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說「五十知天命」,忙碌半生的你,知天命嗎?

2021-01-19 蔣新國1211

「五十知天命」出自孔子的《論語·為政》:

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這一段話是孔子的人生感悟。從生理角度講,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人體盛衰的總規律。歲月不饒人,不同的年齡段形成不同的認知和修養,也完全順應自然規律。

那麼,何為天命?

——按詞典釋義,天命即天道,天意,延伸為上天主宰眾生命運。

天命觀點可追溯到夏商殷周時期,從甲骨文到《易經》爻詞都有記述。可見天命論由來已久,且源遠流長。

孔子的「五十知天命」更是把天命論推到了極致。

死生有命,富貴在天。不知命,無以為君子……

在孔子看來,一個人的生死貧富完全是上天註定好了的,絕非能憑一己之力而改變。所以聰明人應該知命,安命。如果強行冒險試圖改變命運,那就不是君子所為。

孔子的這一觀點,與其說知天命倒不如說認天命。「君子不與命爭」,這應該是孔子最終要表達的人生觀。

為了讓人容易接受這種人生價值觀,孔子巧妙地把天命論與五十捆綁在一起。

初生牛犢不怕虎,血氣方剛的年輕人大多不會認同這種天命觀點。可一旦人過半百,熱情變為冷靜,衝動變為理智,又或經歷諸多失敗和挫折,進取心逐漸削弱。這時,就很容易接受這種天命論點了。

似乎合情合理。爭取了半輩子的東西確得不到,這不是命嗎?

如果說魚生下來必須靠水過活,這是一種天命或自然抉擇,那被魚鉤釣起難道不是個體所為嗎?除了飢餓擇食等一定的客觀外因,主觀能動性才是被釣起的最終因素。

所以,從這一層意義上說,把知天命當作一種人生感悟尚可,但把它理解為消極的「聽天由命」,那完全不符合唯物主義辯證思維,也不符合自然運行規律。

壯士不死而已,死則舉大名耳,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史記》裡陳勝的這句話喊出了對天命論的挑戰。

天上不會掉餡餅,世上難有不勞而獲。歸根結底,一個人的成就是靠自身努力做出來的,不是上天註定分配給你的。

命運有客觀環境的制約因素,但更多的主動權還是掌握在自己手裡。不然,所有生命一生下來就註定奔向死亡,交由「天命」,那還有存在的意義嗎?

孔子的「五十知天命」是自身經歷的一種感受,不是普遍規律的科學總結。

孔子年輕時博學多才,經綸滿腹。他懷揣夢想,周遊列國,希望能得到某個國君的賞識,步入仕途,大展宏圖。

可惜生不逢時,除了做過幾天官吏,其餘時間處處碰壁。帶領弟子東奔西跑,流亡生活……

五十多歲壯志未酬,一事無成,懷才不遇,人生潦倒。情緒低落的孔子不得不發出「知天命,安天命」的悲戚感嘆。

年齡的確影響一個人的精力和能力,但年齡絕不能左右一個人的成功。

歷史上最著名的就是姜太公釣魚。年近七旬的姜子牙不僅「釣」到了周文王,而且還老驥伏櫪,拜相出山。

試想,倘若姜子牙安於「五十知天命」,不去渭水之濱垂釣,能有機會等到姬昌,施展才華實現理想嗎?

縱觀古今,年齡似乎不是成功的絆腳石,而消極認命才是走向人生輝煌的最大阻隔……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

五十可以知天命,但五十絕不應該聽天命,任天命……

(個人意見,僅供參考)

相關焦點

  • 孔子說「五十而知天命」,知天命到底是什麼意思?看完增智慧了!
    人們無論幹什麼事情都會事先和家裡人商量一下,聽聽他們的意見,這是因為隨著人們年齡的增長,這個人的人生閱歷也會逐步增加,當人們到了一定年齡段,就會知道自己應該幹什麼事,孔子說五十知天命,這個知天命是什麼意思?
  • 五十而知天命指的是什麼天命
    孔子說,人生五十而知天命,那知道的是什麼天命?這種理解和答案因人而異,而且見解多且不同。有人說是知道了自己以後的人生該怎麼過?也就是說知道了上天給自己是怎樣安排了?有人說50歲的人對事情不再有追求,對榮辱不再關心;但事實上這個所謂的知天命,應該是兩層意思,一層是人到了50歲,已經快從中年步入老年,應該徹底知道自己了,知道自己在這個時代和社會的位置,(不是地位)十歲以前可以混沌無知;二十歲可以懵懂輕狂;三十歲可以對自己非凡幻想;四十歲可以對自己抱有半醉半醒;但到了五十歲,那就該徹底知道自己是一塊什麼料,有多大的能量。
  •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四十不惑」指的是什麼?
    古人曾說「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這個「四十不惑」其中的「不惑」指的是什麼? 這句話出自《論語·為政》: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的話,大概是敘述自己一生求學歷程的關鍵節點。
  • 「四十不惑」是指的什麼,和「五十而知天命」有什麼區別?
    古人曾說「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這個「四十不惑」其中的「不惑」指的是什麼?這句話出自《論語·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 佛說:人過五十,一定要知天命,天命就是這2個字
    孔子當年求道於老子,不禁心曠神達,說了一句話:「吾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今五十一方知造化為何物矣。」人過五十,一定要知天命。天命就是上天運行的規律,天命主宰眾生的命運,一個人只有知天命,才能趨吉避兇,遇事化險為夷。到底什麼是天命?
  • 要知天命,順天命而為
    文/龍吟師傅 在《論語》的最後一章,大賢者孔子提出了「三知」,即「知命」、「知禮」、「知言」。可以說,這是一句著名的人生格言。」「知命」是第一個。那麼,孔子所說的「知命」是什麼意思呢?我們如何「知命而為」?隨龍吟師傅來了解一下!
  • 五十知天命,知道的是自己的難堪
    這幾年先先後後的,身邊曾經的髮小、同學、朋友、同事,越來越多的都堆在了五十歲的門檻裡外。沒喝過一杯誰的五十歲生日酒,沒聽過一句誰的五十歲的感慨。到了這個年紀,都閉了嘴。孔子說五十知天命,實實在在的就是一句安慰人的話,五十歲了,知道了理想實現的艱難,那就不要頑固的奢求什麼結果了,一切順著走就是了。智者如孔子,也不過是把人生最尷尬的年紀一語帶過。沒方法,沒借鑑,全看自己是不是看得開。鬼扯啊,哪個五十歲的人沒在一些睡不著的夜裡輾轉反側。
  • 五十知天命!今後的路,該如何走?
    柳哲歲月如梭,轉眼五十歲,到了知天命之年!我走南闖北而來,東衝西撞而來,懵懵懂懂而來,半睡半醒而來,人生又走到了一個新的起點與人生的關鍵節點!孔子曾言「五十知天命」 ,天命到底是什麼?我也沒有完全搞明白。讀《論語》,子貢曾說過:「夫子之文章,可得而聞也。
  • 知天命
    五十知天命,五十不怨命。
  • 五十知天命如何理解?不是認命,而是懂得了順勢而為
    論語《為政》篇中有記載: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後來,也用這些詞語來代指人生不同的年齡階段。對於每一階段對應的詞語,每個人可能都有不同的理解,只拿五十知天命來說,很多人認為五十多歲的時候,人就能夠理解和接受自己的命運,也就是認命,也有人認為到了五十歲,人開始懂得一些人生真正的道理。
  • 「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順」:人過50歲,餘生已經開始了
    孔子曾經把自己的人生分為了幾個階段,其中他將人生的五十歲稱之為「知天命」之年,而六十歲則是「耳順」之年。五十歲是人生的一個很關鍵的年齡點,從這裡開始,一個人就開啟了他的餘生,並且要能夠深知他以後的命數。
  • 五十知天命,到底什麼是天命?看完你才懂得其中的意思
    50歲是一個人從中年步入老年的過渡期,也說明一個人過完了半生,而人到了50歲後也是進入知天命的年紀。天命一般人理解的是上天安排的命運,也決定一個人的壽命有多長,但是也有人說知天命就是看透人生,順應上天的安排。那麼,這個知天命指的是什麼?
  • 孔子講五十而知天命,這個天命到底怎麼理解?
    孔子講「樂天知命,故不憂」,又講「五十而知天命」。其實大部分人讀到這些都是懵懵懂懂的,更多時候對於命運的直觀印象,大概就是抬頭仰望星空的時候,浩瀚無際的星空讓人覺得自己很渺小,總感覺冥冥之中有什麼東西主宰著自己。古希臘人曾說:「向命運大聲叫罵又有什麼用?命運是個聾子。」
  • 劉成庚解讀《論語》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
    原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順, 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劉成庚解讀:孔子說:在我十五歲的時候就要立志於學習,三十歲能自立,四十歲撐握的知識與經歷可以做到不被外界事物迷惑,五十歲明白什麼是天命,六十歲能聽得進去不同的意見,七十歲能隨著心裡的想法去隨意去做事,不會不合理。
  • 四十而不惑 五十知天命:那些走心的期貨感悟
    孔子言: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吾十有五而志於學莊子有句話說得很好:如果沒有黑暗的襯託,那又何談光明呢?我們的教育,讓我們錯誤的認識了世界。黑暗和光明應該是對等的,應該是沒有優劣之分的。
  • 大多數人知道三十而立,五十知天命,那你知道之後嗎?
    趙岐註:「孩提,二三歲之間,在襁褓知孩笑,可提抱者也。」 8歲 總角:古代未成年的人把頭髮紮成鬐。童年時期,幼年。 晉·陶潛《榮木》詩序:「總角聞道,白首無成。」
  • 五十知天命,都知道了些啥?
    四十而不惑,五十知天命。人到五十,人生也過半了,真正開始下半場了。「吃一塹,長一智」,酸甜苦辣都嘗過,就漸漸看透了人生,也看淡了人生。1、忙來忙去,忙啥?人生一輩子,幾十年,從跨出學校大門的那一天開始,忙著找工作,忙著結婚生孩子,後來,忙著房貸車貸,供養孩子讀書。
  • 古人有云: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新年...
    懂球帝首頁>足球新聞> 古人有云: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新年... 古人有云: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新年... 曼城足球俱樂部 01-11 17:41 古人有云: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 五十歲知天命,以為會少些困惑多些篤定,實際卻不是,為什麼?
    一、為什麼不能篤定(一)我們要知道「天命」,中國古代的時候就說天是主宰一切的神秘力量,所有都是順應上天安排。五十歲,古人說「年過七十古來稀」,一般活到七八十歲都算長壽之人了。活一百歲就更是有福氣了,五十稱作「半百」,半百的人應該知道自己的命數了,也就多了許多的順其自然。還有許多人不能篤定生活卻是條件有限。
  • 知自己就是知天命
    知自己就是知天命傅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