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網·海報新聞菏澤4月25日訊(記者張廣輝見習記者郅方燕)為貫徹落實《體育強國建設綱要》文件精神,結合新時代武術事業發展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和新要求,充分發揮武術在體育強國建設中的重要作用,永葆菏澤武術之鄉風採,4月24日下午,菏澤市體育局召開了全市武術名家座談會。
菏澤市體育局黨組書記、局長史長華,山東省武協副主席、宋江武校校長樊慶斌,菏澤學院體育與健康學院院長劉新民,市體育局副局長房惠敏,《菏澤日報》副總編、市作協常務副主席趙統斌,市武術運動協會主席周衛國,市武協名譽主席朱建華,市體育總會辦公室主任鹿範麗,曹州武術學校校長賈其武,東明東方武校校長尚勝友,原菏澤學院體育系副主任陸建民,原單縣體委主任、市武協副主席耿倫元,菏澤學院體育與健康學院教授桑全喜,中國武術八段、市武協名譽主席劉寶印,菏澤知名拳師高士英,菏澤知名拳師、市梅花拳協會名譽主席陳良柱,菏澤知名拳師、市掌洪拳協會主席尹慶橋,市洪拳協會黨支部書記陳勇,市佛漢拳協會主席李海民等出席座談會。與會嘉賓涵蓋高等學校、菏澤市三大武校及民間部分武術社團組織。
座談會現場
座談會上,與會專家、學者和老拳師暢所欲言,既對菏澤市傳統武術發展情況、當前面臨的機遇和挑戰進行了交流,同時又對菏澤市傳統武術發展及宣傳推廣工作提出了寶貴的意見和建議,紛紛表示將為推動菏澤傳統武術事業發展、為建設體育強國儘自己的一份力量。
史長華對菏澤武術人長期以來作出的努力和貢獻表示感謝,他指出,要進一步打造和樹立菏澤傳統武術賽事品牌,進一步加大傳統武術宣傳力度,運用好菏澤「武術+」發展新模式,做好傳統武術的傳承與創新。市體育局將結合新時代武術事業發展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和新要求,提供全方位服務。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了解到,菏澤現有武術拳種門類約有35個,其中以梅花拳、洪拳、水滸拳、佛漢拳、八卦和太極等習練者眾多。據不完全統計,全市習武人數約50萬人;自1992年國家實行全國武術之鄉評選以來,菏澤有牡丹區、東明縣、巨野縣、單縣、鄆城縣5縣區三批次評選為全國武術之鄉稱號;菏澤武術經過多年的發展壯大,現有市級武術組織25個,縣級武術組織、武校、培訓班等機構200餘個;截至目前,菏澤武術取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1項(佛漢拳)、省級12項、市級32項;菏澤武術人通過國考晉升高段位八段人數2人(梅花拳名師劉寶印、混元太極名師陳晉元)、七段人數14人、一至六段人數約4000人。菏澤武術人才遍布海內外,菏澤先後向省和國家培養和輸送了成千上萬名武術優秀人才。
近年來,菏澤武術人緊緊圍繞全民健身和健康中國國家戰略,除了承辦省級以上比賽活動外,菏澤已連續舉辦了三屆菏澤演武大會、七屆海峽兩岸武術交流大會。菏澤演武大會是武術綜合性大會,是菏澤每兩年一屆的品牌賽事,參加人數連年增長,第三屆參賽人員到達2600多人;菏澤海峽兩岸武術交流大會每年一屆,已連續舉辦了七屆,參賽人數近2000人;其他縣區武術比賽活動每年合計100餘次。各種武術比賽活動的成功舉行,為菏澤武術的傳承發展和走向世界發揮了重要的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