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廣州4月22日消息(記者周羽 通訊員馮建奎) 2020年4月22日是第51個「世界地球日」。記者從廣東省自然資源廳部獲悉,該廳發起「珍愛地球」接力活動。此外,廣東省自然資源廳聯合省教育廳共同組織開展了主題日宣傳「進校園」活動,於4月22日當天線上播放《「世界地球日」廣東自然資源科普片》,預計有超1000萬中、小學生在線接受自然資源知識教育。
超1000萬中小學生同步在線學習自然資源知識
根據省自然資源廳紀念第51個「世界地球日」主題宣傳活動周工作方案安排,今年省自然資源廳聯合省教育廳共同組織開展了主題日宣傳「進校園」活動。
為實現「以點帶面、廣覆蓋」的良好宣傳效果,4月22日,廣東紀念「世界地球日」活動科普視頻列入了全省一至九年級當天課程。16:20至17:00,預計全省超1000萬名中小學生通過電視、電腦、平板、手機登陸廣東廣電網絡、中國移動IPTV、南方+、騰訊網,通過廣東省線上教育平臺「粵課堂」觀看學習了《「世界地球日」 廣東自然資源科普片》。
記者了解到,《「世界地球日」 廣東自然資源科普片》時長約12分鐘,在製作過程中充分考慮了中小學生的年齡層次、興趣點及接受理解能力,具有畫風輕鬆歡愉、內容通俗易懂等特點,將深奧的科學知識以青少年喜聞樂見的方式表達出來,既不失科學的嚴肅性,又容易被孩子理解和接受。
「倘若乘坐航天飛船來到浩瀚的宇宙,我們會在一望無垠的黑暗中,發現一顆美麗的藍色星球....」該片開端即通過浩瀚無際的宇宙星雲畫面,再輔以娓娓道來的講故事手法,不知不覺間把同學們吸引進了奇妙的自然資源科普知識講堂。巧妙開篇之後,該片深入淺出地講述了廣東的山、水、林、田、湖、海等自然資源現狀,引導全省青少年要熱愛自然、珍惜自然。「廣東地質公園介紹」部分則通過寓教於樂的形式,巧妙地設置了4個問答題,引導學生帶著問題和思考去觀看影片,並從中學習奇妙的地質科普知識,領略廣東擁有的2個世界級、9個國家級地質公園的風採。汛期已經來臨,面對地質災害如何自救?該片在第四部分重點講述了面對突發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不同類型地質災害時,如何判斷威脅範圍並及時逃離危險區域。該片的收尾部分是「人與自然和諧共處」內容,該部分以多幅優美風光畫面混剪的形式,巧妙地傳遞了「人類只有一個地球」「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等生態文明理念,號召廣大中小學生家珍愛自然資源,關愛野生動植物,與家人一起低碳生活、綠色出行,共同珍愛地球。
《「世界地球日」 廣東自然資源科普片》播出後受到了全省許多小朋友的喜愛。來自東莞市南城陽光中心小學二年級的劉敏慧同學說,地球是人類和動物植物的共同家園,自然界的許多野生動物、植物都是人類的好朋友,我們必須好好愛護它們。「當人在滑坡體上感到地面有變形移動現象時,要立即向滑坡滑動方向的兩側撤離;無法逃離時可抱緊附近粗大的樹木自救......」來自清遠市清新區太和鎮中心小學一年級的龍樂萱同學在談到她的「觀後感」時說,通過這堂課,知道了在遇到滑坡、崩塌、泥石流時該怎麼逃生、自救。
「共同守護地球 這是我的承諾」
廣東省自然資源廳還聯合南方報業集團舉辦了「珍愛地球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網絡宣傳推廣活動,策劃製作了新媒體產品「珍愛地球,廣東省自然資源廳邀你來接力」H5小程序,引導參與者選擇「參與植樹,為地球添一分綠意」「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不使用一次性餐具,為生活減『塑料』」「低碳出行,多乘坐公共運輸工具」「熱愛藍色國土,不破壞海洋生態」「保護野生動物,不把它們端上餐桌」等選項,完成「珍愛地球承諾清單」網上接力活動。
據統計,截至4月22日下午,已有近50萬人參與了「珍愛地球」網上接力活動,進一步擴大了世界地球日的宣傳覆蓋面和影響力。
「珍愛地球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據悉,2020年「世界地球日」主題宣傳活動周以「珍愛地球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為主題,自4月20日開始至4月26日結束,為期一周。這也是廣東首次將「世界地球日」宣傳活動搬到「線上」舉辦。
廣東省自然資源廳相關負責人介紹,「世界地球日」主題宣傳活動是宣傳自然資源國情國策國法、引導社會公眾樹立生態文明理念,建立正確的自然資源觀和普及地球科學知識的重要平臺。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開展「世界地球日」宣傳活動,將能更好地引導社會公眾樹立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激發青少年和社會公眾形成親近自然、了解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意識。
據了解,廣東省各地市也結合實際開展了以線上方式為主、面向社會公眾的豐富多彩的主題日宣傳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