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約為什麼尋求「重返太平洋」?因為它完全服從於美國

2020-12-15 火星方陣

作者:王德華

隨著美國和歐洲的影響力逐漸減弱, 「冷戰後代」北約試圖重新定義自己,成為全球參與者。問題是,北約甚至沒有能力踏入戰場。

北約秘書長斯託爾滕貝格本周在一個視頻中告訴觀眾,雖然北約「聯盟」並不把中國視為新的敵人」,但它必須準備應對中國日益增長的軍事和經濟力量。他強調說,從俄羅斯到到虛假信息,再到中國的崛起,新冠肺炎以我們難以想像的方式改變了我們的生活,。

滕貝格用西方非常熟悉的語言,捍衛著自1945年以來一直存在的戰後秩序,北約組織就是為了維持和捍衛這種秩序。幾十年來,這一秩序以美國和歐洲的地緣政治現實為核心。最初認為蘇聯是威脅,而且需要遏制它。1991年蘇聯解體後,北約繼續玩同樣的遊戲,用新的俄羅斯威脅取代蘇聯的威脅。

然而,世界變了。中國通過改革開放成為全球經濟的發動機,決定了全球經濟的速度和規模。過去10年,中國一直在實施「一帶一路」倡議 。通過「一帶一路」建設,中國的經濟觸角延伸到第三世界的每一個市場。中國在獲取自然資源的同時,也向世界提供需求的產品。

同時,中國還利用「一帶一路」將影響力擴大到南亞、中東、非洲,以及最令美國擔憂的歐洲。目前,「一帶一路」已在希臘、葡萄牙和義大利落地生根,中國還與德國進行更多的合作談判。

隨著中國經濟影響力的擴大,軍事力量也出現了類似的擴張。中國在南海建造了許多人造島嶼,這些島嶼已經變成了保衛「九段線」的軍事哨所,利用它來維護在南海的領土主張。

中國軍力在南海的擴大,被西方威脅,因為這些島嶼處於戰略航道上,它連接日本、韓國等東北亞國家與世界其它地區。美國一直在與這些國家合作,挑戰中國在南海的地位,導致中美在該地區經常發生對峙。

正是這種軍事緊張局勢的加劇,推動了斯託爾滕貝格的轉向太平洋戰略。斯託爾滕貝格在發言中說:「軍事力量只是答案的一部分,「我們還需要在政治上更多地利用北約。」

北約已經從一個純粹的防禦聯盟,轉變為軍事侵略聯盟。在20世紀90年代後,它先後入侵南斯拉夫、伊拉克、阿富汗,對利比亞進行政權更迭。斯託爾滕貝格在談到他的轉向太平洋戰略時說:「這是一個全球性的戰略。」「北約唯一知道的存在就是軍事存在,這就引出了一個問題,為什麼北約會尋求在太平洋與中國接觸。」

《今日俄羅斯》評論稱,答案在於,北約幾乎完全服從於美國的國家安全利益。美國軍方在南海被中國打得措手不及,無法對中國的地區實力投射做出切實可行的軍事回應。

為了更好地應對中國帶來的軍事挑戰,美國海軍陸戰隊正在進行重大的組織變革,而這一變革將需要數年時間,需要地區盟友的支持,而這些盟友近年來被川普政府搞得傷痕累累。

斯託爾滕貝格的轉向太平洋戰略不過是一面「假旗」,試圖利用北約的旗幟作為保護傘,拉攏地區夥伴。否則,這些夥伴可能會畏縮不前,因為美國這個盟友是不可預測的。

然而,北約聯盟的脆弱和政治不穩定,破壞了施託爾滕貝格的太平洋支點計劃。就在斯託爾滕貝格發表講話的同時,川普宣布從德國突然撤出9500名美軍。這一決定沒有徵詢北約盟友的意見,動搖了北約的核心。

就目前而言,「重返太平洋戰略」仍不過是一個模糊的概念,是一個有缺陷的聯盟在最後關頭的失敗努力,這個聯盟迫切希望在變化的世界中發揮作用,但卻被自身系統性的失敗所拖累。北約呼籲「志同道合的國家」站起來對抗中國的崛起,不過是為了獲得全球影響力做出的孤注一擲。

相關焦點

  • 聯手美國北約出手
    俄海軍持續演習 根據烏克蘭方面報導稱,北約將繼續在黑海建立軍事力量。北約聯盟秘書長延斯·斯託爾滕貝格在布魯塞爾的一次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北約聯盟秘書長斯託爾滕貝格說,黑海地區對北約仍然很重要,因此聯盟特遣隊的存在只會增加。他同時回憶說,北約有幾個國家擁有出海口,這指的是土耳其,保加利亞和羅馬尼亞。
  • 英法德三大強國重返印太,美國組團,軍事包圍圈初見規模
    這是要組團的節奏,英國法國兩個歐洲大國宣稱,兩國海軍和航母要重返亞太。近日德國也表達了同樣的呼聲,當地時間12月13日,德國女防長卡倫鮑爾聲稱,德國會派遣一艘軍艦前往印太地區,參加美國主導,日本和澳大利亞共同參加的多國軍事演習。問題來看,德國為什麼突然轉向,也要來蹚渾水呢?
  • 「亞洲小北約」還沒搞成就要解散?還沒等中國出手,莫迪就認慫了
    據環球網10月21日報導,印度、美國、日本、澳大利亞將聯合舉行「馬拉巴爾」海上軍演,並且印度還發表聲明「四國將共同打造自由開放的印度-太平洋地區,致力於建立基於規則的新國際秩序」。此消息一出,引起各國廣泛關注。外界紛紛猜測,這場軍演就是故意演給中國看的。難道這場演習會成為「亞洲小北約」的起始點?
  • 美日印澳海上聯盟正式開幕,想要打造亞太版「北約」?各懷心思
    他們為什麼要這樣說呢?相信大家都聽說過美國的亞太戰略,也一定聽說過所謂的太平洋三大島鏈,如果這四國形成同盟那麼將對中國形成巨大威脅。亞太戰略其實就是美國利用中國周邊的個別國家對中國發展的疑慮,用以加固美國在亞太地區的戰略地位。而所謂的島鏈一詞其實最早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所提出,因為它不僅僅有地理上的重要意義,在政治軍事上也有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
  • 歐洲國家來西太平洋包圍中國?它們就是給美國跑龍套的
    歐洲國家被華盛頓帶到西太平洋來,目的是充實美國亞太聯盟體系。它對中國肯定不利,因此中方需要高度重視,防止它不斷做實。位於神奈川縣的美海軍橫須賀基地,是美國本土以外唯一部署了美國航母的基地。以長崎縣佐世保基地為據點的兩棲攻擊艦「美國」號,其搭載的F-35B隱形戰機隸屬於山口縣巖國基地,因此可以說日方完全具備接納英航母和艦載機的基礎。
  • 「亞洲小北約」?美日澳印「四國聯盟」針對中國
    「馬拉巴爾」系列海軍演習始於1992年,最初是印度和美國之間的雙邊操練,日本在2017年加入,並成為永久成員。據「美國之音」20日報導,澳大利亞曾在2007年參加該演習,在遭到北京強烈反對後,坎培拉方面至今已經13年沒有重返「馬拉巴爾」演習了。報導還稱,近年來,澳大利亞也表示過願意參加演習,但印度方面因為「擔心北京的感覺」,沒有同意。
  • 美針對中國的「太平洋威懾計劃」將不攻自破
    這恐怕不是美國希望的看到的局面,更不是歐洲盟友希望出現的局面。目前,北約成員國外長達成共識,明確了對俄戰略,那就是「遏制第一、接觸第二」。這意味著將對俄羅斯施加強大的壓力。雖然還沒有最終確實如何針對中國,但合作似乎還是主要意向。全面對抗基本上不可能。實際上,歐盟就是想把美國拉回歐洲或大西洋。對美國的太平洋威懾計劃不會感興趣。
  • 日本和韓國作為美國的盟友為何沒有加入北約?
    北約是目前全球最大的軍事集團組織,現有成員國30個,主要分布在歐洲和北約。有很多人比較好奇日本和韓國跟美國的關係非常好,為何美國不讓這兩個國家也加入北約。一旦日本和韓國加入北約,那麼北約在全球的軍事力量和軍事布局將得到增強,今天銘蘇先生就給大家簡單分析一下為何日本和韓國沒有加入北約。
  • 北約正式內訌,美國再次對重要盟友下狠手,俄羅斯伊朗火上澆油
    前段時間,一向與美俄保持友好關係的印度,因為軍火問題,一次性將世界兩個大國全部激怒,美國更是放話稱,要是繼續俄羅斯合作,引進關鍵裝備,將不排除動用制裁的手段加以阻止,沒想到,印度這邊剛收到制裁警告沒多久,北約另一個重要盟友也遭遇了同樣的境遇,被美軍下達嚴厲制裁命令,這到底發生了什麼?
  • 為什麼北約不敢招惹這國?俄專家說出真相:它有最大底牌
    北約組織在美國帶領下經常舉行針對別國的軍事演習,但是強大如北約為什麼不敢隨意招惹中國?北約組織有哪些軍事行動?北約是美國與西歐主要國家為實現防衛協作而建立的一個國際軍事集團組織,擁有大量常規軍隊和核武器,屬於西方重要軍事力量之一。作為北約組織的「老大」,美國為了維護自己在世界上的霸權,經常和其他成員國聯手舉行軍事演習、幹涉別國內政,極大影響到了國際整體安全局勢。
  • 「關注」張弘:烏克蘭成為北約「能力增強夥伴」
    可見,北約「夥伴」除了沒有北約集體防禦條款的保護外,可以完全分享北約在信息情報、軍事演習、地區幹預和培訓後勤等多個方面的軍事資源,幾乎等同於擁有北約成員國地位。烏克蘭與北約關係進入新階段自2014年烏克蘭危機爆發之後,烏克蘭一直積極尋求加入北約。
  • 北約「內訌」?美國要制裁盟友土耳其,土方揚言反制
    美國正式宣布要制裁北約盟友土耳其「葫蘆裡賣的什麼藥」?△ 伊斯梅爾·德米爾土耳其和美國同為北約成員國。俄羅斯去年向土耳其交付S-400防空系統。土耳其強調,這一俄制武器裝備「不會與北約系統整合,不會威脅盟友安全,希望與美方設立聯合工作組化解爭議」。
  • 北約分崩離析,土耳其遭美國制裁,埃爾多安怒罵:北約算什麼聯盟
    自從川普成為美國總統之後,美國和歐盟之間的關係就開始變得愈發微妙起來,甚至在以俄羅斯為目標的北約內部,亦是雲譎波詭,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應該是埃爾多安所領導的土耳其,自從上臺之後,埃爾多安便和美國暗中地較起勁來。
  • 唯一沒有美國駐軍的歐洲強國,完全不聽號令,美國也無可奈何
    二戰結束後,美國奠定了在歐美國家中的絕對領導地位,為加強對歐洲的控制,也為防禦蘇軍,美國在歐洲各國中都設有駐軍,包括前世界霸主英國。數據統計,美國在歐洲大約有6萬名駐軍,其中德國有2.5萬人左右,英國、義大利各有1萬人,土耳其、比利時、西班牙、葡萄牙、希臘有1000人左右,基本覆蓋了歐洲所有強國。
  • 警惕亞洲版北約落地!日本澳洲軍事同盟後,美日宣布聯手遏制中國
    同時,菅義偉還在亞太地區尋找盟友,尋求所謂的「遏制中國」。 據美軍《星條旗報》報導,近日,日本首相菅義偉和美國海軍陸戰隊司令進行了一次短暫會晤,結束後,雙方發布了一份聯合聲明,表示會保持強大的軍力,以遏制中國在西太平洋地區的「野心」。
  • 為什麼說越南和菲律賓永遠不可能加入北約?
    眾多的組織當中,北約可以算得上是一個聯合組織中的典範。北約就是歐洲和北美洲的國家,為實現防衛合作而成就的一個地方性的防衛協作組織,其主要的目的就是為了進行軍事方面的聯合。當然最早時期北約就是拿來進行防衛蘇聯的,只不過後來越來越變成了一個軍事合作的聯合共同體。在其內部組織成員當中不包含的就是越南和菲律賓。
  • 北約果然內訌了!美國發出的最後通牒,被埃爾多安當成笑話
    北約的成員國之間就是因為存在共同的利益才會在一起,但是並不代表他們在所有的事情上面就要保持高度一致的意見。土耳其就是這些國家中的一個,作為其中的一員,土耳其在做決定的時候並沒有完全的順從其他的國家。就在不久之前土耳其和俄羅斯進行了合作,購買了俄羅斯的S400。
  • 美國宣布制裁北約盟友土耳其 銳評:殺雞儆猴
    梁永春:由於土耳其此前購買俄羅斯的武器,美國已經向它斷供了F-35戰鬥機,現在又要全面停止武器供應。土耳其是北約國家,它的軍隊就是以美式武器裝備為主體的,比如,它現在還有240架F-16戰鬥機,斷供之後,新的武器來源怎麼辦?舊的武器要升級改造怎麼辦?這些問題對土耳其來說,都是十分嚴重的。另外就是貸款問題。
  • 美國在全球有哪些盟友,北約、五眼聯盟,一文知曉
    紐西蘭則負責南太平洋地區國家的情報。加拿大負責監聽南美洲地區。區域的劃分只是粗略的監聽範圍,五眼聯盟隨著發展,情報共享的範圍逐漸擴大還包括軍事情報、人工情報、地理情報等等。北約北約是二戰後馬歇爾計劃在軍事領域的延伸,是以美國為首的歐洲以及北美洲的軍事防務體系,北約的軍事開支佔世界軍事開支百分之七十以上。北約的條約第六條規定,一旦確認成員國受到的攻擊,其他成員國將作出即時反應。
  • 美國制裁土耳其,正好中計,土耳其可趁機退出北約、加入上合
    截至20世紀70年代末,北約和美國在土耳其擁有61座軍事基地。據說美軍對蘇聯的軍事情報,有大量是由在土耳其的軍事基地裡的美軍搜集的,因為土耳其是對抗蘇聯的北約前沿陣地。冷戰結束後,蘇聯解體,美國一超獨霸,開始利用土耳其作為美國遏制俄羅斯和徵服中東、中亞的軍事基地。在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敘利亞戰爭中,美軍都利用了在土耳其的軍事基地,作為戰爭的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