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總去大城市發展了,市裡的幾間門面交由妹妹打理。不到兩年,他自己做起了一個更大的企業。
這是一名在生意職場闖蕩了20多年的老闆,我看著他壯大,看著他飛翔,又看著他走向成功。
疫情已經基本控制住了。我來到張總的辦公室,傾聽一位中年男子的創業故事。
下面是張總的自述,我一字不漏記錄了下來。
我出生在湘西的一個小山村,童年時期父親就去世了。母親含辛茹苦,拖著我們四姊妹長大。中專畢業後,我在北京的一家企業打工,糊個日子還是沒有問題。
很快,我就發現,在企業打工,基本能看見自己的未來。
有一位同事,工作了近三十年。那年夏天的時候,妻子得了一場重病,可是他連醫療費都拿不起。沒有辦法,同事們你五十、我一百地湊了一千多塊錢,治好了他妻子的病。
「如果我以後也這樣,怎麼辦?」念及此,我的脊背一陣陣發涼。那是1997年,我決定回到家鄉,自己創業。
但是,做什麼呢?我一直沒有個明確的方向。
對於自己的創業方向,我決定到處考察一下。
第二年春節,我碰到了表叔。我表叔在市裡的一家大酒企做副老總,他見我沒有事情做,就叫我買酒。
表叔給我算了一筆帳,現在市裡只有一家總經銷,我給你申請一家。這麼大的地方,兩家本地著名酒企的代理商,絕對有錢可賺。
怎麼賺錢?一是酒類批發。全市酒店、商店、超市等200多家,還有30多個鄉鎮的商業企業、個體企業,你不賺錢誰賺錢?二是酒企對總經銷商的補貼。這一筆錢是根據銷量來給的,是總銷售額的8%。
表叔的一番話,讓我動心了。
於是,我決定賣酒,做一名貝蒂著名酒企的代理商。
事情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對於我來說,最難得就是賣酒的錢。這一筆錢需要一萬多元,我那時在北京工作也就500多元一個月。除去自己開銷,我的積蓄只有2000多元。
要開店就要租門面,還要裝修門面。這一筆錢又要2000多元。我的天呀,我一個從農村出來的孩子,哪裡有這麼多錢來賣酒呀。
沒有攀不上的高山,也沒有趟不過的河流。我決定自己想辦法。
我先是找同學、親戚合資賣酒。我把我的宏偉想法給大家說了,說的口乾舌燥,可是答應「考慮」的人,沒有一個人回復我的信息。
我第二次又找到了大家,可是他們的態度越來越冷漠。
我差點絕望了。我於是又去銀行貸款,好不容易找到一位在銀行工作的同學,軟磨硬泡,終於借得了5000元。
黎明前的黑暗終於破曉了。我一鼓作氣,又找所有親戚借了幾千元,終於把事情辦成了。
一倉庫的酒終於到貨了,我的歡欣勁兒還沒有過,煩惱又來了,我的酒賣不出去。
那段時間,我天天早出晚歸,鞋子都磨破了幾雙,但是賣的酒還不夠我開支的錢。
有幾天,我吃不好睡不好,體力虛弱到了極致。
我清楚的記得,1999年的冬天,由於冒著冷風冷雨外出拉業務,我得了一場重感冒,在床上躺了三天三夜。
苦心人,天不負。就在2000年春天,我老家的一位親戚調到市裡工作,我找到他,他幫我銷了近一萬塊錢的酒,我的事業一下子柳暗花明了。
就這樣,我的酒賣的越來越好。到2010年,我把門面擴大到了四間,成為一家以酒類為主的綜合性商場。
我在市裡買了房子,娶了妻子,養了孩子,買了車子,成為率先奔向小康的一族。
2017年,我把商場轉交給妹妹經營,自己去更大的城市發展,事業順風順水。
今年,投資近千萬元的企業投入運行,我也更忙了。
總結起自己的職場經驗,我覺得風口特別重要,抓住了風口就抓住了職場的成功。
在我們的職場上,有無數個風口。首先是把握住這種風口,其次是持之以恆、拼盡全力往前走。
這就是張總的故事。讓人感慨,讓人感動,讓人感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