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哭鬧就心軟?家長做好這3步,對孩子採取正確「冷處理」

2021-01-12 小歆媽媽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很多家長看著好像對自己的孩子很嚴厲,但實際上孩子只要哭鬧的時候,就拿孩子沒有任何辦法,只能妥協地滿足孩子要求。

同事小張,對她兒子就是這樣的態度,在家裡擔心被爺爺奶奶給寵壞了,於是就和孩子的爸爸兩個人,一個負責唱「白臉」,另一個負責唱「紅臉」。

但是兒子作為家裡唯一的一個小孩,得到全家人的疼愛,平時受到媽媽教訓的時候,總有爺爺奶奶來阻攔和撐腰。

有一次周末小張帶孩子去商場,路過了一家玩具店,孩子說自己不買,只是想進去看看,小張答應了孩子,沒想到孩子進去之後,看上了家裡本來就有一輛的遙控賽車,兩個幾乎一摸一樣,只是顏色略有不同。

小張先是苦口婆心地給孩子講:「家裡的玩具都已經沒有地方放了,前段時間小舅舅才剛給買的賽車,過段時間再買。」

孩子一看沒戲了,直接躺在地上打滾哭鬧,行人都不禁側目,小張感覺從來沒有這樣丟人過,只好把孩子拉起來,飛快地把遙控車一買,拉著孩子趕快走遠了。

在回家的路上,小張警告孩子:這是最後一次。沒想到,還是讓孩子抓住了她的把柄,每一次小張不答應孩子的要求,孩子就會使用這一招,而且招招必勝。

家長在孩子小的時候,對孩子的無理要求次次妥協,就會在孩子面前成為一個沒有「底線」的父母,這樣的做法,反而會讓孩子變本加厲起來。

01■孩子一哭鬧,哪些家長就繳械投降?

溺愛孩子

這種類型的家長,我們身邊的例子很多。現在的孩子越來越嬌氣,其實都是父母慣出來的。

父母對孩子過分溺愛,導致孩子變得以自我為中心,想要什麼父母都會滿足,做錯什麼事情父母都會幫忙收拾爛攤子。

有時候甚至孩子沒有哭鬧,只是裝裝樣子,父母就妥協了。

嘴硬心軟

一些家長在孩子面前總是擺出大家長的威嚴,不管孩子的大事小情,都必須聽家長的。

但其實只是「紙老虎」,平時讓孩子順從慣了,但凡遇到孩子哭鬧,不願聽家長話的時候,這類家長嘴上說著不答應,但最後還是禁不住孩子的撒潑打滾,只能心軟妥協。

作為家長多少都有 「嘴硬心軟」的時候,但是對待孩子要把握好一個度,在原則性問題上,也需要對孩子心狠一點,孩子才不會變成「熊孩子」。

02■「嘴硬心軟」的家長會養出什麼樣的孩子?

缺乏自控力

父母雖然「嘴硬」但最後還是「心軟」滿足孩子,這會讓孩子明白自己的每一次哭鬧都是奏效的。

如此一來,孩子幾乎想要什麼就直接鬧著父母買,毫無節制,而大多是一時興起,也不考慮實不實用,浪費錢也不心疼。父母要給孩子養成「延遲滿足」的習慣,形成良好的自控能力。

永遠不會長大

因為家長「嘴硬心軟」,每次教育孩子的時候,孩子就會學乖,無視掉前面的各種大道理,反正最後都會達到目的,這樣的教育就是在白費力氣。

比如父母總是強調孩子要獨立,但是看到孩子自己沒辦法獨自完成的時候,又會心軟幫一手,導致孩子父母嚴重依賴,甚至直接撒手不幹,就等著父母來善後,這樣的孩子如何能長大?

缺乏責任心

「嘴硬心軟」的家長還有一個特點,就是當孩子犯錯的時候,表面上再嚴厲,最後還是會替孩子收拾爛攤子。

父母要知道,不管做什麼,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承擔一定後果,這才是正確的處理辦法。孩子因為知道父母一定會幫自己收拾爛攤子,可能就會逃避本該屬於自己責任。

當孩子哭鬧的時候,家長不妨使用「冷處理」的方法,但是很多家長誤以為「冷處理」就是放任孩子哭鬧,不管不顧;或者直接轉頭走掉,孩子一害怕就不哭了。

03其實「冷處理」的方法看似簡單,還是有講究的。

■父母如何正確使用「冷處理」?

01先讓情緒冷靜下來

不論是家長還是孩子,都需要先把激動或憤怒的情緒冷靜下來,此時家長無論發脾氣或者講道理,孩子都是聽不進去的,大腦處於一個混沌的狀態。給彼此冷靜的時間,父母再對孩子講道理,孩子才能容易接受。

02站在孩子看得見的地方

很多家長採取了錯誤的「冷處理」方式,比如把孩子關進「小黑屋」或者不管孩子直接走掉,都會讓孩子產生恐懼的心理,以為父母真的不要他了,這種因害怕恐懼而停止的哭鬧,不能達到教育的目的。

父母對孩子「冷處理」的時候,要把孩子安置在一個他熟悉的地方,而且父母不要遠離孩子,要站在孩子看得見的地方,儘量避免讓孩子獨自呆在廁所、廚房等有危險因素的地方,以及密閉的空間。

03把控好「冷處理」的時間

同時,父母把控好「冷處理」的時間,根據孩子哭鬧的情況,選擇一分鐘或者十分鐘、最好不要超過一個小時的冷靜期。因為孩子冷靜下來之後,需要父母及時進行安慰或者教育,把孩子冷太久,會讓孩子對父母產生隔閡,影響親子關係。

04結語:

相信沒有哪個父母是不愛自己孩子的,但是愛孩子的同時要有度,要有底線。

孩子在成長的時候,就像一棵小樹,樹苗在長的過程中,只有伐木工人不斷地修剪亂長出來的枝杈,樹才能長得高大筆直,那麼孩子也是一樣。父母要採用正確的方法管教孩子。

今日話題:對於孩子哭鬧,你還有什麼好的建議和補充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孩子一哭鬧,父母就妥協?面對「情感勒索」,要學會「冷處理」
    其實,這就是比較常見的情感勒索,在父母沒有回應孩子想要的東西時,則用家長最為頭疼的方式勒索家長,逼迫家長妥協。 雖說有家長會因為受不了孩子一而再再而三的哭鬧而不予以理會,但是仍舊有家長不想孩子撕心裂肺的哭嚎而被迫接受孩子的"勒索"。
  • 不滿足就哭鬧不止?面對孩子的「情緒勒索」,家長試試「冷處理」
    一旦孩子撒潑打滾,哭鬧不止,一部分新手家長就會手足無措,最終妥協,滿足孩子心願。但是每一次家長的妥協都有可能成為孩子威脅家長的手段,孩子都是很聰明的,一旦通過哭鬧吃到了甜頭,覺得發脾氣對事情解決有用就脾氣日益增大,他們逐漸學會「情緒勒索」,綁架家長得到心願滿足。
  • 孩子也是「情緒勒索」高手,家長別被孩子綁架,可嘗試冷處理對待
    如果家長的態度不堅定,不能堅持自己的原則,往往會很快被孩子的"情緒勒索"擊潰。孩子這一次得逞了,下一次就會變本加厲,一次比一次哭得更兇。所以,對待孩子不講道理的"情緒勒索",最好的方法就是冷處理對待。家長堅持冷酷,不輕易妥協。
  • 闢謠:孩子哭鬧採用「冷處理」?三種方法處理孩子情緒「崩潰」
    相信屏幕前的媽媽,大多數也遇到過3、4歲的孩子任性哭鬧、發脾氣的情況,大家也是如桃子媽媽一樣冷處理的嗎?這樣的方式真的正確嗎?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這就是為什麼,一起哭過的人感情更加深厚的原因。「冷處理」是對孩子的二次傷害正因為哭如此重要,對孩子「哭泣」的行為視而不見,才成了對他們的第二次傷害。或許有的父母會覺得,如果孩子在哭,我訓斥他,他哭的會更厲害。
  • 孩子哭鬧令人煩躁,家長先別發火,冷靜是處理孩子情緒發洩的關鍵
    因此,父母不應該一面對哭鬧的孩子就無限地縱容他,讓他感到麻木,而是必須保持堅定的態度,堅持自己的決定。為什麼家長對孩子的哭泣,容忍度如此之低?剛開始面對孩子哭鬧的問題時,有些家長會很有耐心地勸導孩子。但時間一長,哭鬧的次數漸漸增多,家長會厭倦孩子的哭鬧行為,再沒有耐心去等待孩子宣洩情緒。家長在下班後感到勞累,卻還要清潔家裡,照顧孩子的飲食,督促孩子完成作業,孩子吵著鬧著要出去玩,就很容易感到崩潰。
  • 孩子哭鬧逼父母妥協?面對娃的「情緒勒索」,不妨試試「冷處理」
    強強看了看媽媽,突然放聲大哭起來,這著實把媽媽嚇了一跳,但是依然沒有同意強強的要求。這時強強開始摔東西,把自己的玩具通通摔在地上,以此來發洩對媽媽的不滿。也許是看媽媽還沒答應,他乾脆直接賴在地上打滾,甚至還不停的打著自己的頭。
  • 一向乖巧的孩子,突然哭鬧發脾氣,一般是由這三個方面的原因導致
    這就需要家長朋友們在平日裡一定要多多觀察自家孩子:首先家長要觀察孩子是不是身體上有什麼不舒服;其次是觀察了解孩子是不是心裡有什麼事情糾結;再就是留意觀察孩子是不是有什麼需求沒得到滿足?家長們一定要弄清楚這其中的緣由,多傾聽孩子的訴說多陪伴、關愛他們!
  • 心理學家告訴你:孩子也懂「心靈控制」,千萬別讓孩子學會控制你
    心理學家指出,其實孩子也懂得「心靈控制」,在他們的理解模式裡,孩子哭鬧就等同於家長滿足,這在孩子心中已經形成了一種固定的對等模式。孩子作為獨立的人格,也自然有他的思維方式,在日常生活中,孩子會對自己與家長的行為進行分析並進行推理,找出行為之間的內在聯繫。孩子在哭鬧時,家長常常會因為心疼孩子而去對孩子進行安撫,甚至對孩子提供一些物質或情感的滿足,讓孩子能夠儘快得到安撫,不再哭鬧。
  • 並非只有家長才會情緒勒索,孩子也是情緒勒索高手,家長要警惕
    孩子的眼淚對家長起效之後,家長開始選擇妥協退讓,由則以後哭鬧成為了孩子向父母討價還價,用來滿足自己內心需要的籌碼,孩子的情感勒索是否起效強取決於父母的態度,如果家長在孩子面前態度不夠堅定,見到孩子的眼淚就放棄自己的原則,然後就很容易受到孩子的情感勒索,孩子也會變得越來越變本加厲,一旦得不到滿足就哭的更加厲害。
  • 孩子躺地上無理取鬧,該冷處理還是直接打罵,最正確的方法可一試
    如果孩子撒潑哭鬧,身為家長的你,會怎麼處理呢?這個狀況,恐怕是每一個帶娃的寶媽都會常常遇到的吧。 而大家的處理方式,也不外乎三種:一是用暴力解決,二是漠視孩子的行為,採取冷處理,還有一種就是由著孩子的脾氣勸解。
  • 孩子總愛哭鬧、發脾氣,比起說教,家長更要懂得讓孩子「共情」
    在養育孩子過程中,相信很多家長都會遇到孩子哭鬧、發脾氣的情況,面對這種情況,多數家長會給孩子講道理,讓孩子明白不應該哭鬧,不能亂發脾氣,但是這種說教式的教育,對孩子卻是微乎其微,根本沒有多大的效果。
  • 當孩子用哭鬧要挾你,這樣做比你吼他100句都管用
    不想被孩子的哭鬧要挾,卻又不能妥協,不能打罵,於是很多媽媽們採用了一個看似有效的辦法:不理會,直接走掉。 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冷處理,但是冷處理不是冷暴力。 最近看到一個視頻。
  • 4歲孩子喜歡撒潑哭鬧?每個進入「秩序敏感期」的孩子都「霸道」
    文 | 小微爸爸育兒課堂(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孩子變得任性喜歡撒潑哭鬧,別擔心,這只是孩子進入了「秩序敏感期」,家長要學會正確引導,讓孩子不再「霸道」。我家孩子4歲了,但還是一個不「講道理」的孩子。
  • 「情緒勒索」是孩子的慣用手段,為避免掉坑,父母要學會適時冷落
    孩子知道父母的心很軟,只要在公共場合哭鬧,大人覺得丟人,便會滿足他的要求;孩子知道自己哭得厲害甚至自殘,大人會心疼,因此之前犯的錯誤都可以既往不咎。可以說,情緒勒索是否有效,直接取決於家長的態度。「冷處理」是相對「熱處理」而言的,所謂的冷不是冷落,而是家長堅持原則,不因孩子哭鬧而妥協。可以說,這只是一種堅定的態度,好讓孩子明白,現在他哭鬧和摔東西的宣洩行為並不能解決問題。那麼,正確的「冷處理」應該具備什麼樣的特點呢?
  • 家長對孩子自我評價的影響,家長應正確認識、評價孩子
    他們當中有的對孩子要求過高;有的對孩子溺愛過多;也有的任其發展;而更多的家長只重視智力開發,忽視了幼兒個性品質和行為習慣的培養,缺乏對孩子足夠的認識。因此,指導家長正確地評價幼兒的工作非常重要。1.指導家長樹立全面育人的觀念。針對幼兒教育的特徵,教師必須讓家長了解教育幼兒的相關知識。
  • 3歲孩子叛逆期,家長如何正確疏導?
    孩子想做的,家長常常阻攔,孩子便有了反抗的情緒。在父母看來,這便是孩子的叛逆期來了,殊不知這是孩子開始成長了。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在孩子的性格培養過程中,幼兒時期尤為重要。那我們如何在孩子的3歲叛逆期時正確的疏導呢?
  • 孩子在公共場合哭鬧,智慧父母不吼不叫,3招就讓孩子安靜下來
    編 輯:柔山 不知道各位父母有沒有這樣的發現,孩子們一天天長大,而我們對於孩子哭鬧的忍耐度也慢慢的下降,尤其是孩子已經具備了語言能力的時候。 孩子只是一味的哭鬧,也不說話,父母的忍耐力開始急速下降,尤其是在公共場合的時候。 還有的家長為了讓孩子長記性,起到教育目的,看到孩子在公共場合哭,也不予理睬的做法是正確的嗎?
  • 孩子遇到事情總是又哭又鬧,家長應該怎麼管?
    面對哭鬧的孩子,不斷有路人側目。媽媽覺得難堪,也開始對孩子大聲責罵。這時,男孩不但沒有因責罵停止哭泣,反而躺到地上,鬧得更厲害。孩子用哭鬧的方式解決問題,是不少家長司空見慣的場景。這時,家長常見做法有兩種:其一,如奇妙老師所見,對孩子進行責罵;其二,因孩子哭鬧而心軟,輕易答應孩子的要求。其實這兩種處理方式都沒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對孩子進行責罵,會使孩子壓抑自己的情緒,遇到問題不敢開口求助;而輕易滿足孩子的需求,會使孩子越來越嬌慣。
  • 孩子哭鬧不止,「哄」並不能解決所有問題!
    孩子哭鬧不止,因為小事發脾氣,單純靠哄並不能解決所有問題!孩子哭鬧,家長的首要任務並不是立馬去哄孩子,而應該嘗試了解孩子哭鬧、發脾氣的原因,然後對症下藥,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媽媽都遇見過下面的情形。
  • 孩子發脾氣時,家長講道理不管用,學會正確溝通效果事半功倍
    但如果家長只是一味地講道理,那麼時間久了,甚至會讓孩子和家長之間產生隔閡,認為家長對待自己冷冰冰的,一點都不理解自己。 3)孩子不理解家長的意思 有些家長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會給他們講道理,甚至孩子還沒學會走路,家長在教育的時候,就已經採取了講道理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