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林養人、護林脫貧雙贏!河南4.2萬貧困人口當上生態護林員

2021-01-08 瀟湘晨報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陳慧

守護綠水青山,收穫金山銀山。記者12月23日從省林業局獲悉,我省「十三五」期間生態補償扶貧成效顯著,目前,已有4.2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被選聘為生態護林員,帶動12萬名貧困人口脫貧增收,取得「以林養人」和「護林脫貧」雙贏效果。

生態護林員扶貧是林業行業最精準、最直接的扶貧方式,在我省脫貧攻堅和生態建設兩個領域均發揮著重要作用。我省生態護林員扶貧42個實施縣集中在大別山、秦巴山特困連片地區和沙區、灘區平原縣,大部分縣經濟欠發達、貧困發生率高。選擇具有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擔任生態護林員,提供勞務崗位,使其依託獲得管護森林勞務收入直接增收,起到了立竿見影的脫貧效果。

據悉,從2016年到2020年,全省爭取生態護林員專項資金由每年的1億元增加到2.93億元,選聘護林員由1.8萬名增加到4.2萬名,人均補助從5566.6元增加到6984.8元。在帶動12萬名貧困人口穩定脫貧的同時,有力保護了森林資源,有效制止或預防了各類毀林行為和災害發生與蔓延。截至目前,全省生態護林員有效管護的2393.46萬畝森林,未發現一起重大毀林案件,未發生一起重大森林病蟲害、森林火災事件。

各地積極探索工作新思路,護林崗位持續拓展。盧氏縣整合涉農資金開發「撫育護林工」勞務崗位4000多個,通過生態護林員參與森林撫育活動,獲得護林與撫育雙份收入,確保該崗位總收入達到每年6000-10000元,助推穩定脫貧。

【來源:大河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國家林草局:聘選110.2萬名生態護林員 助力精準脫貧
    中宏網12月2日電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生態扶貧是脫貧攻堅的重要內容。2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扶貧辦主任、規劃財務司司長閆振出席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介紹生態扶貧工作情況和主要成效。
  • 「綠」「富」雙贏!這5年,我州生態扶貧帶動22萬貧困人口穩定脫貧~
    「這片胡椒地有5畝多,是5年前通過林業生態扶貧項目幫扶我家發展起來的。去年,胡椒地收入達到了2萬多元,再加上7畝多的橡膠收入,我家人均收入超過了1萬元,實現了穩定脫貧。」綠春縣平河鎮東哈村村民楊然嘎言談中溢滿喜悅。
  • 國家林草局答每經問:4年多來累計選聘生態護林員超110萬名,讓貧困...
    累計選聘生態護林員超110萬名閆振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在財政部、國務院扶貧辦等部門大力支持下,2016年以來,林草部門累計選聘了生態護林員110.2萬名,這是一項非常精準的生態脫貧政策,讓在貧困地區沒有機會出門打工、沒有其他就業門路的貧困人口通過護林看草實現了家門口就業、山上脫貧。
  • 「天眼一線」山林裡就業 家門口脫貧丨貴州萬名生態護林員守護一片...
    截至目前,貴州2020年新聘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生態護林員近1.03萬名,其中中央資金新增生態護林員7265名、省級資金新增生態護林員3000名,已全部完成新聘、續聘生態護林員15.2萬名任務數,目前全省生態護林員隊伍已達到18.28萬名。
  • 發放獎金2.5萬,花垣縣表彰25名優秀生態護林員
    2020年作為脫貧攻堅收官之年,縣自然資源局針對生態補償脫貧工作,搶先抓早、精心布置,創新方式,改變以往在縣集中培訓開大會表彰的工作形式,採取分鄉鎮召開生態護林員業務培訓及優秀生態護林員表彰大會的工作模式。
  • 生態護林員 綠水青山的守護者
    「一人護林,全家脫貧」,將部分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轉為生態護林員,是做好林業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的一項重要舉措。2019年底,按照省林業局、省財政廳、省扶貧辦相關工作要求,貴陽市啟動了省級新增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生態護林員選聘工作。
  • 河南:生態扶貧助力脫貧攻堅_農視網_三農領域第一視聽互動平臺
    做好生態扶貧「四篇文章」河南省自然資源廳黨組成員、副廳長餘紀雲介紹,河南省委、省政府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脫貧攻堅的重要論述和視察河南時的重要講話精神,把生態扶貧作為脫貧攻堅的重要舉措,匯聚各方力量,全力做好「生態補償扶持、生態工程建設、生態環境治理、生態產業發展」四篇文章
  • 國家林草局:我國生態護林員到2020年已超110萬
    人民網北京12月1日電(丁亦鑫)今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生態扶貧新聞發布會。「生態護林員是生態扶貧的一項重要政策,到2020年累計選聘110.2萬人,在世界脫貧史上也是少有的。」會上,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扶貧辦主任、規劃財務司司長閆振如是說。
  • 「增綠」促增收 好生態帶來好生計
    記者從12月8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雲南脫貧攻堅情況新聞發布會上獲悉,雲南按照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的具體情況,實施「五個一批」工程,其中,生態扶貧方面,全省88個貧困縣累計實施退耕還林還草1212.81萬畝,累計選聘生態護林員17.7萬人,帶動70萬貧困人口脫貧。
  • 花石鄉生態護林員:護了生態,富口袋
    12月5日早上,家住大灣村的生態護林員陳澤平一早從家裡拿起工具 花石鄉擁有林業面積12.3萬畝、森林覆蓋率90.7%,處處綠意盎然,山巒疊翠。
  • 美了生態 富了百姓——金昌市推進生態扶貧工作綜述
    近年來,金昌市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在立足綠色發展的基礎上,大力實施生態護林、退耕還林、森林生態效益補償等生態扶貧項目,讓貧困群眾在生態保護建設中獲得更多實惠,實現脫貧攻堅與生態文明建設「雙贏」、生態美麗與百姓富裕「雙贏」。
  • 甘肅省、天水市林草局在麥積區聯合舉辦生態護林員項目管理人員...
    新天水訊 據麥積區融媒體中心消息(特約記者 竇耀輝)7月19日,省、市林草局在麥積區聯合舉辦生態護林員項目管理人員培訓,進一步推進了生態護林員項目制度化、規範化、科學化管理,充分發揮生態護林員在脫貧攻堅及森林資源保護中的積極作用。
  • 湖北省扶貧辦:確保剩餘5.8萬貧困人口脫貧質量
    (抗擊新冠肺炎)湖北省扶貧辦:確保剩餘5.8萬貧困人口脫貧質量中新社武漢4月6日電 (記者 馬芙蓉)在6日召開的湖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上,湖北省扶貧辦黨組書記、主任胡超文表示,將採取超常規舉措,確保剩餘
  • 願做一輩子護林員
    作為全國脫貧攻堅主戰場之一,貴州貧困人口眾多,且很多分布在大山深處的林區。2016年,貴州啟動聘用農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作生態護林員的工作,著重為因病、因殘和因學致貧的家庭提供在家門口就業的機會。韋正貴正趕上好政策。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河北:生態扶貧讓環境優日子美
    4年來,村裡造林3600多畝,惠及貧困人口297戶、639人,人均增收2000元;實施樟子松嫁接紅松項目,村集體增收20多萬元;利用省林草局支持的花卉項目資金,與沽源縣億寶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合作建設了900畝富硒金蓮花產業園;爭取到中幼林撫育項目資金100萬元,增設護林員崗位79個,人均年增收4200元。
  • 關於下達2020年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生態護林員補助資金的通知
    關於下達2020年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生態護林員補助資金的通知 關於下達2020年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生態護林員補助資金的通知 黃都、涪洋、柏村、分水、浞水、茅天、硯山鎮人民政府,紅絲鄉人民政府,都濡街道辦事處:根據《省財政廳關於下達2020年度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生態護林員補助資金的通知》(黔財預〔2020〕
  • 河南省「決戰脫貧攻堅 決勝全面小康」系列新聞發布會
    1  做好生態扶貧「四篇文章」  省自然資源廳黨組成員、副廳長餘紀雲介紹,省委、省政府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脫貧攻堅的重要論述和視察河南時的重要講話精神,把生態扶貧作為脫貧攻堅的重要舉措,匯聚各方力量,全力做好「生態補償扶持、生態工程建設、生態環境治理、生態產業發展」四篇文章,在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中發揮了積極的
  • 張掖市林草部門抓實生態護林員選聘工作助脫貧攻堅
    2017年以來,張掖市累計選聘建檔立卡貧困戶生態護林員2402人,發放補助資金1921.6萬元,覆蓋2個縣的18個鄉鎮,每年每人補助8000元補助,通過一卡通足額兌現,拓寬了貧困戶增收渠道。  在生態護林員選聘工作上,堅持「精準、自願、公開、公平、公正」的基本原則,嚴格執行《甘肅省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生態護林員管理細則(試行)》規定,通過公告、申報、審核、公示、聘用、崗前培訓的程序,選聘身體健康、能勝任野外巡護工作、責任心強、政治素質良好、遵紀守法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為生態護林員。
  • 全市「最美生態護林員」擬推薦人選情況公示
    >李益軍:全南縣大吉山林業工作站(擬向省林業局推薦)  李益軍,是大吉山鎮馬安村的一名普通中共黨員、生態公益林護林員,他除管護好生態公益林外,還負責帶領該村的生態護林員管護轄區內1萬多畝山林;平時他認真學習法律法規和相關政策;耐心的為當地民眾普及相關法律知識,增強村民的法制觀念;工作上他認真負責、勇於擔當、不懼艱難,在護林工作上爭當排頭兵。
  • 到2020年累計選聘生態護林員110.2萬人
    新聞發布會現場(劉健 攝)  12月1日,國新辦舉行生態扶貧新聞發布會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扶貧辦主任、規劃財務司司長閆振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生態護林員是一項精準扶貧政策,從2016年開始選聘,到2020年累計選聘110.2萬人。下一步,加強生態護林員的管理是一項重要工作,主要從四方面展開。  一是把生態護林員作為落實林長制的重要舉措。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了要推行林長制,守住自然生態安全邊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