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處印象派,莫奈們到底幹了啥?|繪畫|藝術|古典主義_網易訂閱

2021-01-07 網易

2020-12-09 14:23:14 來源: 我們愛藝術

舉報

  

  總有人問我:

  印象派究竟顛覆了什麼?

  。。。

  

  從橘園美術館

  到巴黎的奧賽美術館

  

  」Monet created what he saw.

  Van Gogh created what he felt"

  從莫奈的瞬間印象

  到梵谷的精神至上

  

  印象派究竟顛覆了什麼?

  才能具有如此大的魅力

  成為古往今來影響最深遠的藝術流派

  。。。

  

  我們先看看印象派之前的畫作

  。。。

  從文藝復興

  波提切利的

  《春》

  

  到拉斐爾的

  《雅典學派》

  

  從巴洛克的

  魯本斯

  

  到洛可可

  華託的

  《朝發西苔島》

  

  從古典主義

  達維特的

  《掠奪薩賓婦女》

  

  到寫實主義

  庫爾貝的

  《畫室》

  

  甚至印象派的先驅

  浪漫主義德拉克洛瓦的

  《自由引導人民》

  

  不論從什麼角度欣賞

  都能知道這是幅「畫」

  也能看出畫的到底是什麼

  。。。

  
我們再看看

  印象派之後的一些作品
立體主義奠基人Georges Braque

  Femme Lisant《女孩肖像》 1911

  

  從題目看應該是幅小女孩的肖像

  好吧我也是醉了

  。。。。

  
再看看Braque

  立體主義之前的代表作

  Paysage à La Ciotat 1907

  

  依稀可以辨識出

  印象派的影響

  還有

  抽象主義代表人物 Kandinsky

  在轉向抽象派過渡時期的作品

  

  很有印象派點彩畫風的感覺

  。。。

  所以

  正因為有了印象派的存在

  顛覆了畫作如照片般寫實的標杆

  我們才會欣賞到後期

  抽象起來的Kandinsky

  

  說句本末倒置的話

  如果沒有印象派的革新和承上啟下

  直接讓你欣賞野獸派的

  馬蒂斯

  

  表現主義的

  蘇汀

  

  立體主義的

  畢卡索

  

  極簡主義的

  蒙德裡安

  

  抽象主義的

  米羅

  

  超現實主義的

  達利

  
抽象表現主義的

  羅斯科

  

  你可能就在心裡OS了:

  拜託

  這也能叫做畫?

  。。。

  

  好吧

  既然印象派是藝術史上

  承前啟後的重要一環

  我們就先退回到它形成的時代

  

  19世紀初期的歐洲

  正在工業革命的催化下蓬勃發展

  

  城市晉升為新藝術的沃土

  新興的中產階級躍升為社會主流

  帶來了全新的休閒文化生活

  

  

  但那時的藝術卻仍然

  沿襲著百年前的套路

  題材不是歷史神話

  

  就是宗教傳統

  

  繪畫的程式

  也基本以講述故事為線索

  

  畫家多出自於皇家美術學院

  有著深厚的素描基礎

  

  畫風嚴謹細膩

  一絲不苟

  

  即使描繪自然

  也帶有理想主義的色彩和定式

  

  看似完美的同時

  日益矯揉造作、落入俗套

  

  1831年攝影術的發明

  對以「畫的像」為目標的繪畫方式

  無疑是轟然一擊

  

  傳統藝術變的無路可去

  不得不重新思考

  繪畫新的定位和表達方式

  

  正是在這樣的歷史時期

  "印象主義"

  作為全新的城市藝術風格

  一躍登上了藝術史的舞臺

  

  然而風格的迭代

  似乎總是困難重重

  印象派的開場也並不光鮮

  。。。

  試想

  你花了一年時間

  精心準備一幅沙龍作品

  

  

  對方遞交的畫作卻是這樣

  

  這樣的

  

  你估計也會暴跳如雷吧?!

  

  因此

  最初的幾次印象主義畫展

  所造成的震撼效果

  是任何藝術革新都無法相比的

  

  印象主義的一氣呵成和無拘無束

  被視為挑釁

  

  1874年反官方沙龍展中

  評論家甚至嘲諷莫奈的《日出印象》

  筆觸凌亂,有如草圖

  戲稱只畫出「Impression」(印象)

  「印象主義」之名不脛而走

  

  

  但是

  沒有量變的積累就沒有質變的爆發

  作為西方藝術史最偉大的變革

  印象派究竟顛覆了什麼?

  讓傳統繪畫忍無可忍

  卻又義無反顧的攀上藝術史的巔峰?

  

  1.主題

  「畫什麼不重要,重要的是怎麼畫」

  
傳統繪畫

  都十分重視作品的內容情節

  古典主義

  喜歡宗教和歷史

  

  浪漫主義

  熱愛文學故事和異國風情

  

  現實主義

  則力圖描繪時代和社會

  

  似乎再精心描繪的畫作

  脫離了深刻的主題

  也變的毫無意義

  

  印象派繪畫

  則對這類主題情節的描繪

  毫無興趣

  

  他們深刻的認識到

  藝術以豐富的感官為交流的基礎

  文學通過語言文字訴諸思想

  音樂通過旋律節奏訴諸聽覺

  美術則通過色彩線條訴諸視覺

  繪畫的情節性、故事性屬於文學功能

  

  
因此印象派單純的追求

  色彩這一藝術形式

  關心色彩線條給視覺造成的印象和刺激

  關心「怎麼畫」而不是「畫什麼」

  

  創作的靈感

  通常是眼前的瞬間印象

  

  甚至生活中不經意的一瞥

  

  因此

  那些不厭其煩的乾草堆

  

  還有

  有如複製黏貼般的教堂

  也就不足為奇了

  。。。

  
印象派

  對形式的探索和對繪畫性的追求

  是藝術史無前例的巨大解放

  使藝術表現手法

  變得前所未有的豐富和自由

  

  2.語言

  「物體不是繪畫的對象,光色才是」

  

  印象主義意識到潛藏在自然表象中

  視覺的真實性

  
認為色彩是介質對光線的反射

  一切物象都不過是傳達光和色的媒介

  是不同光照和色彩的瞬間定格

  它本身的意義是次要的

  

  光和色是景物形、意、美的藝術起點

  這種觀念始終支配著印象派的創作

  將自然法則與藝術觀點結合

  用光色的組合效果取代物體的實在描繪

  

  

  光線與物體間敏感而微妙的變幻效果

  是印象派不斷追求的視覺體驗

  使繪畫成為光影、氣氛和色彩

  瞬間融合之作

  

  

  

  在徹底拋棄對傳統固有色觀念的基礎上

  印象派吸收了光線,瓦解了結構

  放棄了素描和線條

  

  

  散塗的筆觸急驟地湧上畫布

  少了幾分清晰和明確

  卻增添了動感清新的魅力

  

  

  如果

  將古典油畫同印象派作品並置

  你會為印象派在色彩上的成就而驚嘆

  

  那光和色變幻的無窮魅力

  色感豐富且韻律和諧

  

  是自然和人為創造的奇蹟

  

  3.表現

  「重要的不是畫上的色彩,

  而是你眼中的色彩」

  

  瞬間壓倒長久和永恆

  每個片段都是稍縱即逝的華彩瞬間

  

  

  印象派首先想表達就是這種獨特的體驗

  強調現實不是存在,而是變化

  不是狀態,而是過程

  每幀畫面

  都是恆動存在過程的瞬間凝固

  都是對立遊戲中達成的脆弱平衡

  為了靈活快速的捕捉這種眼前的

  「瞬間影像」

  印象派堅持在戶外不打底稿直接作畫

  

  用短促而有力的筆觸

  取代學院派強調的素描和線條

  

  戶外寫生一旦完成絕不修改

  

  同時竭力突破一成不變的 「固有色」觀念

  力求捕捉物體在特定時間內

  自然呈現的瞬息色彩

  

  發明出一種符合光學原理的

  全新繪畫語言

  即依據色調而非題材本身來處理畫面

  

  為了呈現動態變幻光色的斑斕絢麗

  採用小筆觸原色並列重疊的手法

  不經調和的互補純色直接點彩畫布

  

  奔放的筆觸和沒有調和的色彩

  自然經由人眼

  混合出與眾不同的明亮色塊

  

  空間糅合的效果

  形成對比強烈的新畫風

  使色彩在強烈視覺衝擊中

  產生新的和諧

  具有透視和氛圍感的「光色」技法

  令人耳目一新

  

  那些塗抹在畫布上稍縱即逝的光點

  那看似不經意地一瞥

  和蜻蜓點水般的再現

  定格了無數飄忽遊移的明暗瞬間

  

  那些由形成和消逝構成的動態畫面

  留住了一個動蕩而充滿活力的現實世界

  

  四.審美

  "理智"不是藝術的追求,「感覺」才是


  一直覺得

  印象派的思想和中國傳統文人畫趨同

  並不講究形似和比例

  而在強調感覺意境

  印象派以光色的辯證表現形/意和美

  把閃爍的陽光和微妙的陰影引入畫面

  使得繪畫變得清新明麗、生機盎然

  

  

  對印象派而言

  光和色

  是最基本的繪畫語言和藝術要素

  

  

  是快速跳動的音樂旋律

  和舒緩流淌的文化符號

  

  印象派捕捉光影與大氣間的微妙變化

  把握瞬間的視覺印象與感官氣氛

  用純粹的個人觀察真實地再現感受

  

  讓眼睛離開一段距離從整體上看畫作

  你會感到在鬆散自由的輪廓下

  畫面是如此的新鮮蓬勃而跳躍生動

  

  而仔細揣摩畫作中的每一個部分

  奇特色點又組合出饒有趣味的視覺迷宮

  

  。。。

  「印象主義」

  可能只是幾個世紀以來

  循序漸進的非清晰化過程中的最後一步

  

  這個前所未有的大膽跳躍

  使繪畫表現變得越來越不清晰

  對現實的關係越來越複雜

  

  如今印象主義

  已成為視覺世界最重要的組成元素

  我們已經無法想像

  當初公眾面對亂七八糟的色塊、色點

  曾是多麼的茫然無措

  

  但毫無疑問

  在繪畫史所經歷的辯證過程中

  在動與靜、線條與色彩

  抽象秩序和有機生命的替換過程中

  印象主義是生機勃勃的發展趨勢的高峰

  意味著中世紀以來靜態的世界圖景

  徹底瓦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從倫勃朗到莫奈—歐洲繪畫500年」展覽擷英
    廣東省博物館從美國印第安納波利斯藝術博物館引進「從倫勃朗到莫奈—歐洲繪畫500年」展覽。展覽於2020年1月10日至5月5日在廣東省博物館展出,所有展品均為首次來到中國內地展出。展覽精選出的60件作品以其非凡的繪畫技藝和重要的藝術價值展現了14世紀到19世紀從義大利南部到荷蘭和英國的概況。展覽跨越不同的地理和時間界限,力求涵蓋歐洲藝術史的主要時期和重要流派,具有極高的歷史、藝術與學術價值。
  • 歐洲史:19世紀從新古典主義到後印象派(一)
    19世紀初期的法國畫壇由新古典主義佔據主導地位,其特點是藉助古希臘羅馬時期的英雄主義精神表達資產階級革命的時代主題,風格上以莊重肅穆取代了洛可可藝術的浮華繁瑣,其美學理想是追求古希臘藝術所代表的超越時代和民族的理想美。然而到拿破崙一世當政時期,新古典主義的代表人物雅克·路易·大衛(1748—1825年)成了為拿破崙歌功頌德的御用畫家。
  • 莫奈、雷諾瓦和德加等人畫風不一致,為何他們都是印象派代表畫家
    其活躍藝術家有莫奈、雷諾瓦、畢沙羅、西斯萊和德加等,他們年輕,反傳統,有創新精神,他們被冠以印象派的代表畫家,但他們的畫風並不一致。01克勞德·莫奈莫奈的畫法最具印象派特色,他創作了大量的風景畫,有時他對著同一景物,如乾草堆、水塘等反覆多次寫生
  • 提香、莫奈、倫勃朗……你期待的大師作品都在「歐洲繪畫五百年」
    5月29日,湖南省博物館2020年首個特展「從文藝復興到印象派:歐洲繪畫五百年」對外開放,備受期待的提香、魯本斯、倫勃朗、格列柯、戈雅、特納、莫奈、高更、雷諾瓦等藝術大家的作品亮相湖南省博物館展廳。據策展人、湖南省博物館副館長陳敘良介紹,此次展覽從印第安納波利斯藝術博物館館藏中精心遴選出60幅歐洲繪畫作品,以其非凡的繪畫技藝和重要的藝術價值,展現了14—19世紀歐洲繪畫的概貌,其中包括不少歐洲最著名大師的作品,如提香、魯本斯、倫勃朗、格列柯、戈雅、特納、莫奈、高更、雷諾瓦等。
  • 從倫勃朗看到莫奈高更,廣州今起呈現五百年歐洲繪畫
    2020年1月10日至5月5日,「從倫勃朗到莫奈——歐洲繪畫500年」展覽在廣東省博物館(簡稱「粵博」)舉行,澎湃新聞獲悉,此次展覽由廣東省博物館從美國印第安納波利斯藝術博物館引進,以60件作品展現14到19世紀從義大利南部到荷蘭和英國的概況,其中不乏歐洲藝術大師的作品,如提香、魯本斯、倫勃朗、莫奈、高更等。
  • 廣東省博物館恢復開放「從倫勃朗到莫奈—歐洲繪畫500年」展覽
    在恢復展出的展覽中最令人期待的無疑是「從倫勃朗到莫奈——歐洲繪畫500年」。該展覽自2020年1月10日開幕,原計劃展出至2020年5月5日。 精挑細選出來的60件作品以其非凡的繪畫技藝和重要的藝術價值展現了14到19世紀從義大利南部到荷蘭和英國的概況,包括一些歐洲最著名大師的作品,如提香、魯本斯、倫勃朗、莫奈、高更等。
  • 印象派繪畫是怎麼來的?其實「印象派」和「印象」一點關係也沒有
    這其中,印象派一直都是焦點人物,從來都不缺少關注。哪怕是對西方藝術稍有了解的人,提到莫奈、塞尚、梵谷也都不會陌生。 不過印象派的發展,也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其中又包含了很多細分的流派,今天就順著印象派的發展,來和大家一起聊一聊。
  • 印象派大師莫奈,他的光影遊戲與朦朧睡蓮
    克勞德·莫奈(1840年11月14日-1926年12月5日),法國畫家,被譽為「印象派領導者」,是印象派代表人物和創始人之一。莫奈晚年近乎失明,卻創作出令人沉醉的池塘睡蓮。斑駁倒影中,天上的雲與池中的水融為一體,它們變成了畫家筆下的光影遊戲。
  • 莫奈?其實你根本不了解印象派丨隱秘的傑作
    提起印象派與後印象派,大家都不會感到陌生。莫奈、雷諾瓦、塞尚、凡高、高更等藝術大師,以及《印象·日出》《草地上的午餐》《向日葵》等傑出的油畫作品,構成了我們大多數人對印象派與後印象派的全部認知。克勞德·莫奈,《印象·日出》然而,作為代表了西方繪畫藝術從古典到現代徹底轉變的藝術流派,他們還有著太多我們不了解的地方。比如,除了我們熟知的油畫作品之外,這些大師還繪製過非常多傑出的素描作品。
  • 追尋光與色的印象派大師——莫奈
    莫奈《日出·印象》《日出印象》——印象主義繪畫的開山之作《日出印象》是印象主義繪畫的開山之作,而莫奈則被認為是第一個採用外光技法進行繪畫的印象派大師。這幅作品描繪的是法國勒阿弗爾港口一個多霧早晨的景象,海水被晨曦染成淡藍紫色,一輪生機勃勃的紅日拖著海水中一縷橙黃色的波光,冉冉升起。微紅的天空,搖曳的小船都籠罩在一種若隱若現的情境之中。
  • 春節 去廣東省博物館看倫勃朗莫奈作品
    本次展覽是粵博從美國印第安納波利斯藝術博物館引進的,60件展品均為首次亮相中國內地展出。蜚聲藝壇的藝術大師——提香、魯本斯、勃魯蓋爾、倫勃朗、高更、雷諾瓦、莫奈等的作品首次集體來到廣州,以非凡的繪畫技藝和重要的藝術價值展現14世紀到19世紀從義大利南部到荷蘭和英國的概況。昨日16時整,倫勃朗的《自畫像》在粵博三樓書畫展廳舉行了「開箱」見面會。
  • 19世紀,給歐洲繪畫帶來了顛覆性變革的印象派
    印象主義繪畫是19世紀最重要的藝術成就,該流派給歐洲繪畫帶來了顛覆性的變革,揭開了現代藝術的開端。印象派畫家讚美沐浴在自然光線下的各種微妙的自然景觀。莫奈是印象主義繪畫運動的發起者和領導者,被譽為「印象派之父」;雷阿諾是印象派中的色彩大師,也是個女性肉體的崇拜者與讚美者;德加的藝術風格非常獨特,尤其喜愛刻畫美麗的芭蕾舞女郎。印象派表現手法之一的「點彩派」曾經風靡一時,畢沙羅是這一技法的開創者。這種技法大大增強了色彩的質感。
  • 不是印象派的印象派創始人,差點被耽誤的現代繪畫家:馬奈
    愛德華·馬奈是19世紀重要的法國畫家,他是現代繪畫的領軍人,可如今卻被人們誤解成印象派的畫家。這是因為他經常描繪印象派中常見的景物。小馬奈對於學校裡的課程並不是很上心,但對藝術卻獨有一份熱愛。馬奈的一個叔叔也很喜愛藝術,他看到小馬奈對於藝術的熱忱,於是幫他報名了繪畫課程,還帶他去羅浮宮觀摩大師作品。從此成為一名畫家的夢想就在小馬奈的心中生根發芽。但馬奈的父親卻想要他成為一名法律工作者,無奈之下,馬奈做出了自己的選擇:成為一名法國海軍。
  • ...印象派|克洛德·莫奈|阿爾弗雷德-西斯萊|貝特·摩裡索|卡米爾|...
    印象派的成名文 | 歐文·斯通數百人爬上樓梯,擠進展廳。一些人是沙龍的常客,另一些則是對繪畫略知皮毛的愛好者,而絕大部分人是出於好奇而來。另外還有一些過路行人,他們被卡普辛大街成群擁上階梯的人流所吸引,也隨著穿過旋轉門,走上樓。
  • 印象派之父莫奈的「渣男」人生
    克勞德·莫奈(Claude Monet,1840年11月14日-1926年12月5日),是被藝術界稱為印象派之父,法國印象派畫家,他擅長光與影的實驗與表現技法,他最重要的風格是改變了陰影和輪廓線的畫法,在莫奈的畫作中看不到非常明確的陰影,也看不到突顯或平塗式的輪廓線,他的畫風迷幻而又浪漫。
  • 論印象主義繪畫中的光與色
    本文以印象派最重要的畫家莫奈為主線,以他的作品為分析對象,來探索印象派畫家在色彩的探索道路上勇於打破傳統的作畫方式,進而發現印象派對繪畫光與色的研究。 關鍵詞:印象主義;莫奈;色彩;光 中圖分類號:J2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6)07-0150-02 印象主義是一個反叛傳統的藝術流派,他們反對因循守舊的古典主義和矯揉造作的浪漫主義,他們被官方沙龍所鎮壓、排斥,他們的作品擺脫了傳統的宗教題材以及歷史題材,把繪畫題材的重心轉到現實生活,在他們的畫面中看不到大場面及故事情節
  • 捕捉光影的「魔法師」——讀《愛上莫奈》
    《愛上莫奈》是叢書其中一冊,由資深藝術評論家鄭治桂、鄭麗卿聯袂撰寫。該書前半部分突出莫奈的生活,包括他的求學經歷、戀愛經歷。莫奈成長於諾曼第的勒阿弗爾,自然風光是他永遠的藝術源泉。青年時期,莫奈曾師從頗有造詣的海景畫家布丹,布丹帶領莫奈學會了戶外寫生和觀察光線的變化。莫奈的靈感來源還有日本的浮世繪,帶著神秘的東方神韻。
  • 我眼裡的殿堂級藝術大師莫奈是怎樣的?
    有人說藝術是不分國界的,如果是以前你想去看畫展,可能會毫不猶豫趕往歐洲,當然是費用自付,如此高昂的代價在眼裡算不上什麼,為了藝術嘛。如果你想去聽一場有涵養的音樂會,當然會飛去維也納。一場藝術的盛宴不僅開闊了你的眼界,提升了你審美,更重要的讓你的心靈更優美。更懂得了如何品鑑藝術。
  • 莫奈:用一生追尋觸摸不到的光
    畫展的主角是一群被巴黎沙龍展拒之門外的畫家:莫奈、畢沙羅、德加、雷諾瓦、塞尚和摩裡索等。由法國政府和美術學院贊助的巴黎沙龍,是全法國最具有聲望的藝術展覽,入選者意味著得到官方的認可,隨之而來的是藝術經紀人和收藏家的追捧,而落選者則可能終生籍籍無名。在莫奈的倡議下,落選者們以「無名畫家、雕塑家、版畫家協會」的名義舉辦了這次與官方沙龍展相抗衡的群體展,三十多位藝術家展出了165件作品。
  • 美術研究|論中國畫的寫意山水與印象派風景油畫的共同性!
    摘 要: 在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影響下, 當代藝術表現為對藝術的汲取、 傳承和創新的發展形勢。 中國畫的寫意山水藝術作品繪畫主導理念為表現論和表現性, 強調筆墨、 意境以及線條。 印象派風景油畫將西方國家繪畫中的表現論和表現性繪畫帶向一個巔峰, 在西方繪畫領域中佔據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