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島記者 黃靖斐
耗費十數載之功,集結大師技藝精華,日本建築文化經典之作《日本營造之美》2020年6月由世紀文景推出第一輯。日本建築文化經典之作《日本營造之美》2020年6月由世紀文景推出第一輯。這套書在日本暢銷30多年,此次出版是簡體中文版的首度問世。
《日本營造之美》共十冊,精選八處富有代表性的日本古代建築(群),由日本建築插畫泰鬥穗積和夫親自操刀,創作近千幅手繪圖,精準、生動地還原了歷史現場與建造過程。此書文字部分的創作則由日本國寶級宮殿木匠、建築學家、歷史學家、考古學家等9位專家聯手打造,堪稱橫跨建築、歷史、美學與文化領域的集大成之作。
套系中的每一本各有側重,從經典建築的結構與美學特質、城市的規劃和歷史變遷、庶民生活與文化等角度切入,以深入淺出的講述方式、生動且精準的插圖,帶領讀者在紙上雲遊東瀛,探尋日本空間美學觀念,直抵日本人的精神世界。
此次率先出版的《日本營造之美》第一輯五本囊括以下四個主題:日本國寶級木造建築——法隆寺,日本庭園美學的代表——桂離宮,日本獨創的陵墓形式——巨大古墳,以及國際大都市東京的前身——江戶町的建成與發展。
第一本《法隆寺》介紹了擁有上千年歷史的法隆寺,它是世界最古老的木造建築之一,也是日本第一個登記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國寶級文物。法隆寺汲取唐代建築之精華,其鎮寺之寶「玉蟲廚子」堪稱中式建築的「活化石」。與此同時發展出雲形鬥拱、立柱收分、非對稱布局等日本獨創的建築樣式,直至今日仍影響著日本的寺院建築。
《法隆寺》一書由曾參與法隆寺「昭和大修理」、有「日本最後的宮殿木匠」之稱的西岡常一與建築史專家宮上茂隆聯手打造,以一手權威資料精準還原法隆寺完整建造過程,並透過手繪插圖生動剖析精妙絕倫的建築結構。
桂離宮作為日本庭園美學代表而為人所熟知,它還是《源氏物語》故事發生的舞臺,是令人王公貴族魂牽夢繞的桃花源。它將江戶時代簡素樸拙的審美趣味發揮得淋漓極致,不僅對日本後世庭園建築產生了深遠影響,還得到了勒•柯布西耶、弗蘭克•賴特等西方現代主義建築大師的一致推崇。然而,多年來桂離宮高貴神秘的建造工法一直是一個秘密。
在《桂離宮》一書中,曾參與桂離宮「昭和大修理」工程的建築學家齋藤英俊,以其珍貴的一手資料揭開了它神秘的面紗。再經由穗積和夫的妙筆轉化,更使得錯綜繁複的建築結構和三百多年前的美學奧秘躍然紙上。
《巨大古墳》一書討論的大山古墳採用的是日本獨創的前方後圓墳形式,與埃及金字塔、中國秦始皇陵並稱世界三大陵墓,其雄偉壯美的外觀彰顯了政權的興盛和皇室的權威。此書作者考古學家森浩一教授長年鑽研前方後圓墳,掌握豐富資料。在此書中,他生動剖析了巨大古墳營造的技術面與文化觀,而作為讀者的我們則可由此窺見日本古墳時代的面貌。
在《江戶町(上、下)》兩冊中,長年從事日本都市史和日本建築史研究的內藤昌教授生動講述了國際大都市東京的前身江戶町是如何建成與發展的。上冊圍繞德川幕府如何融合「奧」的建築美學及中國風水的「四神相應」,將雜草叢生的荒地打造成熱鬧非凡的日本第一大都市展開。江戶町大膽採用了前所未有的「の」字形城市布局,不僅巧妙利用了山丘、河流等自然地形,還可以不受限制地不斷向外擴張。然而,明歷三年的一場大火,卻使江戶城大天守和江戶町毀於一旦。
江戶如何在灰燼中浴火重生?下冊給出了答案——德川幕府不僅以一套嶄新的計劃完成重建工程,還解決了每個大型都市都容易遭遇的都市清潔、治安等諸多問題。引進西洋測量術、繪製出聞名於後世的《江戶大繪圖》,闢建「防火區」、設立消防隊,大力興建教育機構,架設自來水管道與兩國橋,這一系列建設使得江戶成長為一座首屈一指的國際都市。江戶的市民文化也蓬勃發展起來,無論是歌舞伎、大相撲,還是浮世繪、浮世風呂,在傳承與發展中成為日本文化的象徵,譜寫出一部至今不褪色的「江戶文化史」。
返回半島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