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獅一生中要經歷多少次雄獅更替與喪子之痛?

2020-12-12 雲豔說家常事

在貓科動物中,獅子是最大的一種,唯一能和老虎相匹敵。現在,世界範圍內的獅子不到萬頭,而且都集中在非洲大草原上,亞洲的野生獅子幾乎全部滅絕,獅子作為食物鏈中最重要的掠食者,自然受到了人們的關注,而貓科豹亞科豹屬五大物種中的獅子,已經在地球上發展進化了十幾萬年。貓中只有獅子群居,因而有不同的繁殖習慣。

儘管我們常以雄獅為獅群領袖,但事實上,母獅才是這一家族的核心,捕食活動基本上由母獅來完成,而雄獅非但不捕食,還會搶在獵物之前捕食。

獅子群中,母獅的一切繁殖權利歸獅王。然而,正是這樣,一些雄獅會挑戰獅王的位置,試圖獲得母獅的繁殖權利。

母獅子沒有固定的發情期,一般情況下,與母獅子同齡的獅群會集中發情,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使獅群中的幼獅同時出生,有利於母獅照顧幼獅。

但是如果獅群裡有小獅子,母獅一般都不會發怒。

假如這時一隻雄獅挑戰獅王的位置成功了,它們會選擇在6個月內把獅群中的幼崽全部咬死,讓母獅儘快發情。

因為平均來說,雄獅們當獅王的時間只有2年左右,為了儘可能多地保留他們的後代,讓他們長大,他們會咬死不到6個月的幼崽,讓母獅發情。

一些母獅會為了保護後代而帶著後代離開種群,但是另一些母獅會選擇妥協,在剛經歷了喪子之痛後,又被迫和咬死孩子的雄獅一起繁殖。

獅群中,有1-2頭雄獅領跑,剩下雌獅和幼獅,總體而言,整個獅群的成員約為12-13人,當食物充足時,部分獅群的成員將達到30人,此時雄獅的數量將增加。

由於獅子是群居動物,因此雄獅為了重新獲得繁殖權,只能成為獅群中的獅王,如果退一步講,還可以成為獅王的助手,通常一個獅群中有多隻雄獅,90%的雄獅都是兄弟,曾經一起出去遊蕩,現在卻成了獅王。

獅子王比較類似於母系宗法社會,就像女兒國一樣,一般王子沒有繼承權,最後只能淨身出戶,而公主都會有安穩的生活來繼承領地。一隻獅子年滿6-9歲時,我們就把它稱為雄獅王,但實際上,它的主人是一隻雌獅,而雄獅的戰鬥力最強時是6-9歲。它也許能在不斷的被挑釁中保持數年的勝利,但隨著年歲的增長,最終還是會被年輕的獅子打敗,新王登基了,曾經的獅王只能灰溜溜地去開啟他生命中的第二次漫遊。

因此雄獅的一般更替周期大約是2-3年,特例最長出現在6年後,但非常罕見。所以作為獅群中的小雌獅,它所經歷的第一代,就是它的父親,野外雌獅一般都能活到18歲,所以在一生中至少要經歷5到6次雄獅活動。對於喪子之痛理論上肯定少於5到6次,而且在理想狀態下也不會有喪子之痛,因為幼獅大約3歲,到了4歲,就會被驅逐出獅群,如果獅王能夠繼續執政3年,那麼它就可以保住自己的孩子了。

但一出意外,年少的獅子剛出生一年,獅王便被淘汰出局,擁有了新的王位,這一代一般的雄獅都會遭遇新的獅王之手,有的時候為了儘快讓雌獅進入發情期,連幼獅也是難逃厄運。

雄獅一生坎坷,終會經歷輝煌,最後黯然失色。剛出生的時候是父母的寶貝,長大兩三歲後就會被父親從獅群裡趕出去,或者被新獅王趕出去,完全沒有繼承權,完全離開家庭,開始第一次遊蕩雄獅。但是,獨自一人去捕殺獵物要困難得多,所以他們會和其他的獅子結盟,有時會一起挑戰新的獅子群。

經過磨難,雄獅最終成為了獅王的一代,在此階段,它們擁有生育後代的權利,但這種權利可能只能延續到8-9歲,之後可能面臨被驅逐的局面,他們將有第二次流浪生活,通常雄獅可能只能活到12-13歲,而他們的第二次流浪生活可能會持續到12-13歲。

反之,小雌獅子則更幸運,它們是真正的小公主,能夠在獅群中「結婚生子」,也許直到死都不會離開自己的獅群,即「鐵打雌獅,流水雄獅」。事實上,幼獅在即將長大成人時被逐出群居也是為了避免近親繁殖的尷尬,同時獅王的更替在二到三年內,這也可以避開幼雌的成熟期,不得不說,進化就是如此神奇。

相關焦點

  • 母獅的一生要經歷多少次「喪子之痛」和「獅王」更替?
    俗話說「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這句話同樣適用於獅群的社會結構中,因為一個獅群成立之後,除非是遭遇了大的流行性瘟疫,不然這個獅群是一直存在的,維繫著這個獅群的核心就是母獅,而獅子的幼崽和雄獅則屬於「流水的兵」。那麼,母獅的一生需要經歷多少次雄獅更替和喪子之痛呢?
  • 母獅一生中要經歷多少次雄獅更替與喪子之痛?答案你很難想得到
    母獅一生中要經歷多少次雄獅更替與喪子之痛?答案你很難想得到世界上除了我們人類之外,還有很多生活形態多樣的生物。這其中生活在自然環境之中的動物就成為了人們娛樂、研究、喜愛的對象。應該所有人都或多或少地看過諸如動物世界一類的紀錄片。
  • 雄獅為什麼要咬死6個月以內幼崽?母獅一生要經歷多少喪子之痛?
    有些母獅會為了保護後代,帶領後代離開種群,但也有的母獅會選擇妥協,在剛經歷完喪子之痛時,又被迫與咬死孩子的雄獅繁衍後代。 對於母獅而言,不同的後代擁有不同的父親,有利於它們的基因多樣性,能夠提升後代的存活率。 這一點不光在獅子身上會出現,就連一夫一妻制的鳥兒也會採取這樣的生殖策略。 母獅要經歷多少喪子之痛 野生環境下,老虎的平均壽命約10-15年,在人工養殖環境下獅子壽命可以達到20-30年。
  • 母獅會團結起來殺死雄獅嗎?雄獅會挑戰自己的「父親」嗎?
    獅子是唯一群居的貓科動物,在獅群中,雄獅看似有著絕對的主導權,但實際上,守衛領地的重任在它們身上,而且在母獅眼中,它們也只是繁殖和守衛領地的「工具」而已,這一點從「獅王更替」時,母獅們選擇冷眼旁觀就能看出。那麼,在獅群中,母獅會殺雄獅嗎?雄獅會被自己的後代打敗從而取代嗎?我們簡單的來探討一下這兩個問題。母獅會殺雄獅嗎?
  • 母獅是優秀的獵手,又不會和雄獅爭奪地位,為何也會被趕出獅群?
    母獅是優秀的獵手,又不會和雄獅爭奪地位,為何也會被趕出獅群?獅子是一種很特別的貓科動物,雄獅和母獅一生的經歷一般都要比大多數獨自生活的貓科動物更複雜。在一個獅群中,當雄獅長到接近成年的時候,就會被自己的父親或獅群中的成年母獅趕出家門。
  • 雄獅一口「咬斷」母獅脊梁骨,母獅徹底「報廢」,下場如何?
    雄獅一口「咬斷」母獅脊梁骨,母獅徹底「報廢」,下場如何?在一家動物園裡,一隻雄獅沒有了往日的風範,被幾隻母獅給摁在地上暴打,我們都聽說過母老虎的威力,可是沒想到母獅子竟然也如此的暴力。甚至有幾隻母獅子直接對其拔毛,一點往日情面都不留。
  • 雄獅一口「咬斷」母獅脊梁骨,母獅徹底「報廢」!
    雄獅一口「咬斷」母獅脊梁骨,母獅徹底「報廢」!在殘酷的自然界,即使是同類也會有互相殘殺的現象,一隻雄獅一口「咬斷」母獅脊梁骨,母獅徹底「報廢」,它的下場如何?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這天一隻母獅正在草原上行動著,可是哪料到正在一旁享受獵物的雄獅突然就衝著它跑了過來,然後一口咬住了母獅的脊梁骨,母獅躲閃不及,一下就栽倒在地,即使是它奮力反抗。
  • 雄獅突然衝向母獅,母獅發出陣陣哀嚎,究竟怎麼回事?
    眾所周知獅子作為草原之王,其捕殺獵物的能力自然是首屈一指的雄獅突然衝向母獅,母獅因疼痛而發出陣陣哀嚎,而鏡頭記錄下整個過程,那麼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我們趕緊去了解一下吧,大家知道獅子是一種群居動物,在不同的事情中,都有著明確的分工體系,而雄獅在獅群中,則有著至高無上的權力,它的工作一般是負責領地的巡視,以及保護母獅和幼崽,而捕殺獵物的工作則,一般交由獅群中的母獅負責,由於雄獅的絕對權力,因此母獅們捕獲的獵物,都會先交由雄獅進行享用,然後其他家庭成員才能進食,而下面這隻母獅就因,一時貪嘴而發生了悲劇,視頻畫面中所顯示
  • 雄獅草地上想和母獅搞對象,慘遭拒絕,還被甩耳光,看起來有點疼
    和老虎相比,草原之王獅子的生存狀態更像是是一個母系社會,因為獅群中的母獅是基本不變的,而雄獅則經常發生變化,因為母獅要承擔繁衍的重則。要知道,獅群中的母獅基本是穩定的,它們一般自出生起直到死亡都待在同一個獅群。獅群也會接納新來的母獅。但公獅常常是輪換的,它們在一個獅群通常只待兩年(也有長達六年的記錄),要麼是被年輕力壯且更有魅力的雄性趕走,要麼是自己離家出走以尋找新戀情和家庭。這些流浪漢有時乾脆組成男性互助小組,在草原上四處遊蕩,追蹤遷徙的獵物群。
  • 母獅正在睡覺,雄獅突然跑來幹壞事,下一秒千萬忍住別笑!
    母獅正在睡覺,雄獅突然跑來幹壞事,下一秒千萬忍住別笑!遼闊的草原中獅子的名號可是響噹噹的,這不草原上落單的野牛被獅子夫婦看到了,它們會雙方配合著共同進攻,母獅負責尾部撕咬,而雄獅則負責主動出擊。雄獅的實力讓許多動物不敢反抗,因此落入獅口便很難逃脫,這時的母獅則會和雄獅共同拖入安全的地方,雙方還是非常和諧的,但是兇猛的雄獅有時喜歡和母獅開玩笑。只見母獅正躺在地上休息,而雄獅便悄悄走進,一口咬住了母獅,母獅雖然戰鬥力不如雄獅,但是它們的脾氣可是非常火爆,它對著雄獅就是一頓狂揍,而雄獅自然是不敢反抗。
  • 母獅帶著2隻小獅子第一次見爸爸,剛剛睡醒的雄獅一臉懵
    母獅帶著2隻小獅子第一次見爸爸,剛剛睡醒的雄獅一臉懵:幸福來得太突然眾所周知,獅子是群居性動物,一個獅群的雄性首領總是和母獅們生活在一起,這在貓科動物中是極其罕見的。但在特殊的情況下,雄獅會和母獅分開較長的一段時間。
  • 母獅叼著1個月大的小獅子認爸爸,雄獅見後眼神裡的威風都消失了
    母獅叼著1個月大的小獅子認爸爸,雄獅見後眼神裡的威風都消失了說起雄獅,它總是給人一種威風凜凜、不可靠近的印象。在各種關於獅子的紀錄片裡,我們看到雄獅常常不是在和其他雄獅搏鬥,就是在對著母獅們咆哮,似乎很少有溫柔的時候。但是,當雄獅第一次見到自己的孩子時,它會有什麼樣的表現呢?
  • 「獅王組合」的雄獅們都有交配權嗎?
    獅王組合的誕生獅子是貓科動物中少有的群居性的動物。在一個獅群中,大都只有1-2頭雄獅,剩下的成員都是由母獅以及幼崽組成,雄性在獅群中主要負責巡視領地,而母獅們則協同作戰捕獵獵物。其中,新老獅王的更替是獅子幼崽存活率較低的一個重要原因。新的獅王為了牢牢的獲得控制權,會殺死上一任獅王的幼崽,這樣做最主要的就是刺激母獅進入發情期,因為有了幼崽的母獅,至少兩年會因為照顧幼崽沒有發情期。獅王組合都有交配權嗎?
  • 非洲大遷徙發現兩母獅獵殺角馬,雄獅不去幫忙,卻優先享用獵物
    當然,途中最讓它們憂心忡忡的是,必須要穿越獅子埋伏的草原,因為獅子、三色豺與鬣狗是角馬的三大天敵。角馬路過的地方,飢腸轆轆的獅子們都會埋伏在這裡,正準備分享即將到來的盛宴。只見母獅衝了過來,角馬群立馬就慌亂了,嚇的角馬四處逃跑,誰也不希望把老命留在這裡。跑的時候,隊伍中一隻公角馬摔了一跤,正好被母獅子追上。一開始,母獅就攀到了公角馬的背上,想要牢牢遏制住快到手的「美餐」。公角馬憑著自己力大,還暫時佔據著很大的優勢,用頭將母獅子頂了下去,它並沒有順勢用腳踢獅子,而是想繼續逃跑。
  • 雄獅一掌拍飛小獅子,怎料卻被母獅看到,下一秒一定忍住別笑!
    雄獅一掌拍飛小獅子,怎料卻被母獅看到,下一秒一定忍住別笑!獅子是草原之王,它們長相威風凌凌,戰鬥力爆表,是草原上的絕對霸主,任何動物見了它們後都不敢主動招惹,然而即使是這麼厲害的角色也會出現逗比的時候。
  • 《創世紀》讀書筆記——雅各的「喪子之痛」與約瑟的「心結」
    良善的神讀經感悟:一,雅各的「喪子之痛」約瑟十七歲與他哥哥們一同牧羊(創世記 37:2 和合本)約在約瑟十七歲的那年,雅各經歷心靈上的「喪子之痛」。約瑟見埃及王法老的時候年三十歲。他從法老面前出去,遍行埃及全地。
  • 查爾斯頓雄獅聯盟第一集:命運多舛的少年,逆境中成長的少年
    大約是在2010年1月份,土倫雄獅三兄弟就基本上掌控了南部獅群。至於南部獅群的5頭2歲多的賽拉提雄獅(2012年3月份擊敗壞男孩雄獅聯盟),被一部分南部獅群的母獅,帶出去單獨生活了。南部獅群母獅本就經驗豐富,對於新的地主雄獅,一般有三到四個月的考察期。在這個考察期裡,母獅會正常的和新獅王/交/配,但就是不會受/孕,這是母獅獨有的生存能力。新獅王在考察期裡,要在捕獵能力,守護領地能力,照顧母獅能力上,統一被判定。如果新雄獅符合母獅的心理標準,才會真正的/受/孕。
  • 惠英紅在《鐵探》演繹2次喪子之痛獲大讚層次十足!
    而於上星期播出的一集,惠英紅再次痛失愛子,歷經2次喪子之痛的演繹就讓大家大讚是神級演技!惠英紅於《鐵探》中飾演為爭權上位、不擇手段的總警司萬晞華,野心勃勃的她為了成為警隊「一姐」經常都「使橫手」爭功,有時更罔顧下屬的性命安全~角色的「黑人憎」(討人厭)程度真的是追劇的觀眾都說受不了!
  • 為何獅群中的雄獅經常會「突然消失」?它們幹什麼去了?
    儘管在陪伴幼崽方面雄獅沒有母獅溫柔,但毫無疑問的是,雄獅是貓科動物中陪伴幼崽時間最多的父親。然而,獅群中的雄獅卻經常會「突然消失」,比如說:當母獅們圍捕體型巨大的非洲野牛比較吃力、需要力量強大的雄獅幫忙制服時,雄獅卻消失了;當母獅們狩獵成功後進食時,享有食物優先享用權的雄獅卻不好好使用自己的特權,消失了;當獅群中處於叛逆期的亞成年雄獅經常搗亂(比如試圖和獅群中的母獅交配、和母獅爭搶食物並不讓母獅進食等)需要父親的管教時,雄獅卻消失了……
  • 當小獅子長大,就會被驅趕出獅群,為何母獅要這麼做?
    經過動物學家們的研究,發現當小獅子長到2歲的時候就會被母獅驅趕出獅群,且它們會加入到其它獅群中,但也有一些不太幸運的小獅子最終會成為孤獨流浪的獅子。我們知道,獅子是群居動物,而且幼獅從一出生就會在母獅的身邊寸步不離地養育2年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