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性侵」疑雲發酵,其支持者稱當事女性指認有政治動機

2021-01-07 環球網

本文轉自【澎湃新聞】;

新華社5月8日消息,美國民主黨推定總統候選人、前副總統喬·拜登被指認27年前性侵女性的新聞繼續發酵。

自稱受害女性塔拉·裡德5月7日接受媒體採訪,希望拜登退出總統競選,稱願和拜登一起接受測謊。另有媒體曝出,裡德的代表律師曾為現任總統唐納·川普競選捐款。

拜登當天再度自辯清白,其陣營認為「性侵」指認有政治動機。

呼籲「追責」

裡德當天接受美國全國廣播公司記者梅金·凱利採訪。這是她在拜登6天前公開否認性侵一事後,首度接受電視媒體採訪。她說,願意就個人陳述宣誓作證,如果拜登願意接受測謊,她也願意,但她「不是罪犯」。

裡德要求拜登「站出來承擔責任」,認為他在競選中不應強調自己「符合美國總統的品質」。回答「是否想讓他退選」問題時,裡德說:「我希望他願意,但他肯定不會。」

按照法新社的說法,裡德就性侵事件的公開說辭幾經變化。現年56歲的裡德今年3月借一家播客自媒體講述遭遇,稱她1993年在國會參議院為拜登工作,其間遭拜登用手性侵。她2019年1月與7名女性共同指認拜登曾對自己「動手動腳」,當時沒人提及「性侵」字眼。裡德今年4月初向華盛頓警方報案,但沒有點名拜登。

各執一詞

同一天,現年77歲的拜登接受佛羅裡達州一家電視臺採訪時,再次否認性侵指認,說:「真相最重要……真相就是這些指認徹底不實。」

拜登本月1日首度公開回應性侵醜聞,說性侵「從未發生過」,「我不明白為什麼27年過去了,出現這個說法」。

拜登競選團隊副經理凱特·貝丁菲爾德5月7日發表聲明,說裡德的說法「出現越來越多不一致」之處。即便需要對女性作無罪推定,「我們同時決不能犧牲真相,真相就是那些指認不實」。聲明沒有回應裡德呼籲拜登退選一事。

美國多家媒體曾採訪裡德的朋友和親屬,認定她的部分說法屬實。但拜登任國會參議員時的3名助理都否認曾接到裡德就性騷擾所作投訴。眾議院議長南希·佩洛西、前總統競選人伊莉莎白·沃倫等民主黨女性「大佬」也力挺拜登。

法新社報導,美國蒙茅斯大學5月6日公布民意調查顯示,37%受訪者認為性侵一說可能為真,32%認為可能不實,另有31%無從判斷真假。

政治動機?

拜登支持者認為,裡德指認拜登有政治動機。根據媒體梳理,裡德每次指認時機均與拜登競選關鍵節點重合:拜登2019年初準備參選時遭遇裡德等8名女性指認;今年3月裡德自曝遭性侵時,恰逢拜登選情一路看漲,成為民主黨總統候選人的機率大增。裡德4月初向警方報案前後,她支持的民主黨總統競選人伯尼·桑德斯宣布退選。

另據美聯社報導,擅長處理女性性侵和性騷擾訴訟的美國知名律師道格拉斯·威格多確認,他已成為裡德的代表律師,願幫助裡德應對媒體以及後續可能發起的獨立調查。威格多說,他和裡德尚未討論提起訴訟,但不排除訴諸法庭的可能性。

威格多所在的律師事務所承認威格多支持川普,但否認律所決定為裡德辯護帶有政治動機。美國聯邦選舉委員會數據顯示,威格多4年前曾向川普捐款5.5萬美元支持後者競選總統。

蒙茅斯大學民調同時顯示,支持拜登就任總統的受訪者比例從3月的48%攀升至50%。同期支持川普的受訪者比例則從45%跌至41%。

(原題為《【特稿】拜登「性侵」疑雲發酵》)

相關焦點

  • 拜登首次回應性侵指控:從來沒發生過 川普幫腔
    4月9日,裡德向華盛頓警方提交報告,稱她是拜登性侵行徑的受害者。儘管拜登的團隊堅決否認相關指認,但是拜登本人尚未直接回應這一指控。據美國《國會山報》報導,屆時拜登將在位於華盛頓的家中以視頻連線的方式參加《早安,喬》的節目。報導稱,此舉將使拜登能夠以更為有利的方式處理這一問題,因為該節目主持人一向對川普持批評態度。
  • 詹姆斯遭網暴,曾被「前總統性侵」的川普支持者:你搬去中國吧
    導語:詹姆斯遭網暴,曾被「前總統性侵」的川普支持者:你搬去中國吧!前不久詹姆斯在網絡上發聲,聲援遭白人警察的連開7槍的黑人男子後,詹姆斯在網絡上被川普的支持者「攻擊」了!當地時間26日下午,詹姆斯發文稱:「去他的!我們需要改變!我們受夠了!」(基諾沙市街頭騷亂場面)但是,沒過多久,詹姆斯就遭受到了網絡暴力。一位名叫胡安妮塔·布羅德裡克(Juanita Broaddrick)的女性發推特「攻擊」詹姆斯:「勒布朗你搬去中國吧。
  • 阿富汗涉性侵政敵副總統出境 引發海外流亡疑雲
    (原標題:阿富汗涉性侵副總統出境引發海外流亡疑雲)阿富汗官員20日說,副總統阿卜杜勒·拉希德·杜斯塔姆已經啟程前往土耳其。杜斯塔姆涉嫌囚禁並性侵政敵,正受調查,此時離境引發外界對他暫時海外流亡以逃避訴訟的猜測。
  • 73歲希拉蕊站隊歐巴馬,公開支持拜登競選美總統,三老隊友再抱團
    當地時間4月28日,美國前國務卿希拉蕊·柯林頓(Hillary Clinton)公開支持喬·拜登(Joe Biden)競選美國總統。希拉蕊在社交網站發布了一張與歐巴馬和拜登的合影,暗示三人又將團結在一起。
  • 拜登支持者在社交網絡歡慶其勝利:「美國已經強大了!」
    如下圖所示,昨天,一個支持美國當選總統拜登的帳號就在美國社交網站「推特」上發帖稱,隨著拜登贏得了今年的美國總統大選,美國現任總統川普將很快被拜登送入監獄了,這意味著美國「已經重新強大起來了」。不過,雖然這些拜登的支持者選擇在「小藍帽」上印出「美國已經強大起來」的口號,明顯是在諷刺川普及其支持者,他們的做法卻反而引起了其他一些拜登支持者的不滿。
  • 高管性侵疑雲|心理學:為什麼被性侵的人,會對施害者表現親暱?
    高管性侵案,不斷發酵,愈演愈烈,全網人民都在關注這一事件的進展。昨晚,財新網為他們的報導《特稿|高管性侵養女案疑雲》致歉「我們認真核查,行文存在偏頗之處,已在當日撤回報導。」這篇報導之所以引發網友的集體聲討,主要是因為其完全站在鮑毓明的立場,講述了一個「自小缺乏關愛的女孩,向養父尋求安全感,後來恩將仇報」的故事。
  • 川普支持者衝擊美國國會大廈:最後的政治鬧劇和未盡的種族焦慮
    他強調,川普在剛開始的幾個小時內都拒絕呼籲其支持者和平撤回。在下午兩點三十八分,川普在推特上寫道:「請支持我們的國會警衛和執法機關。他們確實是與我們的國家共進退的。保持和平!」對暴亂本身隻字不提,也因此有委婉支持的嫌疑。
  • 美國大選|拜登全國講話對川普支持者喊話:給彼此一個機會
    美國大選|拜登全國講話對川普支持者喊話:給彼此一個機會 澎湃新聞記者 南博一 2020-11-08 09:43 來源
  • 川普VS拜登 他們的幕後金主和支持者分別是誰?
    募集資金方面 川普領先於拜登美國響應性政治中心(Center for Responsive Politics) 研究主任薩拉·布萊納(Sarah Bryner)表示,在募集資金方面,「川普領先於拜登」。該中心跟蹤和分析政治中的金錢。
  • 女議員控訴性侵有損議會尊嚴 日本群馬縣唯一女性議員遭公投罷免
    日本前議員新井祥子去年控訴草津町町長黑巖信忠對其性侵,最後遭公投罷免。日本最近舉行了一場「罷免議員公投」,罷免理由並非議員貪汙或是犯罪,而是這名群馬縣草津町唯一的女性議員新井祥子,在去年控訴同町町長黑巖信忠性侵。
  • 伊萬卡回應被檢方傳喚 :調查出於政治動機,我花了5小時作證
    當地時間3日,伊萬卡對此作出回應,稱自己花了5個多小時進行作證,並稱此次調查「出於政治動機」。據美國《國會山報》等多家外媒報導,當地時間3日,伊萬卡在社交媒體上發布聲明稱:「本周,我花了5個多小時在民主黨位於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的辦公室作證,他們質疑川普酒店在就職典禮上收取的房費。我和他們分享了一封4年前的電子郵件。在郵件中,我指示酒店要收取『公平的市場價格』。」
  • 「政治正確」的拜登會選華裔當商務部長嗎?這對中國有什麼影響?
    昨日晚間,「時不我待」的拜登在各方的預期時間前「提前」公布了其未來政府的內閣名單。 不出意外的是,美國國務卿一職最終花落拜登的老朋友布林肯(Blinken),這位被各方譽為「外交官中的外交官」在將近20年前就與拜登有過共事的經歷。無論是拜登擔任參議員還是副總統期間,布林肯都堪稱拜登的「左膀右臂」。
  • 韓8名女性在臺遭性侵 韓駐臺代表要求嚴懲嫌犯
    [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崔燕]韓國外交部25日表示,繼日前發生韓國女性在臺灣遭性侵事件後,又接到7起前往臺灣的韓國遊客類似舉報,且這些人在臺灣都搭乘了同一公司的計程車。  臺灣好色司機詹侑儒被披露涉嫌迷奸來臺旅遊的韓國女性後,越來越多的受害者出面指認曾有類似遭遇。25日,韓國外交部官員稱,本月16日至18日,韓國駐臺北代表部接到7起類似舉報,8名疑似受害人均乘坐過臺灣「Jerry包車旅行」的計程車。她們一致表示,在喝下司機給的酸奶後在車裡昏迷,醒來後跌跌撞撞勉強回到酒店,想不起昏迷期間發生的事情,但是沒有被劫財。
  • 拜登競選大巴被川普支持者車隊「包圍」,被迫取消...
    「今日俄羅斯」(RT)剛剛消息,當地時間10月30日,在美國德克薩斯州,拜登-哈裡斯競選大巴被一隊皮卡「包圍」,並被迫取消了當天的競選活動。RT在這則報導的標題上稱,這個皮卡車隊懸掛著美國國旗和「讓美國再次偉大(MAGA)」的旗幟,是川普支持者的車隊。
  • 拜登支持者街頭起舞歡慶,CNN評論員淚灑主播臺
    當地時間11月7日,在美國加州、賓州、紐約等地,拜登的支持者紛紛走上街頭,慶祝拜登贏得大選。在北京時間11月4日下午1時左右,拜登就與他的妻子親自出面安撫支持者,稱自己「會贏」,理由是很多支持他的郵寄選票還沒有被計入在內。他還預測自己會拿下賓夕法尼亞、密西根和威斯康星,由此終結川普的連任希望。
  • 【拜登競選大巴被川普支持者包圍】「今日俄羅斯」(RT)剛剛消息...
    【拜登競選大巴被川普支持者包圍】「今日俄羅斯」(RT)剛剛消息,當地時間10月30日,在美國德克薩斯州,拜登-哈裡斯競選大巴被一隊皮卡「包圍」,並被迫取消了當天的競選活動。RT在這則報導的標題上稱,這個皮卡車隊懸掛著美國國旗和「讓美國再次偉大(MAGA)」的旗幟,是川普支持者的車隊。隨後,民主黨人譴責此次事件是「危險的騷擾」。
  • 情況越來越糟糕,美國多地爆發遊行抗議,有人朝川普支持者開槍
    多家美媒測算拜登勝選,並且在相關報導中稱,拜登「擊敗」川普,成為美國第46任總統。然而這個消息廣泛傳播後,美國多地爆發遊行抗議。川普的支持者們走上街頭,搖旗吶喊,聲稱現在媒體預測結果還為時尚早。情況越來越糟糕,美國人在政治立場上的分裂逐漸失控。
  • 拜登被控性侵 主流媒體沉默 雙重標準昭然若揭
    去年,她和多名婦女一起公開指控拜登不適當的身體接觸。今年3月25日,雷德又擴大了她的指控範圍,包括拜登曾經性侵過她。她指控說:拜登「逼我靠在牆上;他用膝蓋張開我的雙腿,並把手指伸入我的體內」。拜登性侵雷德這一事件,有很多證人,包括雷德的母親、兄弟和朋友,甚至還有雷德的母親給CNN名嘴、著名電視節目主持人拉裡·金(Larry King)的電視直播節目打電話的視頻佐證。
  • 「It『s time to heal.」是為政治語言,拜登上臺仍將難以「治癒...
    在今年的美國大選中,拜登最終能戰勝川普的原因有很多,但若聚焦在政黨層面的因素,則筆者認為,從美國社會長期發展的態勢來看,民主黨與共和黨的支持度或將逐漸拉開差距:民主黨的支持度將逐漸擴盤,而共和黨的支持度將逐漸萎縮。
  • NBA罷賽,「被前總統柯林頓性侵」的女性炮轟詹皇:搬去中國吧
    但同時,我們也很清楚一點,那就是,對各支球隊來說,肯定會有一些細節上的操作,是為了表達對黑人被槍擊事件的不滿的,具體如何操作呢?繼續關注吧。我們一直都在說,讓政治遠離體育運動,遠離競技體育,只可惜,一些球員們,還是會參與,因為很多事情,涉及到他們自己的切身利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