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說中國是禮儀之邦,無論走到哪裡,都會受很好的待客之道。的確,可是寬闊的土地上,總會有風土人情不一樣的地方,當然,這並不代表他們不好客,只是好客的方式不一樣而已。
在很多地方去做客時,主人家都會問上一句「吃過飯了嗎?」而此時很多人會礙於面子,說「已經吃過了」,但主人家還是會很快的做菜擺飯,讓客人早一點填飽肚子。
而這一點在貴陽卻不是如此,當貴陽人問你是否已經吃過飯了沒有的時候,一定要回答沒有吃過,千萬別客氣,否則主人家會真的以為你已經吃過了,而在飯點的時候才會開始做飯。而此時的你只能是餓著肚子等了。
當然,這並不是說貴陽人沒有禮儀,相反,愆衍認為這只是貴陽人脾氣比直的一種的說法而已,正如現在很多年輕人到外面吃飯使用AA制一樣,貴陽的天氣雖沒有其它的地方的火辣,可是脾氣卻是很暴躁。
正如許多貴陽年輕人相交時,總是嘴上帶一兩句髒字,但這並不代表他們的友誼有問題。這一點與北方的好兄弟互叫好兄弟為爸爸或兒子是一樣的,只是表達的方式不同而已。
其實愆衍認為到別人家做客大可不必太拘束,率直一點又何妨,當然,如果是商業往來則另當別論。而如果我們一味的客套,最終受苦的也只是我們自己,在吃飯這件事情上,我們無法說誰對誰錯。畢竟主人家問過你了,而你也卻實答吃過了。
偏向那一方都會有其道理,而倒向哪一方也有其理由,客套只是禮義的一方面,但做客的目的並不是客套,而是想見見那個人或者是想融入另一個圈子,故而此時客人應該做的是看主人是否率直,如果率直,那麼直接就說答案,相反,如果主人客套,那禮義就進行到底何嘗不是一種方式方法呢?
也許貴陽人的這種待客方式會受人垢病,但是在愆衍認為,這正是體現主人家不把你當客人看,而是把你當親人看的一種表達方式,如果此時自己非要客套,那就只能是餓著肚子等了,畢竟自己種下果再苦也要吃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