穹窿銀城,古象雄時期五大城堡之首,西藏文化之根

2020-12-14 騰訊網

#穹窿銀城#古象雄時期五大城堡之首,比古格王國時間還久遠,昨天沿路陷車兩次,折騰了一天,但看到如此震撼的遺址,也不虛此行。。

西藏本土古老佛教雍仲本教的文獻被專家稱為「象雄密碼」。

西藏傳說中的象雄都城,在西藏阿里地區噶爾縣門士鄉卡爾東城址,位於海拔4400米的卡爾東山頂,面積10餘萬平方米。

2012年6月—8月,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與西藏自治區文物保護研究所聯合對「瓊隆銀城」及故如甲木墓地進行了測繪和試掘。

據漢文和藏文典籍記載,古象雄王國在7世紀前達到鼎盛。《藏族人口史考略》一文記載,根據軍隊的比例,象雄人口應不低於1000萬。

後來,吐蕃逐漸在西藏高原崛起,到公元8世紀,徹底徵服象雄古國。此後,象雄文化漸漸消失。

《吐蕃王統世系明鑑》記載:「自聶赤贊普至墀傑脫贊之間凡二十六代,均以雍仲本教護持國政。」而當時的古象雄文字,主要用於苯教經書典籍的書寫。

據《西藏王統記》《朵堆》等典籍記載,象雄人辛饒彌沃佛祖對過去原始苯教進行了許多變革,創建雍仲本教,被稱為西藏最古老的古象雄佛法。

辛饒彌沃佛祖首先創造了象雄文字,並傳授了「五明學科」:工巧明(工藝學)、聲論學(語言學)、醫學、外明學(天文學)和內明學(佛學)。古象雄文明就以「雍仲苯教」的傳播為主線而發展起來 。

現代藏族同胞許許多多的習俗和生活方式,也都是古象雄時代所留傳下來的。比如藏族同胞的婚喪嫁娶、天文歷算、醫學文學、歌舞繪畫、出行選宅、則選吉日、驅災除邪、卜算佔卦等等在某種程度上也仍沿襲著本教的傳統。

藏族同胞還有許多獨特的祈福方式:比如轉神山、拜神湖、撒風馬旗、懸掛五彩經幡、刻石頭經文、放置瑪尼堆(本教傳統是刻有光明八字真言:「嗡嘛智牟耶薩林德」的石堆)、打卦、供奉朵瑪盤、酥油花甚至使用轉經筒等等,這些都是雍仲本教的遺俗。

背包行走路上,有些時候盤山險道無處不在,風餐露宿家常便飯,度過這些情景,需要擁有山水的情懷,登高望遠的胸懷,更上一層樓的錘鍊。旅途中需要包容無數的苟且,歷盡寒暑滄桑,才能偶爾看到詩和遠方,其實也就是地老天荒的另一種呈現。天上阿里,象雄古國,穹窿銀城。。

行走從來就是動態的進行時,那些在風雨旅程中不停歇的腳步,解讀著艱辛旅途。在山川錦繡裡,我們可以滄海放聲笑,於沉默不語時,聆聽天地間江河湖海流淌著的聲音。。高原,青稞,阿里

旅途前行,要學會順風而去,接受逆風而行。不辜負那些沿途美好的風景良辰,也接納一路上許多的風吹雨打。所有際遇,對每個人其實都平等待見,所有相逢路上,也都似曾相識。所有花落花開,潮汐起伏,都是自然輪迴,變幻於滄海桑田。。

#藏西秘境 天上阿里#旅行是以內心的堅定去行走在霜風雪雨中,不要依靠那些脆弱的期盼情感和波動的情緒。旅行的主要方式在於經歷一切沿途上的風風雨雨,而不被艱辛折磨的鼻青臉腫,學會用一種平和心態去面對。不要認為旅途的考驗是一種傷害,那是行走的歷練和成全。。

相關焦點

  • 西藏秘境之象雄王朝
    而他更為引以為傲的成就,卻是終結象雄王朝,一統西藏。提及象雄王朝,估計很多人會一頭霧水,而我得以探究這一古老文明的緣起,則是因為老友推薦的金書波先生所著《從象雄走來》一書。象雄寓意大鵬鳥的居所,據傳象雄古國有一萬八千年悠遠歷史,是吐蕃王朝之前,稱霸青藏高原的部落國家。其疆域中心在今天我國西部邊陲阿里地區,守著通往西亞、中亞、南亞的咽喉要塞。
  • 西藏​阿里地區旅遊景區風景點攻略介紹
    穹窿銀城AAA   穹窿銀色城堡是最著名的古象雄遺蹟。古象雄王國分上、中、下3門的上門所在地,有古象雄18王國的城堡之首象雄銀城遺址。據記載,苯教創始人大覺者西繞米襖誕生於公元前16017年。據《萬部論》記載,大覺者西繞米襖騎著大鵬鳥到世間去傳法,第一個降在象雄地方,故有苯教之早象雄之說。那時象雄國王也稱為象雄苯教王。在此修建宮殿,宮殿周圍修建十八個小殿,十八個小殿周圍修建了三百六十神殿,神殿周圍又修建了一千零八個供塔。穹隆銀城地基為金、四壁為銀、門門為鐵、四門為海螺、四角為瑪瑙、女牆為銅等。在所有苯教修行地中最為著名和最有福報的聖地。
  • 象雄都城 西藏歷史上最早的「國都」到底在哪裡?
    框哥說:「最近幾十年,一個湮沒在西藏歷史迷霧中的古老王朝漸漸浮現——象雄王朝不但將西藏文明的發生年代大大提前,同時也改寫了西藏文明的發生地點——由藏南谷地轉移到荒涼的藏西北高原阿里。在象雄文明的種種爭議中,象雄都城穹隆銀城最為引人矚目。
  • 西藏阿里,濃縮了雪域高原最極致的風光!
    坐標:阿里地區普蘭縣聖湖瑪旁雍錯以北 瑪旁雍措 西藏三大聖湖之首 使人難以分辨究竟何為城堡、何為土林 朝霞初起或夜幕降臨之時 古格遺址便會在土林的映襯下透射出一種殘缺美、悲壯美
  • 旅分享 | 象雄王朝——古藏文化的源頭?
    在象雄文明的種種爭議中,象雄都城穹隆銀城最為引人矚目…… 首先,讓我們根據史書理一下阿里歷史發展的脈絡:(一)象雄(羊同、女國)時期(遠古~644年)(二)吐蕃統治時期(644~841年)(三)吐蕃後裔建立諸王國時期(935年~17世紀)  1、普蘭王國(935年~與古格王國的歷史相互交叉)  2、古格王國(10世紀中葉
  • 中國古象雄文化真實的樣貌卻一直被外國人所描繪
    古象雄的文化是藏文化的淵源,是中華古老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是,目前對於古象雄文化的研究,我們卻遠遠落後於國外。甚至中國大部分人對西藏文化的概念,還停留在松贊幹布時期,以為藏文化都是舶來品。把藏民族的祖先定義為愚昧、落後、野蠻的狀態。其實,吐蕃乃至象雄,都一直擁有輝煌燦爛的古代文明,這些文化也一直傳承發展至今,從未斷絕。今天,我們就來一起了解古象雄文化的真相吧。
  • 牧行萬裡,探知神州——為什麼無阿里不西藏?
    ,而阿里地區作為世界屋脊的屋脊,也一直有「無阿里不西藏」之說。現存洞穴上千個,綿延2千米,密密麻麻宛如蜂巢,由寺院、城堡、石窟和塔林組成,自1992年才被外界正式得知,其文化價值不亞於敦煌。古象雄王朝的悠久燦爛歷史,正隨著西藏地區考古的推進逐漸揭開面紗。
  • 城堡之日本城堡大全
    日本城堡地圖背景:日本的城,是一種提供予地方領主(大名)居住的武裝建築,主要由城門、圍牆及主城組成。起始於彌生時代,全盛時期在戰國時代的關原之戰後,後來因為德川家康的「一國一城令」而式微,幕末結束後便不再有新的城興建。
  • 赴一場阿里之約丨西藏的「西藏」我終於來了
    可以看到土林像是一座座城堡、一個個竹筍、一頂頂帳篷、一層層宮殿,參差嵯峨,成群後很是壯觀。作為 印度 佛教傳入 西藏 以前的先期文化,古象雄文化的痕跡貫穿於 西藏 的方方面面。「從生產到生活,從民俗到信仰,處處都有象雄文化的影子。 比如 祭山神、轉山等宗教活動儀式,都源自象雄文化。穹窿銀城是 西藏 傳說中的象雄都城,是比古格更古老的象雄遺址。
  • 象雄之光
    西藏文化的根基源之於上古時期的象雄文明,在象雄王國消失之後,象雄文化滲入西藏人的生活和宗教之中
  • 雄踞西藏的象雄王朝為何在歷史上蒸發?
    擁有「世界屋脊的屋脊」之稱的西藏阿里地區,是千山之宗,萬水之源,古老神秘的象雄文明便濫觴於此。
  • 徐宗威談西藏建築文化:聚焦文化遺產之美
    包括建築藝術在內的西藏文化在歷史發展過程中,為祖國文化遺產的寶庫增添了光輝。  西藏建築文化學者徐宗威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十四五」規劃提出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等要求,是新時期做好民族文化保護的重要指引。在中華民族文化寶庫中,西藏建築文化是重要的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一部分。
  • 西藏寺院前現「無底洞」,考古學家:失落的大陸重現人間
    西藏是中國的少數民族自治區之一,位於青藏高原,海拔非常的高,平均都在4000米以上,而且面積非常的大,人口也有三百多萬人。西藏是我們國家邊陲的重要地區,也以非常雄壯瑰麗的自然風光聞名於世界。西藏有著雄壯的喜馬拉雅山,這是世界上最高的山,也被稱為「世界屋脊」,西藏的氣候獨特而複雜,物產資源非常豐富,因此孕育了許多文明。西藏有許多宗教文明,其中最主要的是藏傳佛教和民間宗教,伊斯蘭教和天主教,還有雍仲本教。因此西藏的寺廟繁多,其中藏傳佛教有接近兩千處,僧尼接近五萬人。宗教信仰對西藏的發展影響非常大,正因為有如此多的宗教文明在西藏傳播,西藏地區披上了一層濃厚的文明色彩。
  • 蘇州旅遊之吳中區穹窿山勝跡:兄弟徒步智慧山,半路得仙半路福
    我和我的兄弟也不會掐掐算算,好在許多APP展示的十五天的天氣預報還是蠻準的,所以便有了適合我們的「吉時吉辰」的穹窿山之遊。蘇州穹窿山是國家五A級景區,國家森林公園,省級自然保護區。穹窿山位於蘇州西郊,吳中區西北部。氣勢雄偉,地域寬闊,東連木瀆,西瀕太湖,綿延光福、藏書、胥口三鎮,全長約7.5公裡。
  • 穹窿之冬: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
    初冬的威遠,正進入一個彩色的童話世界,穹窿溝壑深處,由松樹、柏樹、青岡樹等常綠樹組成的青綠底色,襯託出楓樹
  • 城堡之都
    在西班牙語中,「格拉納達」即為「石榴」之意,格拉納達市徽上的石榴圖案也來源於此。格拉納達位於內華達山山麓,達若河和赫尼爾河匯合處,是安達盧西亞自治區內格拉納達省的省會。格拉納達見證了穆斯林、猶太教和基督教文化的衝突碰撞、融匯共生,也見證了西班牙乃至歐洲上千年的發展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