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琴演奏的基本常識
一、鋼琴演奏的姿勢
鋼琴的彈奏姿勢為入門者的最初的一門需要注意的地方,往往會對習琴者一輩子的發展造成影響。
部分演奏者在學習鋼琴開始那段時間沒有進行認真練習,彈奏時弓腰駝背,讓肩、臂受壓,身體比較懈怠,導致手的各部位沒有辦法協調運力,彈奏的聲音難聽。
部分因坐姿不正造成觸鍵方法錯誤,連最簡單的音樂句線都彈不出樣子,讓音樂的美感根本就不能體現出來。
可見,正確的鋼琴演奏姿勢為彈好鋼琴的先決條件。
(一)身體的狀態
正確的彈琴姿勢,往往有規定身體要端正一些,腰背得挺直,身體得向前傾一些,還要有正常的自然彎曲。
另外,不能讓身體太過僵硬,也不能駝背。得一直要身體主動放鬆的狀態。坐的時候,得讓臀部在琴凳的靠前大概二分之一的位置,身體重心微微向前傾。
這樣身體能夠自在的前後、左右活動,彈奏時也可以使上身體的力量。
道理雖為這樣,不過也別死板硬套一種坐姿。一個年紀小的學生腿會還比較的短,這麼坐對身體的放鬆不好,也對彈奏不好。所以,需要在腳下墊上一個小凳子,將腳踩在上面,讓身體放鬆。
同時,儘管坐滿凳會不利於雙腿的支撐力量,讓軀幹活動變得缺乏把握。不過同樣也能夠非常簡單地讓全身放鬆,讓身體覺得舒服,不易疲勞。所以,世紀的身體狀態得因人而異,看情況來說。
(二)坐的位置
通常來說,正確的坐姿應該為雙臂水平前伸,雙手十指對接合抱。在進行彈奏的時候,雙手緩緩落下,恰如其分落在白鍵上,這樣就證明琴距剛剛好。不過因彈奏者身高不一樣,手臂與身體的比例也不一樣,所以,坐的位置也各不相同。
整體上,坐的位置應該一直得讓肘部與鍵盤在同一水平面上或微微高於鍵盤比較適合,坐在凳子上的膝蓋骨不藏在鍵盤下,上下對齊白鍵盤前端為宜。這樣的話坐勢、腳支點、手支點等可有效保證平衡、協調,讓演奏技巧與藝術表現得以盡情發揮。
(三)琴凳的選擇
琴凳的高低也為影響彈奏姿勢正確不正確的一個不可缺少的因素。由於彈奏者為一直變化的人(生長裡的孩子長勢不一樣,成人的等也不一樣),可是鋼琴為固定不變的,所以得按練琴這自己的標準確定琴凳。
琴凳高低的確定有一個方法,那就是彈奏者在琴凳上坐著,雙手放到琴鍵時,能夠讓肘部和鍵面一直在同一水平面上,上臂和肘部還能夠形成一個微微大於九十度的鈍角。
恰當的琴凳高度,能夠讓身體並不那麼死板,為雙手快速跑動和雙臂交叉彈奏創造不錯的環境。
此外,兩腳放置的地方也會對坐勢、腳支點、手支點三個重力支點造成影響,是其平衡、協調的關鍵因素。兩腳分開於地面之上,可以讓膝蓋內側的夾角大於90度,另外左腳能夠往後一些。
二、鋼琴演奏的手型
(一)手指及關節的編號
鋼琴彈奏中最關鍵的為手指技術,所以正確的手型對彈好鋼琴來說不可缺少。為了達到方面探討的目的,可以首先對手指及關節進行編號。
五個手指自拇指往小拇指按順序編為1、2、3、4、5,手指關節自指尖至手背按順序為第一關節、第二關節、第三關節。
手指編號
(二)正確的手型
鋼琴彈奏正確的手型一般儘量與其自然生理機能相符合。
在我們自然站立的情況下,兩手非常自然地下垂至身體兩側,所表現出來的形狀就為彈奏時的正確手型。
正確的彈奏手型一般會規定全部手呈握球狀態。手指自然分開,彎曲呈弧形,大拇指和食指成圓弧形,一指對一鍵。彈奏時,2、3、4指在白鍵的二分之一處,最好是剛好可以碰到黑鍵。
彈奏的時候,得讓十個手指都放到琴鍵的上面,最好不要懸留到鍵盤的外面。
在具體進行彈奏是,手型一般不是一成固定的;依照調性與音樂性質、風格的不一樣之處,手型各有區別,所以別孤立地做手型。不過正確的手型得把握最簡單方法,那就是自然、放鬆,方便運指與彈奏。
(三)錯誤的手型
手型對鋼琴彈奏不可缺少。正確的手型方便彈奏水平的發揮,可是錯誤的手型往往導致正常的彈奏能力發揮不出來。
正確的手型要求手腕、手背、手指的彼此協調和動作的準確無誤。假若有一個點錯誤,就會導致錯誤的手型。
站在手腕的角度而言,正確的手型提出手腕和鍵盤保持水平,高出或低於鍵盤就會導致錯誤的手型,如高出鍵盤導致的手腕上凸,低於鍵盤導致的手腕下凹。
站在手背的角度而言,正確的手型一般為弧線型,即手背可以微微往上彎曲,假若往下塌陷,就會導致錯誤的手型——塌手。
站在手指的角度而言,正確的手型可以為十指在鍵盤上,且自然分開、彎曲呈弧形,大拇指與食指形成大致圓形,一指對一鍵。
假若不依據此規定,就會產生掉指、翹指、內摳指、折指等錯誤手型。
(四)手型的練習方式
1.握蛋練習法
握蛋練習法主要表示的就是:思忖手心中握著一個生雞蛋,可是並沒有掉下去,也沒有捏破。這也為驗證手型是否在最佳狀態的做法。
思忖手中握有生雞蛋,能讓手心一直為空心狀,可以有效地讓正確的彈奏手型一直保持下去。
2.水瓢覆蓋法
將拇指以外的四指輕輕靠攏,圍成一個水瓢形狀,並後翻手掌讓掌心朝下,就形成了彈鋼琴的標準手型。這就為水瓢覆蓋法。
3.三點高度調整法
三點,那就是從手指算起的第二、三關節與手腕。
三點高度調整法就為依照這三點展開位置調整,其高低位置按順序為第三關節位置最高,第二關節其次,手腕與琴鍵一直要保持水平。並依照這三點讓手心中空隆起,手背呈小丘狀。
九種基本指法
為了讓鋼琴曲與練習曲彈奏得順暢一些,讓音樂作品的完整性得以保留下來,確定科學的指法為十分需要關注的。
科學的指法一方面能夠讓手指連接自然、從容,彈奏起來連貫,另一方面還可以能夠讓作品的思想內容與情感更好地表達出來。
通常,總結起來一共有九種基本指法。
一、順指法
1.概念
順指法,那就是在音域在五度之內,五指按順序對準連續相鄰的五個鍵,按順序彈奏。
2.指法技巧
(1)在手型沒有錯誤的基礎上,讓手指第三關節把握五指的上下運動。
(2)必須得讓掌關節放鬆,只有在這樣的情況下,五指才可以變得如遊龍戲珠般十分地靈巧。
(3)關鍵對每個手指的獨立性、靈活性等進行練習,這為學習每個指法的相對來說比較統一的要求。
(4)先展開單手的練習,再慢慢地接著進行雙手練習。
(5)要儘快將手型相對確定下來。
3.練習曲
二、擴指法
1.概念
擴指法和順指法比較來說的話,那就是擴大1指和其餘4個指,或擴張每個手指之間距離的彈奏。
假若樂句的音域較寬,不可以用順指法來處理,能經由擴大任意兩指間的指距來彈奏出具有較大音程的音,多用於1—2指、1—3指、1—4指、1—5指中,也比較常用於其他的指之間。
換言之,順指法僅可以完成五度以內的音,可是擴指法則能通過擴大指尖距來彈奏大於五度的音。
2.標記符號與手型
標記符號:
手型如下:
3.練習曲
(三)縮指法
1.概念
縮指法一半也為相對於順指法來說的,它主要表示的就是縮小每個指彼此的距離,並在此基礎上完成其他相應手指的跨越,讓手的位置往左或往右移動,達到擴展音域(大於五度),連續地彈奏樂句中更高或更低音的目的。
擴指與縮指為一對可逆指法,一個加大指間距,一個縮小指間距後再擴大。兩種指法彼此協調運用。能方便地解決不少問題。
2.標記符號與手型要求
標記符號:
手型要求如下:
3.指法技巧
(1)一定得為不連著的兩指間才有空鍵(距離)能供收縮。一般而言,兩指間的距離越大,能供收縮的可能也就越大,可以進行擴展的音域相對來說也就比較的大。
(2)收縮時,收縮的那個指在收縮後,最好可以離另一指近一些,並落在馬上得彈的那一個鍵上。其後,移動被靠近的那個指,帶動全部手的移動來使音域得以擴展。
(3)假若往上行擴展音域,那就得讓左邊的指往右邊的指收縮,可是右邊的指卻還得馬上往右移,擴展音域。如往下行擴展音域,右邊的指則得往左邊的指收縮,這時左邊的指得迅速左移,擴展音域。
通常而言,如果壓縮的距離比較大的話,手的移動距離往往也會比較大。
4.練習曲
(四)穿指法
1.概念
當旋律超過五度時,則1指先從2指或3、4指下方非常快速度地穿過,到達新的位置後垂直彈下去(不可以抹音),接著以1指為支點,其餘手指(右手)往右非常快速度地跨過1指,接著彈奏上行的旋律,左手則與之剛好相反。
2.標記符號與手型要求
標記符號:
手型要求:
3.練習曲
(五)跨指法
1.概念
跨指法和穿指法正好相對,當旋律超過五度時,2、3、4指能非常快速度地從1指上方跨過,可是1指一定得馬上跟在其後,來到待彈的鍵位並進行接下來的工作,別的手指則能一直不間斷地彈奏上行(右手),左手則相反。
穿指和跨指都為1指和其他四個手指彼此的穿跨,除1指外,其他指間穿跨的難度較大;穿指與跨指也為一對可逆指法。以右手為例,上行一般使用的是穿指,下行一般使用的是跨指。
2.標記符號與手型要求
標記符號:
手指要求:
3.穿、跨指法的指法技巧
(1)得有手指移動的提前的想法。
(2)以手腕為中心,整隻手得有恰如其分的左右移動。
(3)穿跨指整隻手都得有微微的轉動,以協調穿跨指的動作。
(4)手掌得微微拱起(三關節得支撐好),以迎接大拇指穿越到位,或適應2—4指跨過拇指。
(5)穿指時大拇指得內彎,側面指尖觸鍵,拇指千萬別躺倒。
(6)跨指時大拇指也應有適當轉動,以適應其餘手指的跨越。
(7)不得產生抹音。
(8)別斷音,穿指時得等大拇指觸鍵後其他指才能離鍵,跨指時得等跨越的指觸鍵後大拇指才能離鍵。
4.練習曲
(六)換指法
1.概念
換指法,那就是同一個重複音,只換一次指。至於到時候需要得換哪個指,那就得依照樂曲來進行確定了。
2.標記符號與手型要求
標記符號:
手型要求:
3.練習曲
(七)連續重複音換指法
1.概念
連續重複音換指法(一直不間斷重複音換指法),那就是同一個重複音,多次換不一樣的指,輪換著彈,以降低手腕與胳膊的疲勞。
2.標記符號與手型要求
標記符號:
手型要求:
3.練習曲
(八)長音按換指法
1.概念
長音按換指法,主要表示的就是對同一個長音(非重複音)的暗換指法。基本上為針對旋律音域較寬,可是演奏又規定得需要連貫的樂句而準備的。
2.標記符號與手型要求
標記符號:
手型要求:
3.指法技巧
(1)只換一次指。
(2)針對同一個音,且為長音(短音無換指時間)。
(3)在長音(鍵)被彈下去的那個時候,鍵不升起來換指,那就是暗換指。換指前後該鍵發出來的為一個音,可是並非兩個音,其音值一直得要相對穩定一些。
4.練習曲
(九)落滾指法
1.概念
落滾指法用於彈奏時兩個或三個音符組成的連奏,屬於二音連奏指法的發揮。
在彈奏兩個音符的連線的過程中,心裡得有「落下——提起」的把握,這樣會提高節奏感與豐富的表現力,有助於委婉、輕柔的感情的表現。
通常,其含有兩個非常明顯的動作,一個「落」,一個「滾」,比較生動地描繪出了兩個動作的比較讓人印象深刻的特徵。
2.標記符號與手型要求
符號標記:在初學階段,示範中「落』』用向下箭頭表示;「滾」用向上箭頭表示。
但在通常的樂譜中落滾常用較短的連音線表示,兩音連線用「一落一滾」的連奏,三音連線用「一落二連三滾」的連奏。
手型要求:
3.指法技巧
(1)1指發音
1指使用「落」的手法彈第一個音,手臂得緩緩柔和地落下去(斷音奏法),發出來的聲音常堅實、飽滿。
(2)2指準備
當1指落下發音時,得將準備彈第二個音的2指慢慢放在待彈的琴鍵上,一方面別抬起,另一方面也不能夠發音,只作彈奏準備,此時手腕的高度和白鍵差不多類似高。
(3)當2指準備抬起來時,手腕得主動往上、往前運動,同時要把手指指尖也拉動往前再往上滾動指尖,此時2指開始壓鍵發音最後離鍵,這樣手指就往前上方畫了一段圓孤,手腕與手指都有一個滾的動作,這就為「滾」的含義。
因為有「滾」的效果,讓琴鍵升起的速度變慢了,所以聲音也就會覺得顯得有些輕柔、婉轉。
在手指抬起時,第一,手腕得馬上抬起,手指那就得在被動狀態中好像為手腕將音給帶出來的,又好似手指無意間將音碰出來一樣。
(4)1指與2指發的音一方面別間斷,另一方面也別重疊,相當於一種連奏。
當2指發音時,2指僅為下壓,不存在敲擊的情況,由於在此之前2指已提前放在了鍵面上,所以2指發出的音一般為自然、柔和的。
(5)注意手腕的三個動作,與鋼琴白鍵同高、升高(抬起)、上拱成弧形。
4.練習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