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教上海外國語大學體育教學部的李凌姝副教授與冰雪項目結緣並一路走來成長為專業性人才,印證的正是「北冰南展」國家戰略的成功。一年後的此刻,李凌姝將走上北京冬奧會賽場,擔任冰壺比賽的副計時長。她說:「冰壺為我搭建了走向世界的舞臺,北京冬奧會在家門口舉辦,我不會辜負國家對我的培養,自己的裁判工作要百分百做好。」
李凌姝在2019年亞太冰壺錦標賽(深圳)擔任執場裁判
愛上冰壺
時鐘撥回到2011年,上海外國語大學的體育教師李凌姝被選拔進入上海冰壺人才的培養計劃。國家體育總局派來教練與裁判,給學員開課,冰壺從此滑上李凌姝的人生賽道。
2012年起,李凌姝帶教上外的冰壺隊,並開設冰壺選修課。這門課程非常受歡迎,學員數從原定的25人擴展到36人,還有不少學生跟李凌姝抱怨:老師,我又沒選到您的課!
冰壺門檻不高,即便沒有冰上運動的基礎,在教練的帶教下也可以很快上手,有人練了一個多小時,就學會投壺了。
讓學生著迷的,是這項冰上運動既鍛鍊身體又鍛鍊腦子。你以為冰壺只是把壺投出去那麼簡單,其實光擦冰就非常耗費體力,沒有專項的體能訓練打基礎,隨著比賽激烈進行,到後來你可能無法拿冰刷連續刷冰。而要贏得比賽,需要一壘到四壘四名隊員通過戰術設計,臨場應變,默契配合完成目標。
2019年,李凌姝(左)在第二屆全國青年運動會擔任冰壺和地擲球全能項目的計時組長 受訪人供圖
李凌姝發現,通過參加冰壺運動,自己的學生有了明顯的變化。冰壺隊裡有一名女學生,剛來時很害羞,從不主動與其他同學組隊,李凌姝通過小遊戲讓隊員自然分組,要求每位組員輪流擔任一壘至四壘的角色,一段時間後,她發現這名女生能夠主動與隊友交流了。「好的團隊運動項目可以提升學生的社會交往能力,她的狀態就越來越好。她在冰壺隊一直跟了我三年,即便後來告別了隊伍,她也會時常找我聊天,分享學習和生活上的點點滴滴。」她說。
執法冬奧
李凌姝是個有心人。擔任大學冰壺隊教練後,她利用業餘時間勤學冰壺規則,並在2014年參加了冰壺裁判考試,拿到國家一級裁判員的資格,並在全國青年冰壺錦標賽、全國青少年冰壺錦標賽等賽事擔任裁判工作。2015年,她作為上海唯一的裁判員代表,去新疆烏魯木齊擔任第13屆全國冬運會測試賽裁判,與國內最高水平的冰壺裁判員一起工作,向他們學習取經,執裁水平得到飛躍。
李凌姝(前排右一)將在北京冬奧會冰壺比賽中擔任副計時長
一年後,在美國猶他州的經歷,讓李凌姝與冰壺運動愈發緊密地聯繫在一起。她去駐地附近的猶他奧林匹克中心參加當地的冰壺俱樂部,結識了運營冰壺場館的主人——一位因為熱愛冰壺運動而放棄飛行員職業的美國人,「每天傍晚,他都按時來到場館,為賽道噴水製冰,那份執著和熱忱,很容易感染身邊的我們。」
2017年回到國內後,李凌姝受邀擔任在北京舉行的女子冰壺世錦賽的翻譯工作,對冰壺賽事的組織與執裁有了全面的了解與提升。當北京冬奧會向自己發出擔任裁判工作的邀請時,李凌姝感覺這一切都是水到渠成——冰壺眷顧了自己,而自己也為這個冰雪項目付出了真心。
秘密武器
李凌姝還有秘密武器。為保證裁判工作精益求精,她把冰壺比賽規則編成中英文各一本的小冊子,隨身攜帶,她還經常去國際冰壺聯合會的官網學習,一旦規則有更新,就及時在小冊子上作調整。打開冊子,裡面用黃色螢光筆標記的,都是李凌姝特意提醒自己的更新內容。
李凌姝為北京冬奧會裁判工作準備的冰壺規則小冊子 受訪人供圖
隨著北京冬奧會的腳步臨近,李凌姝還有一個心願,將自己幾年前編寫的一本關於普及冰壺知識的書籍《冰壺入門和教學實踐》再版,「希望將其中的內容更新一下,讓更多人了解並喜愛上冰壺運動。」
半年前,李凌姝當了媽媽。現在,她在大學老師、冰壺裁判和媽媽的角色中連軸轉,忙碌,卻也充實,幸福。更讓她欣喜的是,丈夫最近跟她商量:以後讓我們的孩子也來練冰壺。
●●●●●
閱讀上外多語種資訊,歡迎訪問
http://global.shisu.edu.cn
© 上海外國語大學微信公眾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