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娛樂訊 7月30日晚上8點,「歷史的相遇——陳黔管樂作品音樂會」在成都嬌子音樂廳輝煌拉開帷幕。此次音樂會由成都三勒漿集團主辦,四川音樂學院文化藝術處、四川省音協管樂聯合會、山葉樂器音響(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和成都奇尚樂器有限公司協辦。音樂會由著名指揮家於海、孫競,以及作曲家陳黔執棒,更有知名單簧管演奏家袁威為音樂會盛情表演。據介紹,此次音樂會適逢三勒漿交響管樂團成立5周年之際,也是陳黔想藉此契機表達對培育自己的母校四川音樂學院的感恩之情。
晚上7點30分,嬌子音樂廳外已經匯集了眾多前來觀看音樂會的聽眾,在入場口處,工作人員繁忙而有序地指揮著觀眾入場。音樂廳門口,芬芳美麗的禮品花籃也似乎盛情準備著音樂會的開始,和紅地毯相映成趣,一片輝煌。8點整,音樂廳內觀眾已經入座,音樂會在開場曲《輝煌時刻》中拉開帷幕,伴著仍然迴蕩在音樂廳內的管樂聲,音樂會正式開始。
隨後,由陳黔創作的多首曲目傾情上演:交響詩《更進酒》讓觀眾體味到雅致的中國傳統文化,尋回了那一份心靈的寧靜與超然;管樂小組曲《巴蜀之畫》完美的勾畫出巴蜀地區豐富的人文風情;主題幻想曲《天地花開》在緩緩垂下的夜幕中綻放,使在座的觀眾感受到了靈魂深處的感動;協奏曲《狂夫》有了單簧管演奏家袁威的加入,帶給了聽眾一場全新的視覺盛宴;協奏曲《卡巴耶》在陳黔的激情指揮中,表達了他重回成都的激動複雜的情感世界;《榮歸》更是將音樂會推上了高潮,秉承了中國傳統音樂的特性;音樂會以陳黔親自指揮的《青春之舞》結束,高超的演繹讓在座的觀眾無不叫好。
為了這場演出,三勒漿交響管樂團排練了許久,終於,刻苦的排練在30號晚交上了一份滿意的答卷,換回了豐厚的成果,獲得了陣陣掌聲。三勒漿交響管樂團作為一個民營樂團,卻能演奏如此高水平的作品,獲得這樣高的成就,這其中又有什麼不為人知的故事嗎?記者特意走進三勒漿交響管樂團,了解他們背後的故事。
三勒漿樂團成員年齡層次跨度達半個世紀
在採訪三勒漿交響管樂團團長謝聖鴻以及副團長李星照時,記者得知,這次陳黔管樂作品音樂會是三勒漿樂團自2008年成立以來的第一場專場音樂會,之前樂團都是每周二上午的例行排練,為了這場音樂會,樂團從22號開始每天進行排練。據李星照團長介紹,五年前的三勒漿交響管樂團,最初組成時是30多人,多數是兩位團長的四川音樂學院的老同學,又稱之為老年交響樂團,後來在發展過程中日益突出形式的不合理,同時三勒漿集團李星煒董事長對樂團也提出要求,希望三勒漿交響管樂團能夠起到引導民間社會文藝的水平提高的作用,能提高整個成都管樂交響樂的水平,有了這樣一個理念,三勒漿交響管樂團吸收了很多新人,形成了一個年齡層次不一的團隊組合。樂團年齡最大的有70多歲,最小的有20多歲,這其中半個世紀的年齡代溝沒有成為三勒漿交響管樂團排練的阻礙,反而注入了新鮮的活力。
作為目前成都最龐大的的管樂樂隊,謝聖鴻團長表示,老一輩以及年輕一輩樂團團員都是懷著對藝術的熱愛,走進了這種管樂交響樂的境界裡。自從排練以來,陳黔對樂團的指揮,也為三勒漿交響管樂團帶去了新的理念,加入了新鮮血液,使得樂團有了很大的提高。
孫競:改革讓樂隊走向正軌
孫競作為這次的策劃人之一,同時也是音樂會指揮之一,他表示,自己這幾天忙得不可開交,雖然各個部分有的不需要自己親自去叮囑,但是還是放不下心,非得「忙活」一下。據孫競介紹,之前陳黔說過《狂夫》這個樂曲是職業與非職業的分界線,自己雖然一開始也有點不敢接手,但是還是硬著頭皮接了下來,走到今天可以看到樂隊有了很大的提高,自己也感到很欣慰。
三勒漿交響管樂團成立於2008年,最初的理念只是注重精神健康,孫競於2010年加入這個團隊,經過發展,水平逐漸提高,在各方面的要求下,進行了第一次改革,人員就發生了變化,孫競說:「整個樂團解散,重新組織人進行排練,在2011年,以四川省交響樂團為基礎,再加上音樂學院的學生和老師,組成之後就加了技術難度較高的樂曲進行排練,效果比較好,但是出現了一個問題,如果省交響樂團有演出,就會影響我們的排練,於是又進行了第二次改革,不再把主要的力量放在一個地方,要各個團體都有,現在就是基本穩定的一個團隊」。孫競表示,通過這次陳黔的音樂會,在如何提高樂團的排練效率和資金的投入以及如何進入市場方面帶來了一些新的觀念,,三勒漿交響管樂團也將會根據目前狀況採納一些意見,可能今後還要進行第三次改革。同時,樂團走到今天,一直在進步,聲音也越來越好,也不得不進行第三次變革。
陳黔憂心變安心 袁威贊其指揮棒
著名作曲家陳黔的作品是第一次被民營樂團演奏,他由最早的憂心,變成了現在的安心,這中間的心路歷程又是怎麼樣的呢?記者專門在音樂會開始前一天的排練空隙中採訪了陳黔,聽他講述與三勒漿交響管樂團的緣分。在排練廳,陳黔正在指揮《卡巴耶》,在作曲界,親自指揮自己作品的作曲家可是少之又少,陳黔就是這個特例。「這次音樂會加上我是三個指揮,我作曲是職業的,但是指揮卻是業餘的,這次好玩的是,本來有其他的指揮,但是由於一些原因,別的指揮不能來了,所以我只好親自操刀了。」這是陳黔對自己的看法,可單簧管演奏家袁威卻不這麼認為,「最了解自己的作品還是作者本人,我覺得陳老師去指揮是最有權威的,他說指揮是業餘的,其實是謙虛的講,其實是很有意義的,中國的作曲家指揮自己的作品很少,可以說頭一號。」
在最初聽到一個民營樂隊要演奏自己作品時,陳黔說自己當時擔心只是一個職工樂隊,而自己的作品比如《狂夫》,是職業樂隊也才能拿得下來的,後來通過跟孫競還有三勒漿董事長李星煒的溝通,並且親自到成都聽過他們演奏的《更進酒》之後,發現演奏的很不錯,還了解到他們的構成全部都是專業的高手。陳黔說,「我後來了解到三勒漿交響管樂團發展到現在也很不容易,李星煒先生最早是想要搞心靈精神的健康,現在經過五年的發展,目標在悄悄的改變。跟國家的發展也是聯繫在一起的,現在國家支持文化產業,很有趣的是這個企業在五年前就開始搞,說明李先生很有預見。這個音樂會,請來了非常優秀的藝術家來合作,是走向職業的標誌的音樂會,也可以說是管樂從專業的樂團開始走向民間。」陳黔還表示,來到三勒漿交響樂團最大的感覺就是快樂,找到了自由的心靈的交流的快樂,非常有意義。
在說到單簧管演奏時,陳黔說,「狂夫是長笛的寫作曲,單簧管去演奏長笛的難度是非常大,在吐音,高低音的轉換非常困難,卡巴耶是為小號寫的,也不失為單簧管寫得,這兩個曲子也想了很久,跟袁威在私下討論,他也很想嘗試,袁威在整個亞洲技術是無可比擬的,完整的刻畫了我的作品中需要的東西,同時還給了我很多的意外驚喜。」
袁威也表示自己從小就很喜歡黔的作品,他說「陳老師的管弦樂品構架主題元素還是中國風,結構曲式和音樂語言上用了大量西方的素材,手段非常成功,在國內外很多地方都演奏過。這次演奏的兩個作品也都是中國風,是傳統曲式,這個作品只要能演奏下來就有了樂器本來的特點,不是非常定性的作品。」
於海:三勒漿交響管樂團值得敬佩
這次音樂會中的第三個指揮是於海,剛剛結束國外的工作,第二天就飛去了成都,直奔排練廳進行排練。「這個樂團之前聽說過,是民營的,今天下午來了之後,很驚訝,能達到這個水平,因為陳黔的作品,嚴格講起來,作為職業樂團講都是很難排練的,當初給我講我也是有疑問的,今天下午雖然只排練了兩個小時,但是我的感覺是比我想像的要好很多。作為民營樂團更是作為可敬佩的,樂團成員熱愛音樂,積極排練。做這樣一個音樂會很讓我感動。我在其他企業看過一些樂團,但像這個樂團這樣能夠真正的演奏一場完整的交響管樂音樂會,我覺得是很不容易的。」
三勒漿董事長李星煒:倡導管樂團的集體主義
作為陳黔管樂作品音樂會的總策劃,成都三勒漿集團董事長李星煒先生在接受採訪時表示,與陳黔有著相見恨晚的感覺,他說,陳黔的作品是中國風,跟自己當初洋為中用,古為今用的創業理念不謀而合。自己很喜歡他的中國風曲風,在交談之後,更加覺得吸引自己。
作為一個民營企業,有的企業拿出很多前來做廣告,有的企業會做一臺屬於自己的晚會,而三勒漿卻搞了一個交響管樂團,這又是為什麼呢?李星煒說,「首先我很熱愛音樂,曾經學過小號,是個管樂愛好者,我們家人也是很喜歡音樂的。另外,我覺得還是要有另外一種意義,希望能在社會帶動一種新的氛圍,目前我覺得中國一些歌星個人演唱會太多了,我個人感覺這是一種個人主義。而交響管樂團是一種集體主義,但是這種氛圍中國少,如果能向社會推廣,能起點作用。我六十多歲對中國的發展是過來人,非常希望這個國家民族發展更好,雖然財力有限,但是我會盡微薄之力把我的思想,通過交響管樂團的進步,把勝利和心理健康結合起來,形成一種新健康。我覺得現在的社會就需要這種新健康。我尊重這些音樂家,也得到他們的信任,這次和陳黔的合作,我相信會上一個更大的臺階,我把醫療保健和音樂藝術有機的結合,在社會上,做點我的貢獻。希望通過這次音樂會,能讓更多人了解三勒漿樂團,了解陳黔的作品,中西文化的交流,讓更多人來喜歡它,不僅走進校園還走進社區,讓更多老百姓聽到高雅美好的交響管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