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靜升古鎮——非遺文化大講堂》第十期
——專訪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壁畫項目傳承人郭成保先生靈石資壽寺有畫塑雙絕,其泥塑佛像的藝術價值已無需贅言,它的壁畫更是歷經滄桑,獨樹一幟,資壽寺壁畫創建於唐朝,畫面構圖豪放,著色渾厚,工筆重彩,技法不俗,寺內所存的壁畫獨具匠心,其畫面分別記述了有關佛祖釋迦摩尼的傳說故事,圖中有青山綠水、人物花鳥等,精妙之處還在於畫面的勾埴處皆以立浮貼金裝飾,富有很強的直感,且人物刻畫生動細膩,衣紋線條清晰自然。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然靈石縣鄉土能人郭成保大師不僅泥塑功底渾厚,壁畫功力也是出神入化、登峰造極。與國之瑰寶資壽寺一樣是為「畫塑雙絕」。
靜升鎮傳統志願服務隊與史海鉤沉文化傳媒以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為契機,開設非遺文化大講堂。我們今天有幸邀請到我縣非遺壁畫傳承人郭成保大師以及他的高徒李猛做客史海鉤沉文化傳媒直播中心,講述他們有關壁畫傳承的故事。
專訪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壁畫項目傳承人郭成保先生(第一集)郭成保大師不僅是市級非遺泥塑傳承人,他還是我縣非遺壁畫傳承人。他曾經在平遙縣衙、靜升紅廟、南關三教廟、英武老君廟、西安等地繪製壁畫。郭成保大師給我們講道:壁畫,就是人們直接畫在牆上的畫,是人類歷史上最早的繪畫形式之一,伴隨著歷史演進呈現出不同的時代特點。中國壁畫歷史久遠,可分為石窟壁畫、墓室壁畫和寺觀壁畫,資壽寺主殿和藥師殿的壁畫就是寺觀壁畫中不可多得的代表作品,為我國現存明代壁畫之精品。壁畫的創作難度遠比泥塑難度大,對作畫者的要求甚高,不僅要求作畫者有美術、泥塑功底,還得會泥瓦匠的手藝,因為壁畫需要複雜的牆面處理,這是一個極其艱難且嚴格的過程。如果處理不好,達不到繪畫的要求,牆面會破損、坍塌,保存時間很短。即使是泥瓦匠處理了的牆面,畫師也不能用,必須壁畫繪畫者親自處理。由於壁畫者集眾多手藝於一身,所以會者寥寥。學習壁畫非一日之功,而且又苦又累,收入不高,導致傳統壁畫傳承面臨後繼無人的難題。今天,我們之所以還能看到保存相對完好的精美壁畫,離不開像郭成保大師這樣的執著於藝術的傳承人。
專訪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壁畫項目傳承人郭成保先生(第二集)壁畫的傳承舉步維艱、任重而道遠,郭老師的心願是將其畢生所學傳於後世,讓這門古老的技藝有更好的傳承與發展。郭成保大師近年來對壁畫的研習更加不遺餘力,他真心想把這門手藝傳承下去,2018年曾發布「尋渡有緣人」的徵集令想尋找衣缽傳人,讓真正喜歡泥塑壁畫的人學到其畢生技藝。但苦於無人應徵,是為遺憾。但他的高徒李猛先生已學到其精髓,壁上丹青,亟待傳承。郭老胸襟如此廣闊,是我們學習的榜樣,他如同生活在武俠小說中的大俠,是我們一生難以望其項背的巔峰。更是我們古鎮的「畫塑雙絕」。
撰 稿:喬 偉
影 像:劉 華
李嘉欣
柴 凡
王凱放
高 斐
排 版:張維春
審 核:張瑞菊
更多文化信息,請長按此二維碼關注史海鉤沉文化傳媒閱讀!
Long-press QR code to transfer me a reward
As required by Apple's new policy, the Reward feature has been disabled on Weixin for iOS. You can still reward an Official Account by transferring money via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