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發達的國家前10名基本上多年不變,僅是排位順序有時調整一下,它們是瑞士、加拿大、德國、英國、日本、瑞典、澳大利亞、美國、法國、荷蘭。
其中,只有日本國是亞洲國家,並且也只有日本國不是傳統的基督教文明國家。
在外人看來,日本真是一個奇葩。
美國女學者本尼迪克特寫過一本書叫《菊與刀》,是她應美國政府邀請,為戰後改造日本而作的日本學研究。
這位女學者並沒有親赴日本考察採風,僅僅是訪問了一些在美日裔,閱讀了一些有關日本的資料,比如文學、電影、歷史之類,就攢成了這本書,並且被美國政府採納,用以制定對日政策,竟然全部應驗。並且日本學者也深受啟發,稱讚這本書具有深刻的洞察力。
可見網上爭論問題時,動不動就問人家「你去過某國嗎」的人見識之淺薄。這就是認知洞察力的重要性,也可以說是見識的重要性。公雞從來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打鳴,但是動物學家知道。
不過,《菊與刀》這本書更多地提煉了日本的表象,比如愛美而又黷武,尚禮而又好鬥,喜新而又頑固,服從而又不馴等等,甚至提出了著名的「恥感文化」,但是卻仍然沒能解剖到日本的精神實質。
什麼是一個民族的精神實質?就是這個民族的最深的信念。它並不被所有人明確地知道,卻像老聃說的那樣人人「日用而不知」,是哪個民族的人表面言行的最深根源。
比如,上述最發達國家9個是傳統的基督教文明,他們的道德、法律、習俗、人文氣質,精神實質必然與基督教的秩序、契約、公義、恩慈以及對異教徒的態度有關。
再比如漢民族,表面上是儒家顯學,講的是忠孝仁勇,禮義廉恥,但為什麼要麼愚忠愚孝,要麼口是心非,直到互害社會?因為儒家並非那麼重要。漢民族真正的精神實質是道家。
道家講的是天地不仁、聖人不仁、大道無情這些,儒家的那一套,只是治理者出於需要才力挺,歷史上絕大多數熟讀儒經的人本質上都是道家,骨子裡信奉的是明哲保身,寶命全生。
愚忠愚孝,像被滅了十族的方孝孺那樣的,才是真儒家,其它所有飽讀詩書,卻又口是心非、玩世不恭、權謀詭道的儒士們,都是本質上的道家。
日本的精神實質是什麼呢?是什麼讓日本這個亞洲國家、這個儒家文化圈的成員敢於脫亞入歐,甘於追隨歐美,而最終比肩於傳統基督教文明國家呢?
答案就是佛禪文化。即便是日本的儒家,佔重要地位的陽明學,本質也是儒學與佛禪的嫁接。
以前的說法是日本崇奉的是儒家文化,其實不然。從鎌倉時代起,大量中國宋儒的經典被中國禪僧和日本僧人帶來了日本。這些禪僧在傳播佛禪之餘,介紹一些儒學作為輔助,僅僅是把它同神道及老莊思想一起作為從屬於佛教的一種教養而已。
雖然當時儒學成為了當時盛行的禪宗僧侶們的必須之一,但它只是佛教的一個從屬品。尤其是日本沒有引進科舉制,無意中杜絕了儒生們只為稻粱謀,而口不應心的偽善,從而保全了日本人剛毅直率的民族個性。而這,正是佛禪最需要的個人氣質。
佛學講的是因果不虛、看破放下;禪宗講的是不立文字,直指人心。這兩點決定了無論是儒家的偽善,還是道家的油滑,都難以在日本生存。儒道之學中,唯有那些符合佛禪精神的超脫生死、忠勇剛毅的東西留存下來,糅合成以武士精神為代表的獨特的日本佛禪。
這一文化特性,使得日本人在未遇外敵時安貧樂道,無意革命;在外敵刺激之下,又能真誠反思,而不被偽善虛榮所累。所以它勇於脫亞入歐,在被美國徵服之後,甘於追隨歐美。並且佛禪求真問心的特性,又讓日本人一旦追隨西方文化,即追求至臻,也讓日本人在各自的工作中追求完美,這就是日本產品的品質獨步四海的根本原因。
相比之下,漢民族雖然也有禪佛文化,但不像日本那樣把儒道作為附庸,而是相反成為了儒道的附庸,實質上是佛皮道骨而已。我們推崇的是智慧是「把二看成三」,只要安全而有利,沒有什麼原則,更不用說看破生死、求真問心了。這樣的宗教,不讓佛教寺廟成為利慾薰心、藏汙納垢、怪力亂神的窩子,才怪。
有人說日本在被美國徵服之前已經足夠優秀了。是的,但那要看跟誰比。
日本由佛禪精神鑄造運化而成的獨特民族性,足以碾壓亞非世界,但是這就像《射鵰英雄傳》裡的郭靖,雖然天賦資質,但無論是以江南七怪為師,還是跟全真七子習武,都休想成為俠之大者。
日本只有在被美國馴服之後,它的獨特的文化資質才開始火力全開,並且與逐漸白左化的歐洲諸國相比,更值得寄予宏遠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