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無線藍牙耳機的普及,越來越多的小夥伴選擇用它們取代有線耳機,因此無線藍牙耳機也漸漸成為很多人日常通勤的標配。當然,近幾年來,大眾對無線藍牙耳機的需求也在持續升級,此前大部分藍牙耳機往往存在音質差、延遲高的問題,但是目前的科技發展如此迅速,很多技術也逐漸完善,好的藍牙耳機也越來越多,那麼究竟哪一款值得購買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一,擊音K5 主動降噪藍牙耳機
說起這款擊音K5頭戴式耳機,不得不提的就是敲敲科技了,他是最新推出的一款主動降噪產品,擁有5級智能降噪,讓你可以遠離各種噪音,暢享好音樂,下面來具體了解一下吧。
擊音K5的耳罩部分最外層採用了航空鋁材面蓋,表面採用了炫酷的CD紋理設計,邊緣採用CNC處理,再搭配鐳雕氧化LOGO,讓耳機看上去要更具質感。與前兩代產品只支持藍牙連接方式不同,K5耳機除了支持藍牙連接外,還可以通過接入3.5mm音頻線變身成為有線耳機。
這隻耳機主打ANC主動降噪,是擊音家族首款具備降噪功能的耳機。ANC降噪開關位於左耳單元上,通過撥動開關的方式進行開啟或關閉。在開啟降噪功能後,開關上方的LED燈會呈現綠色狀態。在ANC開關下方是耳機的充電接口,採用了標準的MicroUSB接口形式。
為了能實現優秀的音質,K5採用了40mm的發聲單元,具備32歐姆阻抗,即使在有線狀態下絕大部分手機都能輕鬆推動。20-20kHz的頻率響應屬於中規中矩的範疇,其實再向頻率兩端延伸大部分用戶也很難體會到了。
K5耳機雖然採用藍牙4.1版本,但穩定性要明顯好於 大部分頭戴式耳機。在有效的連接範圍內(10米)幾乎很少出現不穩定的情況,表現在音樂播放方面就是極少的卡頓或者雜音。
二,Beats Studio 3 Wireless
Beats Studio3 Wireless有多種顏色可供選擇,Beats Studio3 Wireless的表面材質與Solo3相似,其重量比舊產品輕得多。從放置的角度來看,Studio3採用圓形且較厚的硬殼,這是因為該設備可以向內捲起,但揚聲器不能放置到90度。耳機佩戴舒適,內向壓力不大。它的耳墊比索尼的MDR-1000X具有更好的透氣性,所以在同樣的環境下它不會感覺太悶。
Beats Studio3 Wireless採用了一種新的自適應降噪技術,在不同的噪聲強度下,您可以清楚地感受到不同方向上的噪聲消除強度強度的差異。最簡單的再現是在與道路成90度時面對交通流量。在那一刻,低音的降噪能力變得明顯更強。
三,鐵三角ATH-MSR7NC
我們先來看一下鐵三角ATH-MSR7NC的基本指標,它採用了直徑為45mm的大口徑單元、靈敏度為100dB、阻抗為35Ω、頻率響應在5—40,000Hz之間,可以輕鬆滿足高解析音頻的規格標準。在使用手機試聽時,驅動這款耳機並沒有感覺到非常的吃力,可見這款耳機對前端設備的要求並不是很高。
鐵三角ATH-MSR7NC 可以算得上是一款非常特殊的耳機,相比同價位的其他耳機產品,主動降噪功能確實是非常的實用並且效果明顯;而和降噪耳機放在一起,它的聲音表現又要出色很多,降噪效果過渡自然,明顯減少了其他主動降噪耳機的反向聲波填滿耳朵的感覺。
四,SONY WH1000-XM3
WH-1000XM3 的重量降低到了只有 255 克,比 WH-1000XM2 輕了差不多 20 克。這個數字乍一看可能不太起眼,不過已經是接近 10% 的差別了,屬於佩戴時可以明顯感知到的變化。此外,索尼還重新設計了 WH-1000XM3 的頭梁,調整了耳罩的結構,增大了耳墊和人體的接觸面積。
WH-1000XM3 在降噪部分採用了全新的設計,最主要的變化是升級到了索尼自研的 HD 降噪處理器 QN1。WH-1000XM3 的驅動單元相比 WH-1000XM2 似乎沒什麼變化,都是 40mm,都採用了液晶高分子(LCP)振膜,頻響範圍都是 4 Hz-40kHz,不過 WH-1000XM3 的振膜部分預計有一定的升級,江湖傳言是使用了索尼 MDR-1AM2 的同款振膜。
五,勒姆森 HB-69 頭戴式藍牙耳機
3D摺疊設計勒姆森HB-69無線耳機,整機只有175g,拉伸結構可滿足更多使用者佩戴習慣,同時耳牆可以達到90度摺疊,收納更方便。小巧貼耳的時尚設計,使其擁有絕佳的輕奢顏值,CVC6.0被動降噪技術更是達到了耳塞所無法比擬的隔音效果,這些不同以往的設計迅速抓住了筆者的眼球
勒姆森HB-69無線耳機提供的釹鐵硼40MM單元可以說是直擊痛點的功能。好的耳機都以美妙中低頻表現著稱,40MM釹鐵硼喇叭單元可以帶來極具解析力的自然順滑音質,會以一種前奏樂乾淨,人聲舒緩的方式將好音質帶入耳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