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雀是中國古代神話中的天之四靈之一,源於遠古星宿崇拜,是代表炎帝與南方七宿的南方之神,於八卦為離,於五行主火,象徵四象中的老陽,四季中的夏季。朱雀在先秦被認為能接引死者靈魂上升於天,後世認為其能予人長生。後來象徵含義又多了典藏、丙丁、禮德等。
朱雀是傳統文化中的四象之一,《三輔黃圖》所謂的「天之四靈」之一。
從先秦時代開始它就是代表炎帝與南方七宿的神獸,而到了漢代五行學說開始興起,它的象徵含義又多了丙丁與夏季。很多人將其認為是朱雀或是鳳凰的一種,但實際上朱雀與鳳凰存在極大的不同,且作為天之四靈與四方星宿之一的朱雀比禮記四靈之一的鳳凰更加尊貴,漢代認為朱雀生下了鳳凰。
它的最初起源,目前尚無定論,以文物考查的話,隨縣出土的戰國時期曾侯乙墓漆箱,上面首次記錄了完整的二十八宿與的名稱,朱雀等四象之名當然也赫然在列了。
根據對殷墟出土卜辭中天象資料的整理與研究的考證發現,在殷商早期的甲骨文上已有朱雀等四象的形象產生。[3]
史學界公認二十八宿最早用於天文,所以它在天文學史上的地位相當重要,一直以來也是中外學者感興趣的話題。
目前最早的典籍記載見於甲骨文中的記載:「丁巳卜,貞帝朱鳥,三羊三豚三犬。
朱雀的引導之能從《楚辭》中的「飛朱鳥使先驅兮,駕太一之象輿」中已可見一斑,《楚辭補註》中的「言己吸天元氣得道真,即朱雀神鳥為我先導」,對朱雀助人成仙之能也有所體現。
柿園漢墓墓葬壁畫中朱雀是引導死者靈魂升天的神鳥,反映墓主人渴望死後靈魂不滅和升天成仙的訴求。"四神"形象的作用,在此並不代表方位,而是祥瑞避邪、引導墓主靈魂升天的象徵。
朱雀與鳳凰意象的相互混淆的起源,是緯書將象徵太平的鳳鳥與南方之火相配,但不管南方還是火實際都是朱雀的職權,朱雀也並非鳳凰。
朱雀所代表的南方七宿為:井、貴、柳、星、張、翼、軫。
而辭書之祖《爾雅釋天》云:「咮謂之柳,柳,鶉火也。」,郭璞、邢昺的《爾雅注釋卷六·釋天第八》又云:「鶉火,柳之次名也。」
《鶡冠子 度萬第八》則曰:「鳳凰者,鶉火之禽。」可見作為鶉火之禽的鳳凰屬於南方七宿中的柳宿,並不等於統屬七宿的朱雀。
更多的學者認為朱雀是直接由天星變化而來,是中國遠古先民對星宿的崇拜而產生的神話形象。
朱雀
但在這其中也有一部分學者認為,四象是由天星結合陰陽二氣的變化,即少陰,太陰,少陽,太陽,而成的,這一說法的由來可以說是神話學界對太陽燭照神話更深入研究的體現。
漢代《淮南子》記載,「羽嘉生飛龍(即應龍)生鳳鳥,鳳鳥生鸞鳥,凡羽者生於庶鳥」,以應龍為鳳凰之父輩,並認為世間一切羽蟲都是由鸞鳥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