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老話說得好,是知人知面不知心。要想看清楚一個人,實在是不容易。尤其是當今社會。由於我們人類屬於社會性的動物,所以不管是任何人,都不可能完全脫離群體而獨立存在。正因為如此,生活在集體社會的每一個人,都有必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去與別人做溝通交流。而從目前的情況來看,較能突出人的這一表現的方式,無疑就是參加飯局與別人聚餐了。
本文我們想給大家介紹的內容,就跟參加飯局與別人聚餐有關。要知道,跟別人聚餐時,有兩種人是我們一定不能小瞧的。因為他們看起來好像非常普通,但是實際上,卻一個比一個厲害。
一、總愛買單的人。
生活在集體內的大部分的人,即便是有足夠強悍的經濟實力,也不會很樂意去經常為集體聚會買單。因為在他們看來,這種時候誰買單誰就是傻子,而誰能變著法子不買單,則更能突顯出誰更精明來。
甚至每每在「逃單」成功後,他們還暗暗在心裡嘲諷那些付諸行動去買單的人太會裝,並安慰自己,讓自己覺得自己是為了滿足對方裝大款的欲望才會委屈地不去主動買單的。那麼問題來了,那些參加聚會總愛去主動買單的人,就真的都是為了在朋友面前充排場嗎?其實,事情並沒有我們想的那麼簡單。
有些人會這麼做,固然有可能存在上述心理。但是這並不能說明,所有這樣做的人都抱有這樣的心理。要知道,有些經常愛買單的人之所以會這樣做,原因主要有兩個:第一個原因是因為他們夠豪爽,不愛在吃飯花的這些小錢上斤斤計較;
第二個原因是因為他們能屈能伸,明明知道經常這樣做可能會出錢不討好,但起碼在自己有需要幫忙的時候,他們能理直氣壯地向那些「佔過他們很多次便宜的朋友」開口尋求幫助。到了那個時候,出於吃人嘴短的緣故,佔過他們很多次便宜的人在明顯能夠幫得上忙的情況下,又怎麼好意思直接開口拒絕呢?
所以說,不管在飯局上經常主動買單的人是出於豪爽的緣故,還是出於能屈能伸的緣故,反正將來有一天,他們總能找到機會將自己在飯局上失去的東西以數倍的方式從那些曾經跟他們一起吃過飯的朋友們的身上找補回來。而且即便他們的那些朋友氣得牙根直痒痒,也根本沒有辦法說出他們的不是來。
這種人才算是真正精明和厲害的人,他們成功就成功在沒有像跟他們一起參加飯局的朋友那樣犯下因小失大的過錯,而頗懂得如何以極小的成本來為自己謀得更大的利益。當然了,這種利益只能用長遠目光來審視,存在較大的偶然成分。而並不能說他們就是為了得到更大的利益,才去做主動買單的舉動。
二、做事多卻很少說話的人。
相信大家在飯局上肯定都遇到過這樣的人:他們在整個聚餐過程中都很少說話,只知道默默為大家服務和乖乖吃自己喜歡吃的食物。看起來好像非常無趣可憐,但是實際上,他們跟那些愛買單的人一樣,也算得上是擁有大智慧的人。
首先,因為他們自身往往都擁有非常強悍的能力,且私下裡都擁有令人矚目的成就,所以他們根本不屑於在聚會時巴結任何人,而更樂意以成功人的視角來觀察飯局上出現的人的品行。
其次,相較於那些喜歡動嘴說的人而言,他們更喜歡立即採取必要的實際行動。因為在他們看來,有些時候行動明顯要比說話更具有說服力和更能突顯出一個人的能力來。他們寧願以低調的方式同別人比拼實力,也不屑於以高調的方式來譁眾取寵。正因為如此,這些人在私下裡才擁有更為令人震驚的實力。
當然了,也並不是說所有符合這一特點的人都擁有令人矚目的成就。但可以肯定的是,所有符合這一特點的人,你都不該輕易去招惹。要知道,即便一個在聚會上沉默寡言的人在私下裡沒有擁有很強的實力,他往往也會擁有較強的報復心理。萬一你招惹上他,後果會有多慘,那可就不得而知了。
因此,根據老一輩人給我們流傳下來的識人術(即飯局上有上述這二個特徵的人,往往很不簡單,不要小瞧了)來看,我們要想不給自己惹麻煩,那就最好能夠注意在飯局上好好觀察一下來參加聚會的各位的情況。在古代,老一輩的祖先留下了他們所認為看清人的技巧,有些甚至是吃飯時的一些舉手投足,也能大概率地展示一個人。
千萬不要小瞧了任何一個人,更不要過分誇大自己的實力。否則的話,日後吃大虧的只能是我們自己罷了。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參加飯局時一定要注意提前搞清楚狀況,最起碼要將流程和人員情況先摸清才行。只有這樣,我們才不容易在這個時候出醜,更不容易讓自己在這個時候錯失了某些寶貴的機會。(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