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歐洲三大帝國,一個存在千年,一個分裂成法德意三國

2021-01-11 已閱雜談

在古代歐洲,歷史上那也是擁有一番風起雲湧的激昂歷史,各種帝國、王國、公國風起雲湧。下面就跟大家講講古代西方的三大帝國。在這些帝國的分分合合中,誕生了西方燦爛的古代人類文明。

一、羅馬帝國(公元前27年——公元395年)

從公元前27年羅馬人屋大維建立羅馬帝國代替了之前的羅馬共和國起,到公元2世紀初,在羅馬皇帝圖拉真時代,羅巴帝國領土達到最大疆域;地中海成為羅馬帝國的內海。

公元395年,狄奧多西一世將帝國分給兩個兒子,從此羅馬帝國一分為二,實行永久分治。 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在內憂外患下滅亡;公元1453年,奧斯曼帝國蘇丹穆罕默德二世率軍攻破君士坦丁堡,存在1058年的東羅馬帝國(拜佔庭帝國)滅亡。西羅馬帝國滅亡後,歐洲進入了近一千年的中世紀(公元476年—公元1453年)。從西羅馬帝國滅亡,歐洲進入黑暗的中世紀;到東羅馬帝國滅亡,歐洲結束中世紀,羅馬帝國在歷史上深深影響著歐洲!

二、查理曼帝國(法蘭克王國 公元800—843年)

查理曼帝國是中世紀西歐早期的封建帝國。因建立者查理大帝(即查理曼)而得名。查理原是法蘭克王國加洛林王朝國王,故又稱加洛林帝國。查理大帝統治時期(768-814),版圖西南至厄布羅河,北臨北海,東至易北河和多瑙河,南面包括義大利北半部。定都亞琛。查理死後,帝國陷於內戰。

查理曼帝國分裂

因中世紀傳統影響,帝國皇帝死後會把國家分給所有兒子,所以查理在他的遺囑中規定將帝國分給他的三個兒子丕平、路易和小查理,但由於丕平和小查理於810年和811年去世,這個三分的計劃無效,路易於814年繼承皇位。

路易即位後決定不分王國給兒子們,導致與兒子們交惡,雙方發生戰爭。830年代初在一次宮廷政變中,路易被他的兒子們扣押,喪失實權,路易成為一個名義上的皇帝。

路易死後三年,洛泰爾一世、查理和路易於843年籤訂《凡爾登條約》,三分帝國。法蘭克帝國結束,再也沒有重新統一過。

後續:

西法蘭克王國,演變為後來的法蘭西王國;

東法蘭克王國,演變為德意志王國,後來與北義大利、波希米亞(捷克)結合成為神聖羅馬帝國;

中法蘭克王國,後來分裂演變為勃艮第公國、洛林公國和義大利諸國,勃艮第公國、洛林公國先是加入神聖羅馬帝國,後分別被法蘭西王國吞併。義大利諸國則合併為義大利王國。

三、神聖羅馬帝國(公元962年—1806年)

公元962年德意志(前身是東法蘭克王國)國王奧託一世在羅馬被教皇加冕為羅馬皇帝。後腓特烈一世改國名為神聖羅馬帝國。早期是皇帝擁有實際權力的封建帝國,到14世紀時演變成承認皇帝為最高權威的邦聯。後期皇帝在諸侯中選出,選帝制度從13世紀中期實行,一直到1806年帝國滅亡為止。1806年拿破崙勒令弗朗茨二世於8月6日放棄神聖羅馬皇帝尊號,僅保留奧地利帝國皇帝稱號,神聖羅馬帝國滅亡。

歐洲歷史上這三大帝國纏綿悱惻上千年,這三大帝國的統一與分裂,就是西方歷史文化脈絡,了解這三大帝國就知道了西方大部分歷史了。五百年前是一家的法、德、意、奧,也難怪他們各個王室之間親戚關係不斷,一人可做好幾個國家的國王,感覺就像是一窩親戚打架,窩裡反,不知道查理曼大帝知道後會不會氣的詐屍!

相關焦點

  • 中東三大帝國-波斯帝國、阿拉伯帝國、奧斯曼帝國,哪個更強大?
    圍繞著中東和歐洲,數千年的人類歷史上曾有六個地跨亞歐非的大帝國,而中東和歐洲各有三個:在中東,是波斯帝國、阿拉伯帝國、奧斯曼帝國;在歐洲,是亞歷山大帝國、羅馬帝國、拜佔庭帝國。3、羅馬帝國滅了分裂後的亞歷山大帝國亞歷山大大帝死後,帝國分裂為巴爾幹半島的馬其頓王朝、埃及的託勒密王朝、西亞的塞琉古王朝。最終羅馬帝國崛起於地中海中部,通過四次馬其頓戰爭徵服了古希臘,之後又和伊朗的帕提亞帝國瓜分了塞琉古王朝,並在公元前30年將古埃及變成了帝國的一個行省。
  • 歐洲分裂與融合的見證者:阿爾薩斯-洛林
    成員國不顧歐盟呼籲,各行其事從羅馬帝國崩潰後的邦國爭雄,到民族國家誕生後的諸強爭霸,分裂與鬥爭幾乎是歐洲的常態,而位於法德交界處的阿爾薩斯和洛林則是這種動蕩與不安的見證者。隨著法蘭克帝國的分裂,歐洲近代諸國開始形成,阿爾薩斯和洛林也開始作為歐洲紛爭的見證者登上歷史舞臺。
  • 近代歐洲列強奧匈帝國,為何51年內走向分裂?
    19世紀的歐洲,有著五大列強稱雄全球。處於「日不落帝國」的英國;老牌強國的法國;幅員遼闊的俄國;新興工業國的德國。最後一個是雄踞歐洲腹部的奧匈帝國。 奧匈帝國擁有廣闊的領土,是僅此俄羅斯的歐洲第二大國;經濟和軍事水平位居世界第五,國內工業化程度高;還是歐洲人口大國,人數僅次於俄羅斯和德國。
  • 兩大帝國經過戰亂,為什麼中國能保持統一,歐洲卻分散成各個國家
    翻開世界地圖,你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中國和俄羅斯國土廣袤,而歐洲地區,卻是分散成各個國家。從地理結構來看,英國脫歐前的歐盟,區域並不小。不過,由於沒有統一,所以看起來比較分散。所以有人比喻,歐洲的一個國家面積,類似於中國的一個省份。歐洲的前身叫做羅馬帝國,同時期的中國是秦漢王朝。這東西方兩大王國,是當時全世界最強大的兩個帝國。
  • 波蘭立陶宛聯盟、奧匈帝國及歐盟
    歐洲卻跟其他大洲不同,歐洲的分裂是一種常態;歐洲幅員遼闊的帝國存在的時間很短,統一在歐洲是一種異常狀態 該聯盟只繁榮強盛了幾十年,便在17世紀中期衰落,被日意強盛的俄羅斯帝國、普魯士王國和奧地利帝國三度瓜分,最後亡國。
  • 率先挑起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奧匈帝國,戰後分裂成10個國家
    奧匈帝國是一個古老的國家。它的前身,最早可以追溯到962年成立的神聖羅馬帝國——那時候,奧匈帝國是神聖羅馬帝國境內的一個邦國。13世紀——15世紀,奧匈帝國開始崛起,不斷吞併小國。到19世紀時,由奧地利帝國和匈牙利王國組成的奧匈帝國,已經成為歐洲超級大國。從國土面積來看,奧匈帝國幅員遼闊,在歐洲僅次於俄國,排名第二。
  • 羅馬帝國為什麼會分裂成東西兩個國家?
    古羅馬帝國是世界歷史上最有名的帝國之一,曾經在世界古代史上創造過輝煌燦爛的文明。那麼,它是如何走上分裂道路的呢?
  • 三國時,西方三大帝國為何沒有入侵中國?
    三國一般是指從黃巾起義(公元184)到三國歸晉(公元280)這段歷史。在這段歷史期間,中國的西方有三大帝國:羅馬帝國、波斯帝國、貴霜帝國。為什麼這三大帝國沒有趁中國內亂發動侵略戰爭呢?首先我們來分析下當時的羅馬帝國。
  • 奧匈帝國由強走衰的背後:民族矛盾走向分裂
    歷史上大國滅亡的例子不在少數,中國有大秦帝國,統一不到10年就滅亡;西方有拿破崙帝國,數年之後帝國破滅,慘遭流放。作為曾經歐洲五大強國之一的奧匈帝國,也逃不過這樣的命運,100年前就退出了歷史的舞臺,消失在戰火的硝煙中。究竟是什麼原因,讓昔日輝煌的奧匈帝國逐漸分崩離析,走向分裂呢?今天我們來說說奧匈帝國由強走衰的背後原因。
  • 歐洲列強崛起後,伊斯蘭世界的三大帝國和中國一樣,全部敗下陣來
    當歐洲人步入大航海時代之時,伊斯蘭世界經歷突厥人和蒙古人的衝擊,分裂為三大帝國——地跨亞歐非的奧斯曼帝國、號波斯第三帝國的薩非波斯、印度歷史上版圖最大的莫臥兒帝國。其中奧斯曼帝國本身就是突厥人所建,莫臥兒帝國的建立者則是突厥化的蒙古人巴布爾,由此可見從對伊斯蘭世界的影響而言,突厥人遠大於蒙古人。
  • 曾經歐洲強國之一奧匈帝國為何解體,分裂出來的國家多到你想不到
    歐洲這個僅僅只有1000多平方公裡的大洲,卻有著和自己體量及其不符的國家數量,多達44個國家和地區。旁邊的巨無霸亞洲僅僅只有48個國家,兩者幾乎是持平的,造成這種現象的一個主要的原因就是一個僅僅存在52年的帝國,「奧匈帝國」解體。
  • 【戰意風雲錄】千年帝國拜佔庭!
    拜佔庭帝國通常被認為始自公元395年,滅亡於1453年。在其上千年的存在期內,它一般被人簡單地稱為「羅馬帝國」。    公元3世紀後期羅馬皇帝戴克里先引入了四頭制的制度來更有效地管理龐大的羅馬帝國。他將整個帝國分為兩部分,在義大利和希臘各設立一個皇帝,輔佐他們的各設一個副皇帝。這個分裂一直維持到4世紀。君士坦丁大帝於公元324年重新將自己立為整個帝國的唯一皇帝。
  • 歐洲皇帝大覽,看完你會對歐洲通史和皇帝概念有一個全新的認識
    這就是習慣的力量,首先剛開始知道周圍還有其他地方的時候,往往緊挨著一個大帝國的周邊地方,都是些勢力相對較弱的,要不然中間也成不了大帝國,因此雖然周邊剛發現的這些地區還沒有完全納入皇帝的統治範圍,但是他自認為這是早晚的事,「等朕有空的時候自然會把他們納入自己手中」。
  • 帝國的消亡——羅馬與漢朝消亡的過程神似,而結局迥異
    漢朝、貴霜帝國、安息帝國(帕提亞帝國)、羅馬帝國並稱古代世界四大帝國,這一帝國並立出現在約公元2世紀左右,這也是世界古代史上中國、印度、波斯、歐洲四大文明區域唯一一次同時出現大帝國的時代。公元4世紀,帝國分裂公元395年,狄奧多西一世將羅馬帝國一分為二,即西羅馬帝國和東羅馬帝國。漢朝之後經過三國鼎立的時期,被西晉短暫的統一。
  • 誰才是拜佔庭帝國的繼承者,希臘與土耳其的千年恩怨就在於此
    ,土耳其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11世紀突厥人在西亞建立的塞爾柱帝國下屬的羅姆蘇丹國下的一個小型遊牧民族,原本居住在烏茲別克斯坦共和國花剌子模地區,因為蒙古人的西擴,此部落向西遷移,並在薩卡利亞河畔得到一塊封地,定居下來。
  • 俾斯麥外交與普魯士帝國的命運:他點燃了一個國家的鐵與血,卻也埋下了毀滅的種子
    一   普法戰爭後,統一而強大的德國在歐洲崛起,完成了對歐洲國際政治環境革命性的改造,同時卻造就了困擾世界達一個世紀之久的德國問題:德國的天然優勢和其他歐洲國家不接受這一事實的矛盾。 戰敗不僅使法國失去了阿爾薩斯和洛林,剝奪了它在歐洲大陸的主導地位,更大大惡化了它的地緣政治環境。
  • 奧匈帝國作為近代列強之一,為何卻最終走向了分裂?
    19世紀下半葉,佔據著世界舞臺中心位置的毫無疑問是歐洲。除了有英法這兩個老牌列強外,另有一批新興國家,它們借著工業革命的餘威扶搖直上,成為後起之秀。但在這份新興列強名單裡,有一個國家卻「家道中落」了,它就是奧匈帝國。奧匈帝國曾是與英法等國並列的歐洲五大強國之一,不論是國土面積、人口還是工業產值都名列前茅,其國力在19世紀末達到頂峰。
  • 為什麼中國古代,每一個朝代都超不過300年歷史,而日本和歐洲卻可以一兩千年不換朝代?
    西羅馬立國近千年,拜佔庭帝國享國近千年。英國自1028年威廉一世諾曼徵服後至今,一共出現了四十一位國王,都是威廉一世的後人。從不嚴格的意義上說,英國王位,也可以說是千年一系了。只不過英國的王位繼承不是中國式的嚴格的父死子繼,而是摻雜了父女關係,兄弟關係,外孫、外孫女關係,以及堂兄弟關係。
  • 阿拉伯帝國的大分裂
    在這裡,他於962 年從當地統治者的手中奪取了阿富汗的伽色尼,建立了一個獨立王國,這個王國後來發展成包括阿富汗和旁遮普在內的伽色尼帝國。版圖最遼闊的時候,除東邊的北印度和西邊的波斯的伊拉克外,還包括全部呼羅珊、吐火利斯坦及其中心巴裡黑和河外地的一部分,南部包括錫吉斯坦。加茲尼王朝的崛起,標誌著突厥勢力同伊朗勢力爭奪伊斯蘭世界的最後霸權的初次勝利。
  • 一戰後,土耳其帝國解體,為什麼歐洲人沒能收回千年古都拜佔庭?
    拜佔庭在古代屬於希臘的色雷斯地區,扼守著土耳其海峽,是黑海通往地中海的必經之地。拜佔庭也是歐洲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公元前658年開始建成,幾乎和羅馬城的同時出現;公元前公元330年,羅馬帝國皇帝君士坦丁遷都於此,改名君士坦丁堡,此後這裡成為了東羅馬帝國的首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