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企業的企業文化,體現在員工的日常表現中。
海底撈遵循顧客至上的服務理念,所以海底撈的服務人員對顧客總是笑臉相迎,客氣有加。而星巴克的企業文化與海底撈就略有不同,星巴克中國區人力資源副總裁餘華曾說過,企業內部從來不稱呼「店員」或「員工」,而是稱「夥伴」,就是想讓每個人之間彼此尊重,所以星巴克的咖啡師不會刻意討好顧客,他們用和顧客平起平坐的態度來服務。這就是企業文化的體現。
不同的企業文化,造就了不同的企業,甚至造就了不同的員工。企業文化建設,也成為了企業發展過程中一個重要的課題。
而作為幸福理論的奠基人,天九共享集團董事局主席盧俊卿對於企業文化的建設有著十分獨到的見解。
盧俊卿認為,對於企業來說,要想贏得持久的競爭力,就必須擁有大量的人才。盧俊卿認為,企業要想留住員工,就要留住員工的心,讓他們順心、開心、安心,圍繞他們的「心」來開展工作,經營人心是這個時代的一大主題。而經營人心的關鍵,就是要用幸福留住員工的心。
在多年的幸福企業孵化實踐中,盧俊卿發現,員工的幸福指數越高,忠誠度就越高,發揮的潛力和能量就越大,進而推動企業健康持續地成長。而哪裡有幸福,人才就往哪裡去,如果找不到幸福感,真正的優秀人才可能離開企業,去尋求更好的發展平臺。依據優秀人才的需求,盧俊卿將企業的幸福力總結成新管理思想的一個重要因素。
在《幸福企業才是最好的企業》一書中,盧俊卿將自己的一些心得體會與創業者分享。在他看來,企業不應一味地追求所謂的規模,更不應為了追求規模而喪失自己的競爭力。要創建一個健康的企業,就要把自己的發展建立在員工的幸福之上,用幸福員工的動力來推進業務戰略的執行。
盧俊卿十分欣賞那些規模並不大、員工卻感到很幸福的企業。他在書中以譚木匠為例,闡釋了幸福企業的標準。書中顯示,譚木匠是一家1997年由殘疾人譚傳華夫婦創立的生產、售賣木梳的企業。公司以「我善治木」為招牌,奉行「誠實、勞動、快樂」的核心價值,窮10年之力,在全國31個省區市開了863家特許加盟店,並於2009年歲末成功登陸港股。盧俊卿總結譚木匠的成功在於以誠信立企,並致力於建設幸福企業。
員工的幸福是現代管理當中最重要的動力因素,直接影響著員工的工作效率和企業的持續發展。盧俊卿執掌的天九共享集團,全力營造和諧的工作氛圍,讓員工保持快樂,提升員工的幸福指數。在盧俊卿看來,員工是為幸福而工作的,幸福是凝聚人心之寶,人們可以拒絕一切,但沒有人會拒絕「幸福」。盧俊卿堅信,幸福就是生產力,幸福力就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責任編輯:實習編輯4
【免責聲明】本網所刊登文章,除原創頻道外,若無特別版權聲明,均來自網絡轉載;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其真實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負責;如果您對稿件和圖片等有版權及其它爭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繫,我們將核實情況後進行相關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