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北京,這是一座承載了千年歷史底蘊,還有文化內涵的城市,在它的身上有歷史更迭的見證,也有腥風血雨的痕跡。
什麼是北京呢?
「北」毋庸置疑表示的是北方,而「京」呢?在商代的甲骨文中本意為人工築成的高丘,高大的建築物。
恰好,在我國古代各王朝的政權中心,都建立一些有高大建築的地方,所以「京」又用於指代皇城所在的城市,那麼北京就是這麼來的。
在老北京有這樣一句話叫作:「東城富西城貴,北城窮南城賤」,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
在明清的時候,北京是一座四四方方的城市,東南西北劃分的是比較清晰的,這句話最早是出自於清末的一個學者,震鈞的《天咫偶聞》這本書當中的。
原話是說:「京師有諺雲,東福西貴,蓋貴人多住西城,而倉庫皆在東城」,後來就演變成:東城富西城貴,北城窮,南城賤。
那什麼是東城富呢?
東城跟京杭大運河有密切的關係,京杭大運河開始運行的時候,東邊因為地理位置的原因,離港口比較近,所以說在這裡就蓋了很多的倉庫用來存儲東西。
根據當時的數據顯示說,清朝一共有13個大倉庫,東城就佔了7個,再加上貨物流通的原因,在東城就出現了很多的錢莊,就是因為這兩個因素東城就直接的富了起來。
那什麼是西城貴呢?
有一句俗語叫做:「不到北京不知道官小」,就拿清朝來說,北京作為首都,當時的王公貴族可以說是過江之鯽。
以前老北京人都常常說,能夠在皇城根腳下住的那都是極貴重的人,這是因為在紫禁城旁邊一圈都是皇城根。
因為皇帝每天都要去上朝,官員們也需要一大早去上朝,如果住得太遠每天在路上是很累很辛苦的,古代又不像現在有車這麼方便。
到了清朝之後,皇帝就開始在北京城內賜一些府邸給大臣,給官員住的地方就是原來位於北京西南部的宣武區,那麼自然這裡面住的都是走仕途的官員。
那北城窮南城賤又是什麼意思呢?
根據剛剛所說,東邊都是住的有錢人,西邊是有權的人,自然南北兩邊就住著普通老百姓了,一窮一賤很有道理。
清朝的北城,清代的北城是現在鐘鼓樓一帶地區,這裡屬於居民區,當時一般的窮苦百姓都在這裡住,就可以說是貧民窟了。
其實,在歷史上北京城的南邊一直是趕集的集中地,每個月都會有幾場廟會,因為趕廟會可以淘到很多又便宜又很好玩的東西,那麼這些在富貴人眼中都是很低賤的,所以就有了南城賤的說法了。
現在隨著時代的發展,老北京的版圖早就更新換代了很多次了,北京對人的包容也越來越大了,很多又北漂夢想的人都來到了北京打拼,原本那種根據身份來劃分區域的觀念早就慢慢淡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