新手有用,一旦水平稍有增長,便棄之不用。建議選購前,務必要先熟悉手工磨刀的相關技術及要求,弄清磨刀器是否能真正滿足刃磨需要,並認真加以甄別。

最後:

刀劍不是越鋒利越好,得看性能及個人需求。刃區面積越大,刃口夾角越小的刀劍越鋒利,相應的抗崩角能力也越差,越不適合砍硬物。就廚師而言,一個廚師通常都會有幾把大小形制及重量刃口等不同的刀備用。切肉的切肉,砍骨頭的砍骨頭。如此才能發揮更大作用,保護刀具延長使用壽命。

右下角留言,看看你喜歡哪種冷兵器!


武士刀傳奇

微信號:wushidaocq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

簡介:劍有雙刃適於戮、刺,而武士刀僅一刃,因此兩人對戰之時,必得用雙手握刀以砍、劈的方式禦敵,武士刀傳奇帶你揭開他的神秘面紗!

相關焦點

  • 如何磨刀、怎樣磨刀最快
    ⑴ 局部微力切削各油石顆粒必須以很小的力度切削刀刃,才能防止提前卷口。⑵ 局部微量切削各油石顆粒對刀刃的切削量必須很小,否則會在刃口上產生大量的劃痕,從而降低刃口強度,導致刃口早期捲曲。此外,較大的切削量伴隨的切削力也較大,也是誘髮捲口的重要原因。
  • 鑑心廚房刀具教你鈍了的菜刀如何馬上鋒利如新!
    今天鑑心廚房刀具將教你一些技巧。 一、磨刀石 其實已經有很多朋友都知道:用磨刀石可以使菜刀鋒利,但是使用方法不一定都能掌握正確。
  • 五個日常磨刀小技巧
    哈哈,不過這估計最多僅維持在你的刀還足夠新、足夠鋒利時。一旦刀口變鈍,煩惱就來了。所以,有一把好刀,還需配上好的磨刀設備、好的磨刀技巧!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不管你是用磨刀杆、磨刀石還是溪邊的石頭來磨刀,掌握一些基本的技巧還是很必要的,尤其是在戶外時。當然對於一把好刀來說,磨刀的技術要求應該更高,這時最好進行專門的學習,或交給專業的師傅代勞。
  • 不會磨刀的廚師不是好師傅,同樣不會磨刀的你,菜只能炒到六成香
    那麼如何才能把菜切好呢?答案當然是磨刀了。磨刀對於很多家庭來說還是比較陌生的,因為現在很多家庭還是很少磨刀的或者乾脆是不磨刀的。這裡面有3個原因:1.很多家庭裡是沒有磨刀石的,或者刀不快了,直接在盤子上蹭兩下就可以了。
  • 磨刀教學進階入門
    而日本則是有2個槽,貼合左右兩側刀刃研磨,因此不會破壞刃角。一般常見的有京瓷電動磨刀器,以及其他品牌的陶瓷輪磨刀器,這種磨刀器的特點是操作簡單,手動或者電動效率都不低,但缺點是砂輪的目數一般偏低,能恢復到基本鋒利度,但是要和原廠一樣鋒利,還是不要指望了。
  • 如何自己給刀劍開刃?網友手把手教你!
    關於磨刀的方向:如箭頭所示,推刀方向與刀身呈一定角度(既不平行刀身,也不垂直刀身,這樣磨出的刃紋是斜刃紋)每一道磨石要磨透,磨到不能更鋒利為止判定刀刃鋒利程度的方法:1、對光觀察,刃部如果能看到一條明顯的線,則說明刃口還比較厚;研磨鋒利後,刀刃線幾乎看不出;2、用手摸刀刃,磨鋒利後有明顯刮手的感覺
  • 大馬士革鋼上的書法——堅固鋒利的伊斯蘭刀劍
    說伊斯蘭刀你可能沒聽說過,「大馬士革刀」你肯定聽過。其實大馬士革鋼刀是歐洲人的叫法,用來指伊斯蘭諸族(印度、伊朗、阿富汗,布哈拉、土耳其)的大馬士革平面花紋刃。
  • 哈叔的折騰日記:五分鐘磨出鋒利廚刀,史上最簡單的磨刀教程
    只想關注如何磨刀的,看第一部分就可以點讚收藏打賞點叉了。一、最簡單磨刀步驟包括需要準備的材料、磨刀步驟、如何判定刀已經鋒利了。寫的比較詳細,其實非常簡單。(2)磨刀步驟磨刀分什麼日式、歐式之類的,細細研究很多講究,但咱們就是中式菜刀,要的是如何最簡單磨出來一把好用的菜刀,簡單效率為上。如何判斷需要磨刀了?把刀對著燈光看,能看到刀刃的亮線,就說明刀刃彎了,需要磨刀。
  • 古代刀劍最極致的鋼材——大馬士革鋼的前世今生
    大約在公元500年,中東的刀劍製造者開始製造擁有無與倫比強度和切割能力的刀和劍。這些武器的優越性來源自他們使用的鋼鐵,他們聲稱這些刀片可以切斷自由下落的絲巾。歐洲人看到這一壯舉感到十分震驚:他們的武器遠沒有達到這個能力。這些武器都擁有一個共同特點——波浪圖案。據傳說這些鋼最初在大馬士革被鍛造出來,所以被人們稱之為大馬士革鋼。
  • 隕鐵製作刀劍為什麼這麼貴!
    儘管發現的隕石多為鐵隕石,鐵隕石也並非都適合被鍛造為一把鋒利的寶劍。是不是你家河邊的石頭      在金庸的武俠小說中我們也能窺見隕鐵劍的英姿,金庸小說中的楊過所使的第一神劍玄鐵重劍就是用隕鐵打造而成,重達64斤,威力異常。
  • 健身乾貨,如何讓核心訓練更加有效,這些技巧你一定要掌握
    當你能夠想到這裡時,說明你已經認識到問題的存在,對於解決問題就邁開了第一步,那麼我來告訴你,那是因為你沒有掌握其中的核心小技巧,這些小技巧能夠讓你快速提高你鍛鍊的效果,我們來分析有哪些小技巧。當我們將呼吸運用於核心訓練時,你會感到訓練一切都不同,呼吸是核心訓練中的重要部分。
  • 科普|為什麼用鋼鐵鍛造的刀劍質量才是最好的?
    而硬度很高的材料通常很難承受強力的碰撞,很容易折斷, 諸如有些特種部隊專用的鈦合金刀和號稱高級廚刀的精密陶瓷刀, 其中精密陶瓷號稱是除了鑽石外最堅硬的物質,永遠不需要磨刀, 但是這種刀韌度比較低,不能砍硬物,高處摔落易崩口、缺角或斷裂,所以陶瓷刀不能砍、砸、撬、剔等。雖然這幾年由於產品技術不斷提高,在這一方面都有所改善,但是都不能根本解決這一產品本來的性質。所以大家在用陶瓷刀的時候要揚長避短。
  • 我們該如何衡量刀劍的好與壞?
    說到刀劍性能的衡量指標,人們首先想到的便是刀劍鋒利如何程度。這種想法是很自然的,好的寶劍當然要鋒利,但有一點,很多名貴的刀劍在製成之後,並不急於開刃,除非到了用的時候,而若不打仗,刀劍一般也就喪失了使用的機會,因此有些刀劍被收藏數十年依然沒有開過刃。
  • 磨刀人消失了,但磨刀這事兒停不下來
    自從人類發明了刀,就需要磨刀,也就催生了磨刀業。直至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磨刀這一行在城市裡還是很紅火,很多磨刀人走街串巷,跟街坊鄰居十分熟悉,吆喝聲一起,就有許多人走出來光顧。這一行的成本也非常低,一塊磨刀石,一張小板凳,再有個盆子隨時裝點水就行。一把鈍刀到了他們手上,很快就會變得鋒利鋥亮。
  • 為什麼我磨的刀越磨越鈍、不鋒利,廚師教你技巧,收藏哦
    為什麼我磨的刀怎麼不鋒利,而且越磨越鈍,磨刀到底有沒有技巧?正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無論是家庭主婦還是餐廳廚師,他所用那把刀,就如同他的一雙手,要手不費勁,磨刀是事半功倍的關鍵所在,不過,有些人在磨刀時,只留意他的刀是否有磨到,卻忘記了運用巧勁。磨刀方法:雙手將刀拿穩,兩腿自然站直。
  • 刀劍的鋒利性能,究竟因什麼而受到影響?
    因為砍鐵不傷刃的刀一定是鈍刀,要想鋒利,就要開薄刃,要想斷鐵,就要開厚刃,也就是鈍刃,兩者是一個矛盾,既能「吹毛過刃」又能「削銅斷鐵」的刀實際上是不可能存在的。①材質:一般的中碳鋼刀劍,如果再淬得略硬些,那麼其韌性則相對差了許多。
  • 網友多年收藏刀劍,簡評中日與歐洲刀劍
    刀劍隨著人類兵器攻防技術的消長而發展,再好的兵器也只能在特定的情景下才能成為神兵利器。 先秦時代的治鐵技術尚未完善,主要是青銅兵器的天下,鐵時稱「惡金」。漢晉兩朝的鋼鐵煉製技術進步神速,所造兵器已可放心地用於砍殺敵人。當時的治煉技術參差不齊,鋒利的兵器自然能大放異彩,削鐵如泥也不是難事,那得看削的是什麼鐵。在中國,刀逐漸取代劍在軍中的地位。漢朝的主要敵人匈奴生產力落後,盔甲裝備水平不高,漢軍將士所用的環首大刀由百鍊精鋼製成,在戰爭中大顯神威。環首大刀是窄長的單刃直刀。
  • 刺刀為何不能磨得太鋒利?老兵:刺刀越鋒利,自己死得越快
    只有像水一樣張弛有度,才能在社會上遊刃有餘。所以叫物過剛則易折。這個觀點無論用以喻刀,還是喻人,都很適用。這時,鏡頭緩緩轉向一旁氣質沉穩且雙眸深邃的老兵,只見老兵慢慢走來拍了拍新兵的肩膀說道:"刀不要磨得太鋒利。"新兵則像一隻受驚的小獸般的快速跳起,隨即憨憨的一笑問道:"為啥呀?"老兵看著那年輕的面龐,仿佛看到了年輕時的自己,沉穩的聲音在新兵耳邊響起:刺刀越鋒利,你就死得越快。
  • 1分鐘學會如何保養廚房刀具,你磨刀磨對了嗎?
    家裡的菜刀鈍了,你會怎麼處理?湊合用用,還是隨便亂磨?其實,讓刀變得鋒利很簡單一個盤子就搞定但你知道嗎?有些刀是不能磨的!講究的廚師們,則會在每次做菜前都磨刀,讓刀達到最鋒利的狀態。但它的優點也很突出:非常鋒利,抗氧化性好,用來切水果可以延緩氧化的速度。這些特點,讓陶瓷刀更多地被用於切水果。這裡要提醒大家一點,陶瓷刀比較容易吸色(被染色)。所以切完紅心火龍果等帶顏色的食材,要儘快洗掉哦。
  • 鑑心廚房刀具這些辦法省時省力!
    一、磨刀石其實已經有很多朋友都知道:用磨刀石可以使菜刀鋒利,但是使用方法不一定都能掌握正確。那麼怎麼用磨刀石才能更省時省力還能讓菜刀變得更鋒利呢?磨刀時,將菜刀和磨刀石的角度設為3°-5°(角度越小,切菜時就越省力)。前後磨刀時,基本保持該角度不變。2、重新研磨刀片的外表面。使菜刀和磨刀石成5°-8°的角度,並且外刃面確保切的菜可以順利的和菜刀分離,但是也不能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