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語文周刊」並設為「星標」,你能每天收到我信的文章。小學、初中、高中作文,請點上面藍字關注語文周刊zhoukanyuwen公眾號!
西方哲學強調二元對立、主客分離、矛盾鬥爭,形成了崇尚科學、強調個性、社會多元的西方文明。
中國哲學強調和合中庸、自然天理、變化生生,形成了「責任先於自由」「義務先於權利」「群體高於個人」「和諧高於衝突」的中華文明。儘管中西文明在價值硬核上並不相同,但都是人類美和智慧的結晶。
根據上述材料,寫一篇文章,談談你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選,立意自定,題目自擬。②明確文體,不得寫成詩歌。③不得少於800字。④不得抄襲、套作。
命題說明:本題來自2021浙江百校高三12月聯考語文試題。
科學精神:理性思維、勇於探究
人文底蘊:人文積澱、人文情懷
責任擔當:社會責任、國家認同、國際理解
學會學習:勤於反思
1.真實情境的限制。本題目提供的真實情境是關於中西方哲學的一組對比性材料,在列出中西方哲學在價值硬核上的差異基礎上,材料來了一個反轉性的概括:「儘管中西文明在價值硬核上並不相同,但都是人類美和智慧的結晶。」這是題目的題旨所在,也就是說,中西方哲學價值內核的差異和統一,正體現在這一點上。考生審題時必須清楚核心概念是「中西文明」,而非「中西哲學」,不能就哲學問題說哲學。
2.寫作任務的限制。題目要求考生「根據上述材料,寫一篇文章」,材料的性質決定了考生要根據所給題旨進行詮釋性寫作,思維的起點是中西方哲學的差異和統一,落點是「儘管中西文明在價值硬核上並不相同,但都是人類美和智慧的結晶」。「談談你的看法」,提示考生要寫議論文。
3.價值判斷的限制。既然中西方文明「都是人類美和智慧的結晶」,那麼在談看法的時候,就不能只肯定中國的哲學觀點,否定西方的哲學觀點;或者只肯定西方文明,而否定中國文明,要看到差異中的統一。
1.立意角度自由。考生可以從「和而不同」的角度談中西文明的差異與統一,比如「中西文明,和而不同」。可以從美和智慧的角度談中西文明價值硬核上的差異與統一,比如「中西合璧,美美與共」「中西文明,並蒂花開」。可以選一個小的角度,然後由小到大;也可以先定調,然後聚焦。
2.聯想和思考是開放的。材料列舉西方哲學的核心及表現:「二元對立」「主客分離」「矛盾鬥爭」「崇尚科學」「強調個性」「社會多元」;也列舉了中國哲學的核心及表現:「和合中庸」「自然天理」「變化生生」「責任先於自由」「義務先於權利」「群體高於個人」「和諧高於衝突」。考生可以從兩個哲學體系裡各選一個詞語聯想其哲理之美、智慧之美,比如「二元對立」與「和合中庸」;也可以在哲理之思的基礎上,進一步聯想中西文明皆是人類美和智慧的結晶。
本題為新材料作文,語料涉及哲學淺概念,重點考查考生理性思維以及語言表達能力。材料的思維起點是中西方哲學的差異,但思維的落點在於「儘管中西文明在價值硬核上並不相同,但都是人類美和智慧的結晶」上。所以在寫作時,考生首先要釐清核心概念,否則極容易掉進審題陷阱。本題思維難度較高,在思維類型上與2018年全國卷Ⅱ作文題相類似。
切題立意:
1.和而不同,美智與共。
2.中西合璧,美美與共。
3.中西文明,和而不同。
4.中西文明,並蒂花開。
5.中西哲學,灼灼花開。
……
偏題立意:
1.重義務,挑責任。(此立意偏向於中國哲學,不能囊括中西文明)
2.崇尚自由,強調個性。(僅談西方哲學,不能囊括中西文明)
……
和而不同,美智與共
河南省唐河縣文峰高中 郝新允
西方哲學強調二元對立,強調矛盾鬥爭,強調個性;中國哲學強調和合中庸,強調群體高於個人,強調和諧高於衝突……雖然中西文明價值硬核不同,但都是人類美和智慧的結晶。我們應該提倡「和而不同」,「美」「智」與共。
西方哲學非此即彼的二元對立,使人們的認識從一元向前邁進了一步。
正是強調人的意志自由的主客分離,才有了西方文明強調個性的風貌,也才有了梵谷向日葵的陽光及披頭四文化的狂野;也正是允許存在的社會多元,才有了在野黨與執政黨之間激烈的鬥爭,才有了人民民主權利的最大化。向日葵的陽光,披頭四的狂野,不正是一種藝術的美嗎?一元向二元的跨越,社會多元使民主權利的最大化,無不顯現著前人的智慧。因此西方文明充滿了人類的智慧,充滿了生活和藝術的美感!我們何不徜徉於西方哲學的知識海洋裡,去汲取營養呢?
中國的「和」文化不僅有關係和諧的人性美,更有和諧社會的智慧美。
中國的哲學從春秋孔子「和為貴」到「君子和而不同」,又到程朱理學的中庸之道及陽明文化的知行合一,這些以「和合」為核心的「和」文化,使多少人在矛盾面前退讓。孔子言:「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是「和合」的前提;又言「躬自厚而薄責於人」,這是「和合」的必要條件;而張英的「六尺巷」則是和合文化的明證。2500年前的孔子提出「君子和而不同」的主張,近代費孝通主張「美美與共,天下大同」,真是智者所見,若合一契。
讓「美」「智」共生,實現世界的共存、共生、共美好!
在歷史的履帶上熠熠閃光的節點,正是中西哲學的一顆顆珍珠,它們是人類美與智慧的結晶,更是文化共存的璀璨碩果。16世紀中國的哲學傳到歐洲之後,成為17世紀歐洲近代哲學產生的催化劑,其在歐洲的傳播還促進了18世紀歐洲啟蒙運動的萌芽與發展;而印度的佛教傳入中國,成為解救人類靈魂的妙藥,盧梭的民主和自由思想則給中國人民帶來了中國民主思想。
每當讀錢鍾書老先生的《談中國詩》,就驚嘆於老先生美美與共的睿智和胸懷。他形象地說「讀外國詩,每有他鄉遇故知的喜悅」,他說,「中國詩和西洋詩都是詩」,都是美的,都是人類智慧的結晶,都是放之四海而皆美的藝術。
習總書記說:「每一種文明都紮根於自己生存的土壤,凝聚著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非凡智慧和精神追求,都有自己存在的價值。人類只有膚色和語言之別,文明只有奼紫嫣紅之別,但絕無高低優劣之分。」而哲學——不管是中國文明還是西方文明,都是文明之河中的一朵朵浪花,也必應「和而不同,美智與共」!
本文來源:
本文系轉載,原作者:告知幫您署
本文由語文周刊(zhoukanyuwen) 編輯,轉載請註明出處)
致原創作者:若因第三方原因,無意中侵犯了您原創版權,請聯繫,馬上刪除!謝謝!
商務合作:QQ160170248;投稿:16017024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