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程海波
餐桌上的千島湖魚頭,你可能吃過,但千島湖水下5米深的包頭魚群你見過嗎?
昨天,淳安的潛水愛好者童煉傑,在千島湖中心湖區一次潛水練習中,於水下5米深處,巧遇一大群遊曳的包頭魚。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作者:童煉傑
雖然包頭魚是常見魚種,但是在潛水過程中遇到野生魚群是很難得的,尤其是還能拍得到,更是難上加難。
當地人向來自東北的小編打了個比方——「在千島湖水深五米處拍到野生魚群,跟你在東北人遇到並拍到野生『熊瞎子』的概率差不多!」
所以,這也是在千島湖水下首次拍攝到野生狀態下的包頭魚群。
包頭魚,學名鱅魚,是中國四大家魚之一,有「水中清道夫」之稱,也是千島湖「保水漁業」的主力軍。
據了解,千島湖鰱鱅魚以濾食水中的浮遊生物為餌料,每生長1公斤,就可以消耗近40公斤的藍綠藻,經過7年的自然生長能將水中的氮、磷等營養物質轉化為魚體蛋白質。
如今,千島湖每年投放各類魚種6000萬尾,其中鰱鱅魚魚種達200萬公斤、1000萬尾以上。
編輯:孟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