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對於每個父母來說,孩子都是自己的心頭肉,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受到最好的照顧,最好的教育,在將來有一個美好的人生,想要讓孩子更加幸福,父母不僅要給孩子提供更好的家庭環境,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和帶來的快樂,如果父母總是吵架,或者經常對孩子暴力相加,這樣對孩子的性格也會有不可挽回的傷害,甚至還會讓孩子在心裡對父母產生怨恨和憎惡的感覺。
案例
「我希望爸爸快點死」,5歲男孩過生日卻詛咒父親,真相讓人淚崩
樂樂是一個5歲的小男孩,可能對於他來說,老天給他的愛太少,傷害太多,讓他有了一個不完美的家庭和父母,爸爸因為生意失敗之後,每天都很消沉,經常喝醉酒回家,看到媽媽和孩子就經常拿他們出氣,非打即罵,媽媽因為無法忍受丈夫長時間的暴力,於是狠心的離開了,家裡只剩下爸爸和孩子。
沒有了媽媽,爸爸的發洩對象就轉移到孩子的身上,每天回家都是對孩子暴力相加,不是侮辱媽媽就是毆打孩子,這也讓樂樂感到很恐懼和害怕,這一天是樂樂的生日,樂樂滿心歡喜的在家等著爸爸,本以為爸爸會帶著蛋糕和禮物回家,但是沒有想到,爸爸又是醉醺醺的回家了,當樂樂提到禮物的時候,爸爸一下子又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對孩子就是一頓拳打腳踢,鄰居最後聽到了孩子的叫喊聲,報警了。
最後孩子被送到了醫院,直接就進了重症監護室,在手術室裡面的時候,樂樂和醫生說了自己的生日願望,那就是:我希望爸爸快點死,他死了我就不疼了,當天夜裡,孩子就永遠的離開了這個世界。
可能很多人聽到孩子的願望的時候都感到很不理解,但是知道了事情的經過,很多人都感到很無奈和心酸,到底是多麼恐懼和憎恨,才會讓孩子有這樣的想法,畢竟每一個孩子都是無條件的愛著父母的,可見,爸爸的行為在孩子的心裡也留下了陰影。
分析
在生活中,很多父母也經常會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氣,動不動就和孩子發火,雖然沒有給孩子帶來上面樂樂那樣的傷害,但是對孩子的性格也有一定的影響,那麼,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要注意哪些問題呢?
不要把教育變成暴力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不要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的理論,長期暴力的教育孩子,不僅會讓孩子的性格變得膽小怯懦,還有可能會讓孩子更加暴力,父母要知道,教育不是暴力,不要因為孩子沒有達到自己的目標和預想,就動輒打罵,這樣根本就起不到教育的初衷。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需要父母和孩子多溝通,多溫和的教育孩子,賞罰分明,讓孩子從心裡去接受父母的教育。
不要把壞情緒發洩在孩子身上
對弱者的態度最能反映一個人的真實氣質,很多人在家裡和外面都是兩個面孔,在領導和同時面前紳士有禮貌,回到家裡就開始發洩自己的壞情緒,有的時候還會打罵自己的孩子,這也讓孩子成為了一個替罪羊,無辜的孩子最後給父母的壞情緒買了單。
給孩子足夠的尊重
在生活中,父母也要給孩子足夠的尊重,讓孩子有自己的成長空間,同時也要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不要將孩子當成自己的私有財產,隨意責罵和毆打孩子,孩子慢慢的長大,自尊心也越來越強,父母不僅要保護孩子的自尊心,否則給孩子的心裡帶來很大的傷害,甚至留下心裡陰影。
父母長期的暴力對待孩子,不僅會影響孩子和父母的親子感情,讓孩子和父母背道而馳,還有可能會讓孩子的性格發生改變,可能三觀也會扭曲,甚至更加極端,這樣孩子以後的人生也會因此而改變。
關於上面的內容,你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大家的留言和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