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中國只有兩個半聖人」,這麼說有何緣由

2021-01-12 小北史話

導言:自古以來,中國有很多的聖人,什麼「兵聖」、「武聖」、「茶聖」之類的,但是公認的達到聖人境界的只有兩個人,這兩個人分別是春秋時期的孔子和明朝的王陽明;達到半聖境界只有一個人,就是清朝時期的曾國藩,所以人們才說「中國只有兩個半聖人」。

首先來說一下聖人的定義

那麼人們對於聖人的定義到底是什麼呢?什麼樣的人才能算得上是真正的聖人呢?左丘明在《左傳·襄公二十四年》中是這樣描寫的:「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於是從此以後,人們就把立德、立功、立言這三不朽作為衡量一個人是不是聖人的標準。

三不朽

立德指的是樹立德業,就是說一個人在品德方面要有很好的建樹;立功指的是一個人要為自己的國家立下相應的功勞;立言指的是一個人在文化思想方面要有一定的成就,而且還必須是自己建立相應的思想,把別人的學好並沒有達到要求。所以在這三不朽當中,最難做到就是立言了。

其次我們來談一下這三人在三不朽方面的建樹

第一個:孔子

孔子

立德方面

孔子可謂是世界上品德方面的第一人,孔子提出了道德的標準「三綱五常」的「三常」:「仁、義、禮」,「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說的是人與人之間要相互友愛、相互幫助、相互同情,所以孔子的「仁」講的是人與人之間如何相處。「義」指的並不是我們現在常講的義氣,其實際含義是「一個人要對自己的家庭、朋友、社會、和國家負起應負的責任」,所以孔子的「義」說的是一個人活著,就要承擔相應的責任,做好自己應該做的每一件事情。「禮」的含義和我們現在的理解一模一樣,就是說「人與人之間交往的時候,不光要做到相互尊重,而且應該和別人保持一定的距離」。所以「禮」講的是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準則,孔子不光提出了,而且自己還完全做到了,可見孔子的品德。

立功方面

在我們很多人的觀念當中,孔子只是一介書生,但是孔子也為自己的祖國立下了汗馬功勞。孔子剛開始也是從小官員做起,但是孔子每件事做的都很完美,一路青雲直上,很快就坐上了魯國宰相的位置,孔子的立功主要體現在內政和外交兩個方面。

孔子講學

在孔子當宰相期間,國家的實力逐漸變得強盛,百姓安居樂業,所有的魯國人都遵紀守法,那些違法亂紀的人在魯國都活不下去,直接逃離。以至於「路不拾遺,夜不閉戶」,整個國家的人口素質飛躍式增長,人民的幸福感也直線上升。並且孔子通過強硬的外交手段,硬是逼迫強大的齊國歸還了以前侵佔魯國的土地,使得魯國失去的土地和百姓回到了祖國的懷抱,魯國版圖「噌噌噌」擴大。

立言方面

雖然孔子拜了很多人為師,但是孔子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包容百家,把所學融會貫通,創立了儒學,建立了儒學思想,開創了中國封建社會第一家私學。修訂了《詩經》和《尚書》,定了《禮記》和《樂》,並且給《周易》作了解釋,自己還寫了《春秋》。

孔子在立德、立功、立言、都有著驚人的建樹,所以孔子是當之無愧的聖人。

第二個:王陽明

王陽明

立德方面

王陽明從小就表現出了和其他孩子的不同之處,在其他人還想著「讀書獲取功名」的時候,王陽明就把「當聖人」作為了自己的畢生追求,王陽明待人平和,品德更是受到了和他同一時代所有人的敬仰。王陽明從小就天資過人,人們都認為只要王陽明參加科舉,就肯定是狀元,但是很可惜王陽明沒考上,人們就勸他不要因為沒考上而感到傷心、沮喪,但是王陽明卻說:「我並不會沮喪,因為我認為失敗了而感到沮喪才是真正的恥辱」,由此可見,王陽明在品德上已經達到了聖人的標準。

立功方面

王陽明也是一個「出將入相」的人物,能文能武。王陽明在1518年的時候平定了江西的百姓叛亂,這次動亂發生了數十年,但是一直沒有成效,知道王陽明出徵,這件事才落下帷幕。1519年的時候,王陽明效仿三國名將周瑜,使用赤壁之戰的計策,平定了諸侯王的叛亂。在1528年的時候,更是平定了為禍大明邊境的南蠻。要是把這樣的戰功放在三國或者秦漢末年,無疑是封侯的存在。可見王陽明的功勞之大。

立言方面

孔子被尊為萬世師表,但是王陽明也不差,他的思想不光影響了中國人,而且還影響了整個東南亞地區。王陽明早年的時候,對儒學、道家學說和佛學都有著深入的研究,但是王陽明最終走出了自己的一條路。建立了著名的唯心主義「心學」,建立了心學一派。並且「格物致知」,闡述了真正的「格物致知」提出了「知行合一」,告訴人們「知」是很重要的,但是「行」是更重要的。只有行動了,才是真正的知道,否則一切都是空談。

王陽明在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方面都有非凡的成就,所以稱得上是真正的聖人。

第三個:曾國藩

曾國藩

立德方面

曾國藩心胸寬廣,做人誠實,從來不佔任何人的便宜,而且主張不要懷疑別人。並且能夠認真的聽取他人的思想,而不獨斷專行。不驕傲,看淡功名利祿,對自己本身更是有著深入的了解,如果一個人能夠真正的了解自己,那麼這個人的在品德方面絕對是一個完人。

立功方面

曾國藩是這三個人當中功勞最大的。清朝在中後期最大的一次劫難就是天平天國運動,當時的太平天國都佔據了清朝的半壁江山,太平天國表現出了席捲天下的姿態,於是曾國藩組建了強大的湘軍,,並且動員了大批的文化人,經過長時間的徵戰,太平天國終於倒下了,在這當中曾國藩是出力最大的,也是戰功最多的,可以直追白起、韓信了,更重要的是曾國藩還在將於、內政和改革方面有著出色的成就。

立言方面

雖然曾國在文學和思想方面有著非凡的成就,但是他學習都是別人的思想,而沒有走出自己的一條路,所以在立言方面曾國藩和其他兩位有著明顯的差距。

雖然曾國藩立了德、立了功,但是沒有立言,所以才說曾國藩是「半個聖人」。

聖人的標準是三不朽,孔子和王陽明面面俱到,可謂是真正的聖人,但是曾國藩只做到了兩點,曾國藩本來也可以是一個真正的聖人,但是他沒有形成自己的思想。

相關焦點

  • 元尊:周元法域第三境成功入聖,半聖是否是聖元獨創?
    文/小小說編年史導讀:在許久之前,關於聖者境界就設定了一個門檻,那便是源嬰尺寸九寸五,這是一個硬性標準,只有達到,才有超凡入聖的機會,如果達不到,那註定一輩子最多法域境界。在章節《艾糰子》中,有一句關於源嬰尺寸以及衍變法域的說法:「誰都想要在源嬰達到極限時再去衍變法域,但很多時候現實是殘酷的,若是機緣天賦不夠,放棄了一次機會,或許便是永遠的停步於源嬰圓滿。」
  • 從古至今有5個半聖人,為何他只能被稱為半聖?何事遭到質疑?
    遍觀歷史的璀璨星河,著名的歷史人物如同繁星一般閃耀,在這其中還有不同,對社會以及歷史進程造成重大影響的,一般會被大眾尊崇為聖人,這些人的一言一行或多或少的都影響了後世之人,從古至今有5個半聖人。
  • 鬥破蒼穹:藥塵即將突破半聖,星隕閣崛起,魂殿該如何應付呢
    而根據原著所說,藥塵復活以後,直接晉升為半聖的強者。都鬥聖級別的存在,星隕閣就要崛起了。不過面對這樣的對手,魂殿的人自然不會善罷甘休,他們肯定要做出一些事情才行,要不然根本不屬於反派勢力。 其實魂殿說不定會派人圍剿星隕閣,目的就是打壓這個宗門,並且讓藥塵知道誰厲害。不過半聖的勝利很厲害,即使是魂殿也無法得勝。
  • 1969年,中國和蘇聯為什麼會發生珍寶島戰役?有何緣由?
    1969年,中國和蘇聯為什麼會發生珍寶島戰役?有何緣由?我國確實是個人傑地靈的國家,也因各種豐富的資源而一直被國外各國「惦記」著。大家知道前幾年比較火一件事的是日本企圖搶奪中國的釣魚島,而其實早在1969年的3月,我們和蘇聯就因為珍寶島的歸屬權而發生過一場搶奪,並且爆發了一場戰爭。大家都知道,在清朝末期,因為政府腐朽懦弱而不斷地向外界妥協,與外來侵略者籤了多條不平等條約,其中在1860年的《中俄北京條約》中,就割讓了黑龍江省烏蘇里江以東(包括庫頁島)大約四十萬平方公裡的領土。
  • 兩姑娘找工作,到現場面試卻給了對方4萬多,問緣由她們說有點懵
    兩姑娘找工作,到現場面試卻給了對方4萬多,問緣由她們說有點懵文章為小編原創,資料全來自於網際網路如今這很多的年輕人都面臨一個問題那就是找工作難。現在雖然各種分類信息平臺上有很多的崗位在招聘面試,但是有幾個是正經公司真的需要考究,這不就有這樣兩個姑娘,兩姑娘找工作,到現場面試卻給了對方4萬多,問緣由她們說有點懵。在浙江杭州就發生了這樣一件事,說在當地有這麼兩個姑娘。兩個姑娘歲數不大到了要上班的年紀,都出來再找工作。這不這天兩人就在網上查詢招聘信息就看上了一個當地叫某內的招聘信息。
  • 鬥破:丹塔、藥族有何差距?頂級戰力相差不大!而煉藥術不在一檔
    魂殿的背後有魂族作為靠山。儘管魂滅生只有五星鬥聖戰力。但魂殿強大的地方在於底蘊和整體實力。除魂滅生外。還有副殿主、大天尊、魂清聖者等鬥聖強者。九大天尊這些高階鬥尊和半聖等。從這兩個方面分析。魂殿要比丹塔更強。不過丹塔戰力更高。所說的戰力指的是頂尖戰力。丹塔有六星鬥聖丹塔老祖。本體乃是九品玄丹衍變而來。丹塔整體實力不如魂殿。
  • 高進被評委吐槽「太土」,這個評委火了,丁太升有何資本這麼說?
    高進被評委吐槽「聲音太土」,這個評委火了,丁太升有何資本這麼說? 在《天賜徹的聲音》中,高進竟然被評委吐槽聲音太「土」。面對丁太升的質疑,東北漢子守住了自己最後的尊嚴。但卻隨之也產生了一個疑問:丁太升和高進究竟誰更厲害,為何他可以這麼評價一個「東北歌王」?
  • 愛不需要理由,不愛卻有著說不盡的緣由
    愛初時沒有理由只有熱情的追逐。我們都願意相信愛是一種發自內心的好感,而從來不願意相信不愛是發自內心的厭倦。有人說,愛一個人若能說出理由來,那麼這份愛一定具有目的性。可哪份長久的而愛情不是靠著目的而維持才下來?試問一份毫無目的的愛你敢接受嗎?愛情的盲目,只存在於初期。兩個人之間的感情若一直盲目下去,將很難保證它會不會被突發狀況衝散。
  • 俄羅斯華人給出勸告:最好不要與俄羅斯女孩結婚,有何緣由?
    例如西方人皮膚白皙,五官深邃,身材高大,很多人都非常羨慕。我們的北方鄰居,冰天雪地的俄羅斯就有許多美人。身處俄羅斯的華人們說,最好不要與俄羅斯的女孩結婚,面對他們給出的勸告,大家不禁疑惑,這當中有何緣由呢?
  • 雞隻有兩個爪子,為什麼市場上有那麼多雞爪?農場工作人員說真相
    雞隻有兩個爪子,為什麼市場上有那麼多雞爪?農場工作人員說真相說到雞爪,雖然外國人基本上都吃沒有人,但他們在美國很受歡迎中國。他可以在超市和酒店中看到。在段時間有很多人在地上賣無骨雞爪,他們受到很多年輕人的喜愛。
  • 珠穆朗瑪峰明明只有一半在中國,為何談起最高峰都說是中國的?
    說是珠穆朗瑪峰,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作為世界最高峰,它每年都會吸引很多登山愛好者前去攀登,在攀登者眼中,這就是最有代表性的山峰,登上它是他們的理想。不過,由於氣候惡劣,海拔又極高,因此極少有人能登頂成功。
  • 農村俗語:矮子看戲何曾見,都是隨人說長短 此話何解?
    農村俗語:矮子看戲何曾見,都是隨人說長短。此話何解?文/圓非日月對於農村,我們有何認識呢?農村雖然說,在我們以往的印象中,是一個比較貧窮的地方,但是現如今的農村,卻非常不一樣,現如今的農村發展程度也各不一樣,有的發展好的農村,生活條件並不比城市差,但是有的發展非常差的農村,那麼他們的發展程度就很一般了。比如說著名的華西村,雖然說,這僅僅只是一個村莊,但是,這裡的GDP水準卻十分高,家家戶戶都十分有錢。
  • 中國最 「硬」的兩個景區:日本人和外國人都不讓進,誰說都不行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越來越重視旅遊,中國的旅遊業每年都在增長,現在人們已經不滿足於國內旅遊,去國外的遊客絡繹不絕,儘管每次都有壞消息傳出,但是出國旅遊的遊客有增無減,中國經濟的發展也吸引了許多外國朋友來中國訪問,在中國,我們也有許多美麗的名勝和自然風光,但是有這樣的兩個景點
  • 印度女學者找到鐵證,瑪雅文明其實是來源中國,緣由令人信服
    印度女學者找到鐵證,瑪雅文明其實是來源中國,緣由令人信服眾所周知,瑪雅文化一直是備受熱議的歷史話題,從一些考古痕跡上能夠看出,在現今文明世界之前,瑪雅人就已經創造了諸多成就,雖然身處新石器時代,但在天文學、數學、農業
  • 中國佛教史上,只有兩個高僧用了俗姓,你知道都是誰嗎?
    金庸小說包羅萬象,在不著痕跡之中融入中國傳統文化儒釋道的精髓。試引《倚天屠龍記》中的一段:渡厄喝道:「咄!空固是空,圓亦是空,我相人相,好不懵懂!」謝遜一怔,登即領悟,甚麼師父弟子、輩分法名,於佛家盡屬虛幻,便說偈道:「師父是空,弟子是空,無罪無業,無德無功!」
  • 我們只有一個大腦,但有兩個想法。或者說我們的腦袋裡有兩個自我
    有些神經學家甚至認為 有些神經學家甚至認為,我們只有個大腦,但我們有兩個想法。或者說我們的腦袋裡有兩個自我。一個自我任意妄為、及時行樂,另一個自我則克服衝動、深謀遠慮(見圖1-2)。我們總是在兩者之間搖擺不定,有時覺得自己想減肥,有時覺得自己想吃餅乾。
  • 說文解字:「未央」究竟是何意?何為「未」?何為「央」?
    九州配圖:西漢未央宮想必大家在看史書和歷史題材劇時,都對西漢時期的宮殿——「未央宮」留有印象。「未央宮」是西漢帝國興建供皇帝處理朝政和起居的宮室,很多人對這個宮殿名的第一感覺是:很好聽而且富有古韻,但對於西漢統治者為何將其取名為「未央宮」卻不知所以然。
  • 每個人都有兩個大腦,只有極少的人能學會使用自己的兩個大腦
    一個學齡前的孩子今天會背「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了,明天會背「九九乘法表」了,這些都會在周圍的 大人中引起驚嘆,人人都說這孩子真是「聰明過人」,都相信這就是孩子的成長,但是幾乎沒有人注意到,知識的積累和大腦的成長並不完全是一回事。
  • 莊子:大道不可說,一說即是錯,有智慧的人都明白這個道理!
    古往今來,總有很多人說自己懂《道德經》,恐怕未必。真正有資格說自己懂老子道家思想的恐怕只有一個人——莊周,為啥呢?在莊周以前,有個道家組合叫「黃老」。自打空中一聲巨響,莊周閃亮登場以後,這個組合便改成了「老莊」。說句大不敬的話,莊周可是把人文始祖黃帝都擠下去的男人。
  • 秦始皇陵至今不挖,是何緣由?看完衛星雲圖後,就能明白了
    收兵鑄金人,函谷正東開。銘功會稽嶺,騁望琅琊臺。——《秦王掃六合》在學習中國歷史的時候,人們會發現在春秋戰國時期,乃至之前,每一個國家的統治者都以王號來稱呼。到春秋戰國之後,國家的帝王們都成為皇帝,並且一直沿用到清朝覆滅。「皇帝」一詞的創造者就是秦始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