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20 15: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當前
脫貧攻堅已到了
決戰決勝、全面收官的
關鍵階段
打贏脫貧攻堅戰
離不開每一個
撲下身苦幹實幹的身影
今天
小E要給大家介紹
中國電子馮雲的故事
他是扶貧幹部
更是麻陽村、前豐村
當地鄉親的貼心人
……
「為老百姓辦實事、辦好事」
2018年3月,來自中國電子旗下中國振華的馮雲告別家人,背上行囊,前往銅仁市松桃縣甘龍鎮麻陽村任駐村第一書記。他說,「在2018年1月之前,『精準脫貧』對我來說是一個比較陌生的名詞,當時領導對我說組織上準備安排我去駐村,我大腦根本沒作任何反應,立馬回答道,既然組織相信我,我堅決服從組織安排。」
家中一對兒年幼的兒女是馮雲最放心不下的,而全力支持他工作的妻子,則是他安心駐村的最堅實後盾。到麻陽村後,馮雲立刻進入了狀態,組織全體村幹部召開村級脫貧攻堅動員會,統一幹部思想,樹立按時打贏脫貧攻堅戰的信心和決心。「作為駐村第一書記,不忘初心,把鄉親們的困難和村子的發展掛在心上,竭盡全力為老百姓辦實事、辦好事,就是我最大的心願。」馮雲說。在麻陽駐村的多個日夜裡,他走村入戶,到老鄉家裡拉家常、宣傳扶貧政策、幫助解決困難,用實際行動贏得了鄉親們的支持和認可。2018年7月,馮雲獲得甘龍鎮「優秀駐村第一書記」稱號。
2019年3月,中國電子定點幫扶村調整至黃板鎮前豐村,馮雲也隨即調任前豐村駐村第一書記。到前豐村後,他立刻與村委班子深入溝通協調,強化村委組織建設及黨員、群眾骨幹隊伍建設工作,制定村規民約,同時努力提升鄉村治理水平,籌集資金改造村委會陳舊設施、建設黨員活動室、改善全村的基礎設施條件,經常是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親自參與到人居環境改善的建設施工隊伍中。
經過一年的努力,前豐村的人居環境有了極大改善,老鄉們喜笑顏開。村民都說,「馮書記來了後,給我們改善了居住環境,現在基本上每家每戶院壩、屋後、連戶路都進行了路面硬化,我們出行很方便。」
出身農村的馮雲,深知只有與鄉親們打成一片,了解鄉親們的實際情況,才能對症下藥、精準施策,實現早日脫貧。兩年多來,馮雲走訪了麻陽村、前豐村共580戶人家,熟知了530戶的具體情況。通過面對面的溝通交流,他鼓勵貧困戶要堅定脫貧信心,依靠勤勞的雙手,把日子過好。
「不幹則以,幹就要幹好」
馮雲明白,幫助村民實現真正的脫貧,必須由「輸血」向「造血」轉變。前豐村全村188戶,總人口667人,其中300餘人外出務工,現有村集體經濟32000元,屬三類貧困村。他調研了解前豐村後發現,要突破發展瓶頸,解決深層次矛盾和問題,根本出路在於創新。於是他著手制定發展規劃,謀劃可行項目,說服村幹部一起幹,勸說鄉親們跟著幹,爭取上級部門支持幹。
一直以來,前豐村的經濟來源主要依靠傳統農業種植和外出務工,村裡沒有任何產業項目。馮雲組織前豐村村支兩委幹部進行大量前期市場調研,結合村子的實際選擇了蛋雞養殖項目。2020年7月,由中國電子和中國振華投入幫扶資金85萬元,村集體自籌資金15萬元建設的可容納1萬6千羽蛋雞的蛋雞養殖項目正式竣工。從項目選址建設,到選購優質雞苗,再到打通銷路的全過程,馮雲帶領村幹部和貧困戶一起做。他把蛋雞項目看作自己的事業,對每一個養殖細節嚴格把關,把學習到的養殖技術手把手傳授給飼養員。
截至目前,引進的10000羽蛋雞,已陸續進入豐產期,預計將實現年利潤50萬元,通過養殖項目,村集體經濟得以壯大,貧困戶變成了飼養員,實現了精準脫貧。馮雲說:「不幹事,不知道幹事的難,尤其在鄉村基層幹事更難。可是,再難也要上!用好產業扶貧資金,發展產業扶貧,增加村集體收入,實現精準脫貧,帶領群眾致富,是我的職責所在。」
雷鋒日記有言,釘子有兩個好處:一個是擠勁,一個是鑽勁。畢業於貴州大學集成電路工程碩士專業的馮雲對學習和工作都有著一股「釘釘子」的精神。「不幹則以,幹就要幹好,如果我幹不好,就有愧於黨組織對我的信任,就是對全村老百姓的不負責。」馮雲說。
馮雲只是
眾多扶貧工作者中的一員
在扶貧戰線上
還有許多像他一樣
不忘初心、心繫群眾的同志
他們是普通人
也是英雄
讓我們為他們點讚
通 訊 員| 國 婧
編 輯 | 黃 玲
審 核 | 王會楠
來 源 | 中國振華
原標題:《「致敬,奮鬥者」馮云:我願做扶貧戰線上的一顆「螺絲釘」》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