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李白《子夜吳歌·秋歌》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2020-12-14 騰訊網

創作背景:

本詩是《子夜四時歌》中第三首,李白是沿用樂府舊題創作的新詞,具體創作時間不詳。

李白簡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於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塗,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子夜吳歌·秋歌注釋:

長安一片月,萬戶搗(dǎo)衣聲。

秋月皎潔長安城一片光明,家家戶戶傳來搗衣聲。

一片月:一片皎潔的月光。萬戶:千家萬戶。搗衣:把衣料放在石砧上用棒槌捶擊,使衣料綿軟以便裁縫;將洗過頭次的髒衣放在石板上捶擊,去渾水,再清洗。

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

砧聲任憑秋風吹也吹不盡,聲聲總是牽繫玉關的親人。

吹不盡:吹不散。玉關:玉門關,故址在今甘肅省敦煌縣西北,此處代指良人戍邊之地。

何日平胡虜(lǔ),良人罷遠徵。

何時才能平息邊境戰爭,夫君就可以結束漫長徵途。

平胡虜:平定侵擾邊境的敵人。良人:古時婦女對丈夫的稱呼。罷:結束。

李白的主要作品有:

望天門山、早發白帝城 / 白帝下江陵、夜宿山寺、靜夜思、古朗月行、望廬山瀑布、贈汪倫、月下獨酌四首·其一、秋浦歌十七首·其十四、峨眉山月歌、獨坐敬亭山、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西嶽雲臺歌送丹丘子、公無渡河、送友人、白馬篇、春日醉起言志、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訪戴天山道士不遇、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北風行、玉階怨、秋登宣城謝脁北樓、流夜郎贈辛判官、白頭吟、臨江王節士歌、怨歌行、書情題蔡舍人雄、贈新平少年等。

《子夜吳歌·秋歌》由[小孩子點讀]APP - 小學家庭輔導專家,獨家原創整理並發布,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唐代李白《登邯鄲洪波臺置酒觀發兵》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李白簡介: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於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塗,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登邯鄲洪波臺置酒觀發兵注釋:我把兩赤羽,來遊燕趙間。
  • 唐代李白《白田馬上聞鶯》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創作背景: 李白是一個具有遠大政治理想的詩人,他青年時代就「仗劍去國,辭親遠遊」,意在仕途上有所發展和成就 李白簡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於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塗,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 唐代李白《在水軍宴贈幕府諸侍御》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李白簡介: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於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塗,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在水軍宴贈幕府諸侍御注釋:月化五白龍,翻飛凌九天。月亮化為五條白龍,飛上了九重雲天。
  • 一天一首古詩詞——子夜吳歌·夏歌
    子夜吳歌·夏歌【唐】李白鏡湖三百裡,菡萏發荷花。五月西施採,人看隘若耶。回舟不待月,歸去越王家。【注釋】子夜吳歌:六朝樂府吳聲歌曲。《唐書·樂志》:「《子夜吳歌》者,晉曲也。晉有女子名子夜,造此聲,聲過哀苦。」《樂府解題》:「後人更為四時行樂之詞,謂之《子夜四時歌》。」李白的《子夜吳歌》也是分詠四季,這是第三首《秋歌》。並由原來的五言四句擴展為五言六句。鏡湖:一名鑑湖,在今浙江紹興縣東南。
  • 李白很深情的一首詩,短短3句寫盡秋日相思,開篇10字意境絕美
    《子夜吳歌·春歌》《子夜吳歌·夏歌》《子夜吳歌·秋歌》《子夜吳歌·冬歌》也可以說是將李白的這組詩絲毫不差的錄入到了自己的作品之中。李白這四首詩,入選的理由可能並不是寫景有多麼漂亮,多麼能夠突出季節的特徵。反而,他對於季節本身特色的描寫是不多的。
  • 唐代李白《永王東巡歌·其五》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當時李白隨永王李璘水師東下尋陽(即潯陽)。此詩宋本題下注云:「永王軍中。」這組《永王東巡歌》即在永王幕府中所作。 李白簡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於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
  • 觀四季輪迴,品四季之美,李白的《子夜吳歌》究竟美在哪?
    《子夜吳歌·夏歌》-濃豔的美四季更換之時,每個季節都各有特色,王昌齡筆下的夏天是:「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白居易寫夏天用「菱葉縈波荷颭風,荷花深處小船通。逢郎欲語低頭笑,碧玉搔頭落水中。」兩位詩人都用荷花來描述夏天,那麼李白會以什麼表現夏天呢?
  • 唐代崔道融《田上》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崔道融的主要作品有: 西施灘、牧豎、田上、溪居即事、梅花、秋霽、溪上遇雨二首、元日有題、歸燕、旅行、秋夕、梅、西施、峽路、春墅、釣魚、雞、長門怨、江村、班婕妤、寒食夜、春晚、寄人二首、擬樂府子夜四時歌四首、馬嵬、長安春、古樹、楚懷王、溪夜、寒食客中有懷等。
  • 唐代杜甫《杜位宅守歲》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杜甫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聖」,其詩被稱為「詩史」。
  • 每日一詩|《子夜四時歌·冬歌》
    子夜四時歌·冬歌唐·李白明朝驛使發,一夜絮徵袍。素手抽針冷,那堪把剪刀。賞析:《子夜四時歌四首》是唐代詩人李白的組詩作品。這四首詩分別以四時情景寫了四件事。第一首寫春景,秦羅敷採桑的故事;第二首寫夏景,西施若耶採蓮的故事;第三首寫秋景,戍婦為徵人織布搗衣之事;第四首寫冬景,戍婦為徵夫縫製棉衣之事。四首詩連起來則是一組彩繪的春夏秋冬四扇屏美人圖。組詩構思巧妙,層次分明,結構嚴謹。
  • 唐代杜甫《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杜甫簡介: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聖」,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 唐代王昌齡《送魏二》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與李白、高適、王維、王之渙、岑參等交厚。開元末返長安,改授江寧丞。被謗謫龍標尉。安史亂起,為刺史閭丘所殺。其詩以七絕見長,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邊塞所作邊塞詩最著,有「詩家夫子王江寧」之譽(亦有「詩家天子王江寧」的說法)。 送魏二注釋: 醉別江樓橘柚香,江風引雨入舟涼。
  • 唐代李商隱《板橋曉別》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創作背景: 此詩歌寫於唐代汴州(今河南開封)西的板橋店。 李商隱簡介: 李商隱,字義山,號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詩人,祖籍河內(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陽,出生於鄭州滎陽。
  • 與有關李白的名言警句
    ——李白《古朗月行》2、仙人垂兩足,桂樹何團團。——李白《古朗月行》3、當君懷歸日,是妾斷腸時。——李白《春思》4、昔日芙蓉花,今成斷根草。——李白《妾薄命》5、仍憐故鄉水,萬裡送行舟。——李白《渡荊門送別》6、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李白《關山月》7、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 李白這首詩歌詠荷花,還用了這麼大一個典故
    因此李白寫了很多吟詠荷花的詩歌,有不少體裁還是用的古風。古風格律自由,這更符合李白不受拘束的個性。今天我們就來欣賞李白的一首短小的詩歌作品,題目叫做《子夜吳歌·夏歌》。這組詩共計有春夏秋冬四首,這裡是其中的一首,是寫夏天的荷花的。子夜原是晉國的一個女子,她最先創作了這麼一種四句的低沉的歌調。
  • 素手抽針冷,那堪把剪刀 —— 李白《子夜吳歌•冬歌》
    詩友們,今天我們學習李白的《子夜吳歌•冬歌》,背會的詩友別忘了在篇末投票打卡啊!
  • 唐代杜牧《贈別二首·其一》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杜牧簡介: 杜牧(公元803-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唐代詩人。杜牧人稱「小杜」,以別於杜甫。與李商隱並稱「小李杜」。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後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