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兒CBA季前賽正式開打,山西VS北控的比賽上了熱搜。
原因大傢伙兒應該也聽說了,張寧在本場比賽出場的1 8分鐘裡,三分5投5中,單場砍下22分。
為防止還有球迷不知道這件事兒的來龍去脈,技巧君帶大家回顧一下。
張寧,前CUBA北京大學隊員,曾以核心身份率領北大拿到過三次CUBA冠軍。不誇張的說,他和他的隊友,在CUBA堪稱呼風喚雨般的存在。
然而,CUBA畢竟有自身的局限性。
第一,CUBA作為中國大學生聯賽,近幾年才得到轉播與冠名,因此前些年,關注CUBA的球迷並不是那麼多。
第二,以往能進 CBA的球員,大多是各大俱樂部的青訓隊員,大學生球員這五個字一說出來,已經是落了下乘。
因此,儘管張寧在大學生聯賽打的不錯,卻依然沒有多少球迷關注,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並未出圈。
直到前些年,一檔籃球綜藝《這就是灌籃》橫空出世,張寧作為節目中的大魔王,被許多不看CUBA,甚至不看籃球的球迷所熟知,其名氣一舉超越許多街球手,甚至某些CBA球員。
名氣暴漲,有好有壞。
曝光率增加、知名度提升的好處不必多說,咱們主要聊聊弊端。張寧參加節目後,觀眾群體大概分為三類:
第一類,是看不慣節目組對張寧包裝的球迷。作為綜藝中大魔王級別的球員,很容易給人一種這樣的想法:綜藝和職業可不同,綜藝裡邊打得好有什麼可吹的?
第二類,綜藝給張寧積累了一大批粉絲,這類粉絲之中,有些比較膨脹的,天天不著邊際的胡吹,譬如「張寧比職業隊那XX強」、「張寧不能打國家隊麼」?
這樣捧殺式的吹法,直接致使了很大一部分球迷的反感。
第三類,看球圖個樂,不那麼在意的球迷。
在綜藝節目結束之後,張寧的熱度仍未下降,甚至有幾次狀態低迷都上了熱搜,包括四個月前野球場三分19投1中,今年CUBA八強賽輸寧波大學,路人王八強賽13投0中慘敗出局...
這幾件事兒綜合到一起,讓許多球迷覺得:「張寧真的打不了CBA」、「他肯定不如隊友王少傑、祝銘震」。
直到9月27日,山西對江蘇的熱身賽,張寧首度亮相,25分鐘砍25分,重回人們視野;
昨天山西對北控的季前賽,他又在18分鐘的出場時間裡砍下22分。
借隊友單擋手遞手掩護過後三分飈射
底角落位直接出手三分
行進間不做停頓的高難度壓哨三分
一夜之間, 風評反轉:「張寧可以競爭最佳新秀啊」、「張寧即戰力絕對是新秀前三」、「誰說張寧打不了CBA,打臉不?!」
這就是競技體育,只要你有實力,球迷就不會忽視你。
整場比賽有兩球,我印象深刻。
一是李根持球單打張寧,頂了兩下沒頂動;
二是張寧發動快攻,在1打3的情況下選擇自己單打丟球,隨即被教練換下。
個人覺得這場比賽來看,張寧是不錯的,敢打敢拼,搶前場板、籃下卡位、頂重型前鋒、接球投籃都挺棒。
問題在於偶爾容易上頭,速度差點意思。
當然這只是一場季前賽,不必過度吹捧。
昨天看到這麼一句話說的很對:比賽還要多看,但是張寧這麼打下去,山西隊肯定要給他一個重要的位置。
從前天的張鎮麟,到昨天的張寧,國外培養體系和國內大學生選拔體系開始體現出他的效果來,誰說中國籃球沒有下一代?
現在,培養中國籃球人才再也不只青訓這一條路,當青訓、海外培養、大學生選拔三管齊下,或許我們終有一天,也能與那些世界頂級強隊拼一拼。
這些大學生球員,也將成為中國籃球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