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新浪財經微信號,把套牢你的股票代碼回復給我們,會有意想不到的發現哦!
來源:上海證券報
本周近5000億元中期借貸便利(MLF)的投放,讓6月資金面有股「麻辣」的味道。
市場利率居高不下。6月8日,存款類機構質押式回購DR1M加權利率突破5%關口,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Shibor)全線重回上漲,1月期品種利率大幅上行8.42個基點。從跨季資金利率的大漲,不難感受到季末大考之前市場流動性偏緊的情緒。
一問:壓力來自何處?
「從近期長端資金利率持續上行來看,市場對6月末的資金面並不樂觀。」國內某大型商業銀行金融市場部研究處人士表示,6月份歷來是資金面季節性偏緊時點,今年除了傳統的季末考核外,還將面臨加強版的MPA考核。
今年一季度末央行首次進行MPA考核的緊張局面還歷歷在目。九州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鄧海清對記者說,MPA考核大致包括七大方面,其中可能會對銀行形成一定考核壓力的主要是在資本和槓桿情況下的廣義信貸增速指標。
「其原因在於,近年來銀行一直擴張速度過快、廣義信貸增速處於高位,尤其是部分股份制銀行和城商行更是擴張迅猛,信貸的增速過快,使得銀行面臨著一定的廣義信貸考核壓力。」鄧海清說。同時,廣義信貸的過快增長對實體經濟有著不利的影響,也不利於降低過快增長的金融槓桿率,因此,廣義信貸增速仍將是6月MPA考核的重點,也是銀行考核壓力的主要部分。
而從外部來看,3月份美聯儲加息後,3月16日央行逆回購和MLF中標利率上行10個基點。中信證券固收團隊指出,目前從央行有意緩和人民幣匯率貶值預期的情況來看,美聯儲加息後,央行再上調逆回購利率的可能性仍然存在。
二問:資金缺口有多大?
今年一季度末,金融機構超額準備率降至1.3%的低位,二季度末的銀行體系超儲率較低是業內人士的共識。
「從央行視角來看,若不考慮逆回購、MLF和PSL等操作,6月份的資金缺口環比增加795億元,進一步擴大。」興業研究的研究員何津津昨日告訴記者。
具體來看,外匯佔款下降,回籠資金300億元;財政存款減少,投放流動性3000億元;M0減少,投放流動性300億元;新增存款部分,合計回籠資金3795億元。據她測算,基準情形下,6月末的超儲率約為1.34%。
而從銀行及市場的視角來看,「目前出現資金缺口主要還是和之前金融去槓桿導致非銀機構縮表、委外贖回有關,壓力根源來自利率上行和市場流動性偏緊的大環境。」交通銀行發展研究部高級研究員陳冀告訴記者。
「由於現在資金成本整體上行,負債經營的機構通過擴表的方式難以對利潤產生貢獻,所以機構存在擴表動力不足、甚至有縮表的壓力,這反過來又會對市場造成壓制,形成非良性循環。」陳冀說。
三問:央行「底氣」何在?
不過,央行前瞻性地在公開市場注入資金、人民幣匯率穩定、監管協調的加強等都成為6月利多資金面的因素。
首先,從央行近期的操作思路來看,5月下旬就罕見地提前預告6月要進行MLF操作,給市場吃了顆「定心丸」。而且,「在投放品種方面,為了維持趨勢穩定、應對二季度末時點,央行近期就採用相對較長期限的28天品種,從而緩解跨季資金壓力。」陳冀說。
其次,人民幣匯率相對美元重新升值,或令外匯佔款有所改善。有市場人士指出,央行近期在中間價定價機制引入逆周期調控因子,實質是在糾偏此前市場存在的貶值預期。
再次,監管協調的聲音在加強。中金公司固收團隊指出,儘管無論從本月MLF的量還是價來看,央行更多是「削峰填谷」,而非「放水」,但監管協調的聲音在加強,銀監會監管趨嚴的同時,貨幣政策要避免進一步收緊以減少政策疊加的衝擊。貨幣政策甚至會增加靈活性以防範系統性風險,轉向「不松不緊」。
四問:6月資金面何去何從?
「整體來看,6月份資金面緊張難超預期。」興業研究指出,一方面,央行提前向市場釋放穩定信號,做好了預期管理;另一方面,後續財政支出亦將部分熨平流動性的波動。
「再加上機構不打無準備之仗,早已提前準備備付資金,預計6月資金面緊張程度預計整體可控,難超預期。」興業研究的研究員何津津告訴記者。
年中大考將至,理財產品收益率超過5%成常態。「關於理財收益率、國債收益率上行的趨勢,可能目前已經處於一個拐點上。」鄧海清認為,監管的邊際放緩以及央行貨幣政策的邊際放鬆,將使得前期利率上行的趨勢面臨一個拐點。
「6月資金面或比市場預期當中的更寬鬆一些,這將利多A股和債券市場,或將出現『股債雙牛』的局面。」他表示。
來源:上海證券報
本文編輯:李思陽
推薦閱讀:
北京房價下跌20%是個案? 專家:全這樣就崩盤了
東北人扎堆,鬼樓林立,天通苑還有哪些你不知的秘密
中國豪宅怪象| "85後"買手漸成豪宅新主力
版權說明:如轉載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發送消息至公眾號後臺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處理!
投稿及商務合作請聯繫:wujian1@staff.sin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