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我們住上了新房子,子女找到了『新路子』,全家也過上了好日子。」近日,正安縣瑞濠街道搬遷群眾黃興開心地告訴記者。 「住上新房子、找到『新路子』、過上好日子。」當初正安縣瑞濠街道成立時,楊令在群眾面前許下的這一諾言,如今成了安置點群眾口口相傳的「順口溜」。 2019年3月6日,瑞濠街道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擠滿了群眾,共同慶祝瑞濠街道正式掛牌成立。黨工委書記楊令站在函牌前,面對1.7萬餘名搬遷群眾,許下了莊嚴的承諾:「從大山裡面搬出來的兄弟姐妹住上新房子、找到『新路子』、過上好日子,我們基層幹部心裡才舒坦。」 兩年來,楊令努力用行動來實現承諾。
楊令(左三)
易地扶貧搬遷是脫貧攻堅的「當頭炮」,如何讓群眾「搬得放心」「住得舒心」,是楊令首先要考慮的問題。 上任伊始,他深入群眾之中,熟悉群眾生活情況,筆記本記得滿滿當當。回到辦公室又馬不停蹄召開研討會,將群眾的問題逐一研判,直到找到解決辦法才肯罷休。
楊令(右一)與群眾交談
同時,為了服務好群眾,引導群眾適應新生活,楊令充分調動社區黨員幹部積極性,聘用72名樓長、284名「黨群連心戶長」,並組織志願服務者,全方位為搬遷群眾提供「零距離」服務,讓搬遷群眾「住得舒心」。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楊令還利用新時代鄉村青年農民學校、培訓中心等平臺,帶頭當導師、上講堂,宣傳黨的政策,組織群眾開展就業培訓、崗位推薦、創業指導,打造「創業一條街」、引進扶貧車間。通過「移民點單」「政府下單」「企業買單」的就業模式,千方百計解決就業、穩定群眾收入。
「我家裡有老人要照顧,有4個小孩在上學,家屬身體也不好。街道聽說我這個情況後,就安排我來鞋廠上班,現在生活越來越安逸了。」搬遷群眾趙友芳一邊做著手裡的活,一邊向記者介紹。 目前瑞濠安置點實現了戶均就業2.18人,就業率高達94%。 如今,走進瑞濠安置點,配套設施樣樣俱全,小孩嬉戲、老人聊天,各個扶貧車間「突突突」的機器聲音遠遠傳來,群眾的歡聲笑語沿街飄散。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楊倫麗
通訊員 胡瑤
編輯 劉思博
編審 王璐瑤 李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