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中乙聯賽第一階段在雲南戰罷。本次聯賽的海埂賽區、瀘西賽區以周到的服務得到了參賽各隊的好評,瀘西賽區各球隊還送上錦旗以表謝意。賽事的順利舉辦,凝聚著兩個賽區眾多工作人員大量辛苦的努力和不分白天黑夜的付出,尤其是首次保障全國高規格足球比賽的瀘西賽區,能夠在短短時間內達到職業足球聯賽的辦賽要求,實屬不易。
在確定本賽季中乙聯賽的舉辦地之前,中國足協對昆明、廣州、南京、蘇州等全國多地進行了考察。8月至9月期間,中國足協赴雲南進行了3次考察,把海埂基地定為聯賽賽區之一。在雲南省委省政府、雲南省體育局的重視和支持下,雲南省足球協會向中國足協表達了瀘西高原足球訓練基地成為第二個中乙聯賽賽區的意願。但是,當時的瀘西高原足球訓練基地還不完全具備保障中乙這樣大型賽事的條件和經驗。在全面了解中乙聯賽的規模和要求後,雲南足協會同瀘西基地制定出一系列針對中乙賽事的保障方案。
最初,瀘西賽區基地門前沒有鋪設好的水泥路,都是小路,各支球隊的大巴車開不進來。為了解決交通問題,瀘西縣委縣政府舉全縣之力,特批並專門修建了兩條水泥路和一條柏油路,僅用20多天就鋪設完畢。此外,瀘西賽區沒有符合要求的轉播架,於是,賽區工作人員聯手雲南足協工作組在三天時間裡,頂風扛雨,迅速搭建了3個高13米的轉播架。
同時,瀘西賽區在極短的時間內進行了升級改造,完成了客房布草、廚房用具、屏風、健身器材、娛樂設施、洗衣機、製冰機、競賽物資的採購工作。與雲南足協配合完成了基地封閉圍欄的施工、伸縮門及安保崗亭的安裝;完成了3塊比賽場地的球門更換,撤下原有的移動球門,重新在球場上打樁整改為固定球門,讓瀘西基地在硬體方面達到了舉辦大型賽事的標準,終於迎來中乙聯賽的落地。
瀘西賽區防疫醫療組負責人韓子嬌給記者講述了一個細節,10月20日,各俱樂部球隊陸續抵達賽區報到並進行核酸檢測。當天瀘西下大雨,幾支隊伍來晚了。晚上9點,延誤的球隊抵達後,賽區工作人員貼心地為球員撐起雨傘,並將他們接送到核酸檢測區。球員們說,當時坐了一整天的車,非常疲憊,但下車時基地工作人員撐傘的舉動,讓他們非常感動,感覺十分暖心。
而此時,負責核酸檢測的醫護人員們,距離早上7點穿上厚重的防護服已經過去整整14個小時。此時,他們仍然堅守崗位,為球員們挨個進行檢測,完全不顧臉上汗水連連、身上悶熱難耐。在歷時1個多小時的取樣後,醫護人員沒有休息,晚上11點從賽區出發,將檢測樣本送往醫院進行檢測,直到凌晨4點檢測結果出來。整個過程中,醫護人員都沒有脫下防護服,沒顧上喝一口水,只為讓旅途勞頓的球員儘快結束隔離。
此外,瀘西賽區協調醫院部門,在賽區設立醫療室、駐地醫療救護車,同時在瀘西縣人民醫院和瀘西縣中醫醫院開通綠色通道。在非比賽日,賽區常駐的值班醫生24小時待命。在第一階段比賽期間,內蒙古隊的一名球員晚上高燒不退。凌晨3點,正在休息的駐地醫生在得知消息後沒有絲毫耽誤,立即為隊員做了體溫檢測並進行初步診斷,並連夜聯繫醫院,迅速將隊員轉移到醫院。早晨6點,確認隊員病情好轉後,賽區工作人員及醫生們才鬆了一口氣。
賽事期間,後勤保障工作也絲毫沒有鬆懈,後勤負責人何麗瓊介紹,基地客房部28名工作人員24小時待命,夜間配有值班人員,隨時幫助隊員們解決問題。多天的封閉生活中,球員和工作人員的關係越來越融洽,大家從最初的陌生人到相熟的朋友,球員看到服務人員時都會主動上前打招呼問好,球員的尊重和肯定是對工作人員最好的獎勵。
而在餐飲方面,瀘西賽區為本次中乙聯賽配備了38人的後廚團隊,廚房還為球員烹飪一些瀘西當地特色美食,何麗瓊說,球員特別喜歡吃瀘西本地洋芋烹飪的菜品,還有紅燒豬肘、黃燜羊肉等等,每次菜單輪到這幾道菜,後廚都需要多配一些菜。有時候工作人員看到一些球員向他們走來,便會心一笑,為球員拿出提前準備好的特大號碗,長時間的封閉生活讓球員和工作人員形成了默契。
在本次中乙聯賽中,整個瀘西賽區的前期籌備工作非常龐雜,許多事情都需要工作團隊一點點去摸索、落實。瀘西賽區組委會工作全體人員迎難而上,將困難一個個克服 ,將障礙一個個掃清,終於迎來了賽事任務的圓滿完成。通過整個賽區工作人員的不懈努力,讓來自全國的球隊感受到了雲南人民的樸實和熱情以及細緻周到的服務,最終各隊對賽區的工作表達了高度認可和感謝,在第一階段結束後,賽區收到了來自各隊的錦旗以及足球、球衣等禮物。
瀘西賽區基地總經理張建明說,「在此之前,基地工作人員都沒有保障大賽的經驗,但在中乙聯賽的歷練下,我們的工作團隊同球員一樣在比賽中不斷學習成長,汲取經驗。我們全力以赴,與各方一道努力,傾心辦好比賽。可以說,今後只要有比賽在瀘西基地舉辦,我們都有信心提供最專業和最優質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