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行年》有言:回頭不擬故鄉望,天子未收地河湟。
與很多國家情況不一樣的是,中國是一個多民族大國,而正是因為中國境內有著幾十個不同風俗的民族存在,因此,中華文化才具有著一定的多樣性。在很多外國人眼中,中國人就是黃皮膚、黑頭髮的存在,但實際上,在中國境內卻有這樣一個特殊的白人民族。
在人種學定義上,他們是毋庸置疑的白種人,與此同時,他們所說的語言也屬於伊朗語系。但是,就是這樣一個看起來與中國並沒有什麼關係的民族,卻身穿中國軍裝,並守衛了中國疆土長達千年的時間。那麼,這個白種人的民族究竟來自何處?他們又對中國邊疆的守衛作出了怎樣的貢獻呢?
這個特殊的白種民族就是塔吉克族,塔吉克人屬於白色人種,而其內部的民族語言為伊朗語中的一個分支。在史料記載中可以發現,在很早的時候,塔吉克族就分布到了我國天山以南的許多地域之內。據了解,在歷史之上,塔吉克人自古以來就繁衍生息在我國新疆境內的大部分區域之內,而在此後的日子中,他們也從帕米爾西部地區進行了東遷,並逐漸定居在了塔什庫爾幹一帶。對於塔吉克人民來說,由於他們的祖先在很早的時候便定居到了中國新疆邊境地區,所以,這裡也成為了他們唯一的故鄉。
在兩千多年之前,中國開始了對絲綢之路的建設,而在這個時候,漢王朝也在西域之地設置了西域都護。此時,帕米爾地區成為了古代絲綢之路上的一個必經之地,當中原與西域之間的往來逐漸變得頻繁之後,塔吉克人民與中原人民之間的關係也變得更加密切了。雖然說在古代社會發展的進程中,塔吉克人曾經因戰亂的影響而被迫流離失所,但隨著時代的發展,當清政府平定了大小和卓之亂之後,塔吉克人民的生活也變得越發安穩。
由於塔吉克人民始終生活在我國邊疆地區,因此,他們也承擔起了守衛祖國邊疆的重任。自古以來,塔吉克人民就有著保衛祖國的光榮傳統,雖然說在近代社會中,沙俄曾經勾結英國,並對帕米爾地區進行了瓜分,但是,塔吉克人民為了防禦英國、俄國帝國主義的入侵,也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在1938年時,中國共產黨曾經向當時的新疆省政府建議,並讓塔吉克族人民成為鞏固抗日戰爭的大後方,而在新中國成立之後,塔吉克人民也繼續承擔著對於我國邊疆地區的守衛任務。
相比於生活在內地的中國百姓們而言,塔吉克族人民的生活水平是相對較低的,但是,在歷史因素的影響之下,塔吉克人民卻對中國邊境地區有著一種別樣的感情。或許在其它國家人民的眼中,塔吉克族人因人種上的差異而並不屬於中國人的範疇,但實際上,在中國多民族政策發展的背景之下,即使塔吉克人屬於白色人種,但他們也同樣是中國人共同承認的人民。
雖然說塔吉克人民的生存條件是非常艱苦的,但是,他們卻並不願意放棄自己的家鄉,而在民族傳統的影響之下,也有越來越多的塔吉克人加入到了解放軍邊防戰士的隊伍當中,並對邊疆的安全進行了守衛。在了解了塔吉克民族的歷史之後,也會發現,雖然他們是白種人,但是,他們卻對中國的邊疆安全作出巨大的貢獻。在千年守衛邊疆的進程中,塔吉克人民雖然遭遇了許多挫折與磨難,但他們卻從未放棄自己心中的真正理想。相信在這樣的精神指引之下,未來的塔吉克族人民也將繼續奉獻到守衛邊疆的事業當中,而在塔吉克族人民的帶領之下,我國的邊防戰士隊伍也將逐步擴大。
結語
雖然說塔吉克族人與傳統的中國人有著較大的形象差別,但是在千年文化傳承的過程中,他們卻早已將中國當作了自己唯一的故鄉。可以看出,正是因為在塔吉克族人遭遇困難之時,中國能夠對他們伸出援手,所以,他們才會用自己的力量去回報這個國家。
或許在一般人看來,常年生活在邊疆地區是非常辛苦的,但是對於塔吉克人而言,他們卻願意將這種精神繼續傳承下去。相信在未來的日子裡,塔吉克人也將用自己的努力,為中國領土安全的保障做出更大的貢獻。
參考資料:《為祖國守衛邊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