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塑雙絕——專訪傳統壁畫傳承人郭成保

2021-01-19 史海鉤沉文化傳媒

《走進靜升古鎮——非遺文化大講堂》第十期

——專訪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壁畫項目傳承人郭成保先生

靈石資壽寺有畫塑雙絕,其泥塑佛像的藝術價值已無需贅言,它的壁畫更是歷經滄桑,獨樹一幟,資壽寺壁畫創建於唐朝,畫面構圖豪放,著色渾厚,工筆重彩,技法不俗,寺內所存的壁畫獨具匠心,其畫面分別記述了有關佛祖釋迦摩尼的傳說故事,圖中有青山綠水、人物花鳥等,精妙之處還在於畫面的勾埴處皆以立浮貼金裝飾,富有很強的直感,且人物刻畫生動細膩,衣紋線條清晰自然。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然靈石縣鄉土能人郭成保大師不僅泥塑功底渾厚,壁畫功力也是出神入化、登峰造極。與國之瑰寶資壽寺一樣是為「畫塑雙絕」。
靜升鎮傳統志願服務隊與史海鉤沉文化傳媒以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為契機,開設非遺文化大講堂。我們今天有幸邀請到我縣非遺壁畫傳承人郭成保大師以及他的高徒李猛做客史海鉤沉文化傳媒直播中心,講述他們有關壁畫傳承的故事。

專訪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壁畫項目傳承人郭成保先生(第一集)郭成保大師不僅是市級非遺泥塑傳承人,他還是我縣非遺壁畫傳承人。他曾經在平遙縣衙、靜升紅廟、南關三教廟、英武老君廟、西安等地繪製壁畫。郭成保大師給我們講道:壁畫,就是人們直接畫在牆上的畫,是人類歷史上最早的繪畫形式之一,伴隨著歷史演進呈現出不同的時代特點。中國壁畫歷史久遠,可分為石窟壁畫、墓室壁畫和寺觀壁畫,資壽寺主殿和藥師殿的壁畫就是寺觀壁畫中不可多得的代表作品,為我國現存明代壁畫之精品。壁畫的創作難度遠比泥塑難度大,對作畫者的要求甚高,不僅要求作畫者有美術、泥塑功底,還得會泥瓦匠的手藝,因為壁畫需要複雜的牆面處理,這是一個極其艱難且嚴格的過程。如果處理不好,達不到繪畫的要求,牆面會破損、坍塌,保存時間很短。即使是泥瓦匠處理了的牆面,畫師也不能用,必須壁畫繪畫者親自處理。由於壁畫者集眾多手藝於一身,所以會者寥寥。學習壁畫非一日之功,而且又苦又累,收入不高,導致傳統壁畫傳承面臨後繼無人的難題。今天,我們之所以還能看到保存相對完好的精美壁畫,離不開像郭成保大師這樣的執著於藝術的傳承人。

專訪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壁畫項目傳承人郭成保先生(第二集)壁畫的傳承舉步維艱、任重而道遠,郭老師的心願是將其畢生所學傳於後世,讓這門古老的技藝有更好的傳承與發展。郭成保大師近年來對壁畫的研習更加不遺餘力,他真心想把這門手藝傳承下去,2018年曾發布「尋渡有緣人」的徵集令想尋找衣缽傳人,讓真正喜歡泥塑壁畫的人學到其畢生技藝。但苦於無人應徵,是為遺憾。但他的高徒李猛先生已學到其精髓,壁上丹青,亟待傳承。郭老胸襟如此廣闊,是我們學習的榜樣,他如同生活在武俠小說中的大俠,是我們一生難以望其項背的巔峰。更是我們古鎮的「畫塑雙絕」。

撰   稿:喬   偉

影   像:劉   華

李嘉欣

柴   凡

王凱放

高   斐

排   版:張維春

審   核:張瑞菊

更多文化信息,請長按此二維碼關注史海鉤沉文化傳媒閱讀!

Long-press QR code to transfer me a reward

As required by Apple's new policy, the Reward feature has been disabled on Weixin for iOS. You can still reward an Official Account by transferring money via QR code.

相關焦點

  • 傳統技藝人的惑與變:灰塑彩畫盼新生,走上鄉村振興大舞臺
    今年2月初,第17份指導「三農」工作的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抓好「三農」領域重點工作確保如期實現全面小康的意見》聚焦鄉村文化新發展,提出要實施鄉村文化人才培養工程,支持鄉土文藝團組發展,扶持農村非遺傳承人、民間藝人收徒傳藝,發展優秀戲曲曲藝、少數民族文化、民間文化。
  • 湛江雷州灰塑省級非遺傳承人莫承遠:「屋頂匠人」的刀筆神功
    它們的作者,就是雷州灰塑省級非遺傳承人莫承遠。身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雷州灰塑技藝)傳承人、首屆湛江市民間工藝美術藝術師、第二屆廣東省傳統建築名匠、湛江市古蹟保護協會理事、雷州市古建築保護專家組成員、雷州市美術家協會主席,三十餘年如一日,莫承遠用心傳承和發揚老祖宗流傳下來的灰塑藝術,讓一顆顆「明珠」鑲嵌在這片土地的建築上,熠熠生輝。
  • 巴梅:錫伯族傳統刺繡傳承人關永梅
    錫伯族繡娘關永梅是新疆工藝美術大師、自治州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錫伯族傳統刺繡代表性傳承人。關永梅是自治州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錫伯族傳統刺繡代表性傳承人       她於1972年出生在察布查爾縣種羊場的一個農民家庭。
  • 井陘泥塑傳承人妙手塑戰「疫」
    文化河北 【井陘泥塑傳承人妙手塑戰「疫」】石家莊身邊事 武漢發生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後,非物質文化遺產井陘泥塑傳承人馬愛林女士用自己的手藝,製作出來一系列疫情防控主題泥塑作品。這些泥塑作品以獨特的藝術表現形式,形象生動地展現了疫情當下,人們防疫抗疫的種種場景和生活寫照,以及人們不畏困難,堅守陣地,持之以恆的戰「疫」精神。
  • 財畫匯藝術名家專訪:沙體書法唯一傳承人--著名書法家沙二海
    1963年10月生於浙江龍遊;19歲經潘天壽之子潘公凱介紹拜師著名書法大家沙孟海老先生,20歲在《光明日報》(1982年7月6日第三版)發表論文;1998年獲北京大學法律學、美術學雙博士;2003年12月作為特殊人材引進北京,之後被人譽之為「沙二海",並很快在京城高校藝術圈、中國外交部、中國文化部、中國文聯以及在京浙商圈內得到廣泛傳播。
  • 豐都「雙曬」|豐都文創產品亮相直播間 非遺傳承人為你現場製作
    下周一(6月29日)晚8點,豐都「雙曬」將正式登場。今年的「雙曬」不僅要曬「文旅精品」,還要曬「文創產品」。直播間裡,豐都有哪些文創產品將要亮相?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進行了提前打探。豐都歷史悠久,是文化的寶庫。
  • 魚皮角、灰塑……番禺三善村直播帶貨推銷「特產」!
    此外,傳統手工藝人梁棉也把他的灰塑藝術作品帶到現場,向外界展示三善村獨特的傳統技藝。三善村區域被列入番禺區水資源保護區二級,耕地、魚塘較多,目前,村經濟收入以廠房租金、土地租金為主,2019年村集體收入1400多萬元。
  • 民間壁畫藝人裝點高明美麗鄉村
    這幾年來,高明好多鄉村美麗起來了,傳統建築得到活化,古色古香,充滿歷史韻味。坑邊村通過統一民居外立面等方法,營造古樸之風羅啟元正在這裡修復傳統建築的壁畫,已做了一個多月。坑邊村民居原有的一些牆畫,繪於1980年
  • 敦煌壁畫究竟畫了些什麼 意外
    除了「 薩埵那太子捨身飼虎」之外,敦煌壁畫裡頭被畫得最多佛的前世故事還有聽著就肉疼的「屍毗王割肉餵鷹」:✦後來隨著時間的發展,壁畫上除了這些傳統的佛教故事,還出現了>「經變畫」。首先,大氣宏偉,而且顏色極其鮮豔,而且跟早期傳統的佛教故事不同,這裡面穿插當時人們的宴會,行醫,商旅和農耕等各種生活場景。不僅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更可貴的是連當時人們的生活狀態也得到生動的體現。其中最有趣的就是西方淨土變,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西方極樂世界。
  • 詩畫揚州(192)東方神藝,中華一絕!——訪堆錦技藝非遺傳承人李仲華老師(附最新採訪視頻)
    但宋元以後,宣紙流行,水墨畫勃興,涉筆帛畫者日漸稀少,既便有,也未見聞開拓性的變革。▲中央美院前院長張世椿先生       然而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中央美院前院長張世椿先生卻在默默進行著突破性的探索!
  • 敦煌莫高窟壁畫
    敦煌莫高窟壁畫四萬五千多平方米,彩塑像兩千身,是世界現存佛教藝術最偉大的寶庫。
  • 專訪 | 花竹帽傳承人譚素娟:飛舞在指尖上的民族文化
    ▲視頻:人物專訪毛南族花竹帽非遺傳承人譚素娟譚素娟是地道的毛南族人,出生在環江毛南族自治縣下南鄉。環江位於廣西西北部,是毛南族世居發祥地,也是中國唯一的毛南族自治縣。一提到毛南族,人們自然就會想到花竹帽,因為它是毛南族的「族寶」和象徵。譚素娟的生活與花竹帽息息相關,她被譽為花竹帽編織技藝的女掌門人,獲譽無數。
  • 中國傳統手工藝:糖人的故事
    中國傳統手工藝關於「糖」的文化多種多樣,今天的故事主題是關於中華傳統手工藝-「糖人」的起源故事。據說糖人技藝盛於明末清初,常見的是以十二生肖為內容。「糖人」技藝可分為三種:吹糖人、畫糖人和塑糖人。畫糖人製作過程畫糖人,是民間用食糖來造型的藝術樣式,多流傳於四川各地,以自貢地區的品種最多、內容最為豐富,其造型亦最為趣味。
  • 習近平總書記關切潮劇 廣州臺專訪姚璇秋
    潮繡、潮雕、潮塑、潮劇以及功夫茶、潮州菜等都是中華文化的瑰寶,彌足珍貴,實屬難得。2020年10月12日,到廣東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首站蒞臨潮州古城,並點讚潮劇和86歲高齡姚璇秋大師。總書記強調,潮州是一座有著悠久歷史的文化名城,潮汕文化是嶺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文化的重要支脈。
  • 四川新津的觀音寺 ,造詣極高的壁畫、塑像驚豔了五百多年!
    北京法海寺的明代壁畫聞名中外,而在四川成都40公裡外的新津觀音寺壁畫與法海寺在題材、畫法、風格上有諸多相似之處,可謂明代壁畫的並蒂蓮花
  • 壁上畫屏:從漢代壁畫裡的雲氣紋到清代的墨葡萄
    屏風不僅是中國傳統家具常見的類型,也是繪畫的重要載體,這樣,墓葬和祠堂壁畫中的屏風就有了雙重價值:第一,我們可以通過壁畫觀察屏風與古人生活的關係;第二,我們還可以看到壁畫和屏風畫所構建的兩個圖像世界之間複雜的關係。同樣,本文也將葬具中的屏風納入這樣的維度來觀察。
  • 石家莊毗盧寺壁畫(一)
    重修前殿一所,內塑四大天王,功跡圓滿……」。碑陰刻有重修前殿—天王殿的畫匠鞏仲顏、劉子文,塑匠鞏仲顏、鞏敏,石匠曹敏的名字。前殿(天王殿)1959年加寬石津渠時被拆除。其前殿三間,中塑釋迦佛一,阿難迦葉二。棟施五彩,壁畫十地。後殿三間,中塑毗盧佛一,菩薩二,居石佛一。華棟壁繪,至者聳觀。相傳以為建此寺即有此石佛也。天王殿三間、伽藍堂一座、祖師堂一座,皆因舊而重修者也。又磑唯等器,無一不備,皆昔無而今有者也。工始於弘治乙卵五月,落成於嘉靖乙未四月……。」毗盧寺這次歷時四十年的規模宏大的重修工程,僧人道住(道鑄)貢獻頗大,得助於任通、任從等施主的贊助支持。
  • 大美敦煌 | 莫高窟彩塑壁畫藝術
    天王一頭濃髮,方面大耳,橫肉滿面,雙眉高揚,方眼圓睜,雙唇緊閉,頭髮塑出高髻,加上陰刻線,以色暈染眉毛只塑出大的體積,再以較幹的毛筆畫成,但是鬍鬚只畫不塑,下巴上的短鬚或以大筆一點而成,或畫成裝飾性的圖案,特有趣味。在敦煌石窟中,壁畫與彩塑配合共同構成了一個完整的佛教世界。第45窟其形神兼備,栩栩如生的壁畫也精細刻畫了各種人物形象,直接反映了當時社會各階層人們的生活風貌。
  • 清華大學美術圖書館館藏,北京法海寺壁畫高仿真畫欣賞...
    法海寺壁畫是我國明代壁畫中的珍品,是元明清以來現存少有的由宮廷畫師繪製的精美壁畫,是北京歷史文化名城在壁畫方面的代表,與敦煌壁畫、永樂宮壁畫相比各有千秋4月10日--13日,清華大學美術圖書館館藏北京法海寺壁畫高仿真畫在清華美院展出,展覽採用傳統裝裱形式結合高水平印刷技術製作而成,囊括了除「祥雲圖」以外的7鋪壁畫。現將展覽圖片呈現如下,與更多朋友分享。
  • 《中國航天雙絕》,兩大世紀工程催生紀念藏品的巔峰之作!
    為此官方特別發行的《中國航天雙絕》,其紀念意義和收藏價值,將超越以往所有的航天題材藏品!相當於奧運、世博在同年舉辦,共同發行的紀念藏品,價值將更上一層樓!二絕:雙絕題材雙大師,億元大師與國寶大師聯手匠造《中國航天雙絕》由王樹文、吳元全兩大藝術巨匠領銜大師團隊創作,確保以至高規格隆重獻禮中國航天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