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承傳中華傳統文化而不懈努力,歡迎關註並轉發!隨喜您功德!!!
在1000多年前的中國,有這樣一個「可怕」的王族。
它能在最亂的亂世中生存,在朝代更迭中還能使國家富饒。
可這個受百姓敬仰的王族,在短短存在72年後,卻自己選擇在中國歷史上消失了!
原來這個王族的後代,背負著一個「特殊使命」,他們在之後沉寂的千年裡,其實一直在「神不知鬼不覺」地,改變著整個中國。
如今,他們終於爆發了!
這個家族就是:吳越錢氏家族。
1000多年前,唐宋之間,有過一個五代十國的奇局,
天下紛爭,群雄四起,這是中國歷史上最亂的一個亂世。
當時北方戰火紛飛,田園荒蕪,可很奇怪的是,在南方,浙江一帶的吳越國卻是太平景象。
這就不得不提吳越國的君主,錢鏐。
他一生充滿傳奇,也是他奠基了錢氏家族的輝煌。
他生於公元852年,杭州臨安人,據說他出生時,相貌奇醜,醜到連親爹都不想要。
他爹覺得不詳,想把他棄於井中,好在阿婆憐惜,才保住性命。
《錢氏宗譜》中的錢鏐像
公元978年,後代遵從他的遺囑,為保護百姓免受戰亂,歸附宋朝,成就了中國史上少有的和平統一局面,江南則成了富甲一方的華夏之地。
編寫《百家姓》時,由於當時趙氏為帝,「趙」姓被排在第一位,而排在第二的,就是「錢」姓。
之後這個傳奇的王族,漸漸消失在了歷史中,可錢氏家族不僅沒衰敗,還長達千年都人才興盛!
自唐末歷五代,又經北宋至南宋,400年間,吳越錢氏封郡王、國公者二十餘人,封侯拜相、入仕內閣者,將近百人。
除了位極人臣的,還出了,許多著名文學家、藏書家、醫藥家。
宋朝皇帝讚譽:「忠孝盛大唯錢氏一族」。
明代,出現了詩人錢謙益,他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詩人之一。
錢謙益
到清朝,又出現了18世紀,中國最為淵博和專精的學術大師錢大昕,他被陳寅恪評價為:清代史家第一人。
而且名藏書家錢曾、學者錢塘、書畫家錢灃等等,都是錢王后裔。
錢大昕
俗話說,富不過三代,孟子也說:君子之澤,五世而斬。
可錢氏家族徹底顛覆了人們的想像,到近代,更是爆發,人才井噴。
錢氏人口僅佔我國全部人口千分之二,但自宋代以來,載入史冊的錢氏名人就已逾千。
據統計,當代國內外僅科學院院士以上的,錢氏名人就有一百多位,分布於世界五十多個國家。
有人總結錢家出過:一諾獎、二外交家、三科學家、四國學大師、五全國政協副主席、十八兩院院士。
錢穆、錢鍾書、錢學森……這些名字彪炳史冊,如雷貫耳,可這些人,全都出自錢氏家族!
這相當恐怖,也令人疑惑,為何錢氏能人才濟濟?不少研究學者認為,是因錢家有著不同常人的DNA。
可事實卻是因為,錢鏐的那一紙家訓!
在家訓的開篇,就提到:心術不可得罪於天地,言行皆當無愧於聖賢。
錢鏐認為,做人以立品為先,有才無德的人,是極其危險的。
錢鏐曾說「子孫雖愚,詩書須讀」。
所以,崇文倡教、讀書明理,是錢氏家族的重要家風,它強調的就是:
「讀書為第一等事,讀書子弟為第一等人。」
為了讓家族中的窮苦孩子,也能讀得起書,家訓中規定:家富提攜宗族,置義塾與公田,歲飢賑濟親朋,籌仁漿與義粟。
於是從宋代開始,錢氏家族就族內相互扶攜,各地的錢家都設立義田、義莊
……
並明文規定其中一部分田產或盈利,必須作為教育經費。
無錫的「懷海義莊」就是個典範其宗旨就是:「救災周急、恤孤矜寡、排難解紛、興學育才」。
族內凡鰥寡孤獨者,均能領到義莊錢糧;錢姓子弟不分貧富都能上學。
國學大師錢穆,就是在義莊資助下才得以上學的。
他最著名的著作《中國文學史》,堪稱是中國文學史上,最全面的詳盡的講義,無人能出其右,中國學術界尊之為「一代宗師」。
更有學者謂其為:中國最後一位士大夫、國學宗師。
錢穆的親侄子錢偉長,同樣家境貧寒,讀不起書,在義莊的資助下,才完成學業,成為了中國的力學之父。
1941年,他提出「板殼內稟理論」,愛因斯坦看後,這樣評價:「這位中國青年解決了困擾我多年的問題。」
他還發表了世界上,第一篇關於奇異攝動的理論,被國際上公認該領域的奠基人。
有人問錢偉長,為什麼錢氏家族,有很多成功的人才時,他調侃道:
「我們錢家人喜歡讀書,書讀多了容易當官,當官的容易出名。」
錢偉長與錢穆
國學大師、著名教育家錢基博,自幼便喜好讀書,勤奮治學到,「於車塵馬足間,也總手執一卷」,以至於「生平讀書無一字滑過」。
他博通經史子集四部,以集部之學見稱於世,有「集部之學,海內罕對」的美譽。
大名鼎鼎的張謇贊其文章,「大江以北,未見其倫。」而他的兒子,比他更出名。
他的兒子,不是別人,正是民國第一才子錢鍾書。
他的《圍城》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一部風格獨特的諷刺小說,被譽為「新儒林外史」。他的《管錐編》堪稱是文學史的代表作。
眾人皆知錢鍾書有「照相機式的記憶」,有「百科全書式的大腦」,而錢鍾書的用功之勤,亦無人能比。
除了大量閱讀之外,他還學習他的父親,無論看什麼書都必做筆記,一生都在純粹地做學問。
錢氏研究者曾說:「錢家人的家風都很正,學習的目的性非常的純潔,他們對讀書的熱愛,完全是對知識的追求和熱愛。」
錢氏家訓中還寫了婚姻原則:娶媳求淑女,勿計妝奩,嫁女擇佳婿,勿慕富貴。
相比家世、財富,更看重配偶的教養和素質。讓人不禁感嘆,
一千年前的錢氏家訓,居然觀念如此超前。
而錢氏家族的配偶,大多德才兼備。
錢學森的妻子蔣英,就是一位賢惠的妻子,慈愛的母親,在錢學森苦悶時,始終相伴左右。
錢學森曾多次提及,「在我工作遇到困難而百思不得其解時,往往是蔣英的歌聲使我豁然開朗,得到啟示,我很有福氣。」
錢偉長的夫人孔祥瑛,是孔子的第七十五代孫,清華大學高材生,曾任清華附中校長。
他們兩人相濡以沫61年,在錢偉長最落魄的日子裡仍不離不棄。
錢偉長和孔祥瑛
一天,錢基博私自拆開了,楊絳寄給錢鍾書的信,信中寫道:
「現在吾兩人快樂無用,須兩家父親兄弟皆大歡喜,吾兩人之快樂乃徹始終不受障礙。」
錢基博不禁讚嘆:「真是聰明人語。」
之後,錢基博親自給楊絳回信,信中大大稱讚她的孝悌明理,且立即認可她和錢鍾書的戀愛關係。
而婚後,錢鍾書更給了她最高的評價:最才的女,最賢的妻。
正是這樣的「優優聯姻」,使錢家基因不斷優化。
錢鍾書和楊絳
更令人佩服的,是錢氏家訓中的家國觀:「私見盡要剷除,公益概行提倡」,「利在一時故謀也,利在萬世者更謀之」。
早就1000多年前,錢氏家訓,就提出了作為社會人的擔當,實在令人汗顏。
不做蠅營狗苟的「小我」,要做利國利民的「大我」,弱則發奮圖強,強則振興中華,更成了錢氏子孫自覺背負千年的使命!
比如錢穆,即使到晚年,仍不忘教導子女:
「吃點苦沒有什麼,我希望你們,做好一個中國人,用功讀書做學問。」
其實錢偉長是個嚴重偏科生,他英文成績0分,物理成績5分,但他以國文和歷史滿分的成績,考入了清華大學歷史系。
可當看到中國因為沒有飛機,被日軍打得節節敗退時。
他毅然選擇為救國換專業,去學習如何製造飛機大炮!
之前毫無物理基礎的他,以弱博強,發奮苦讀,在短短4年裡,就完成了一般人8年才完成的學業,終成一代物理大師,實現科技報國之志。
中國近代著名語言文字學家錢玄同,他是一名五四先鋒,是他催成新文學的誕生並予以獎掖支持。
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第一篇白話小說,就是魯迅在他的敦促下創作的。
而他的兒子錢三強,沒有繼承他的衣缽從文,反而選擇了理科,他非但沒有失望,反而鼓勵兒子追求自己的興趣。
1937年,錢玄同染上重病,孝順的錢三強不忍離開父親,猶豫是否出國學習,沒想到錢玄同卻堅定地對他說:
「你學的科學,將來對國家有用,你還是出國好好學習吧!」
後來,錢三強師從居裡夫人,錢玄同又寫信激勵兒子:「你有了很好的指導老師,要努力攀登科學高峰,振興中華!」
正是在這樣父親的教導下,錢三強始終懷有一顆強烈的愛國心。
他與妻子何澤慧在國外取得巨大成功後,毅然放棄國外優越生活,回到當時一窮二白的祖國,全身心投入到中國的原子彈事業中,成為了中國原子彈之父。
錢玄同與錢三強
當年錢學森赴美留學,他的父親錢均夫就根據錢氏家訓,專門為他寫了庭訓:
「人,生當有品:如哲、如仁、如義、如智、如忠、如悌、如教!吾兒此次西行,非其夙志,當青春然而歸,燦爛然而返!乃父告之」。
在二戰中後期,錢學森已是全美國乃至全世界,頂尖的空氣動力學專家。
可他卻一心回祖國效力,美國得知後,多次阻撓,更將他軟禁,美國海軍次長金布爾甚至咆哮:
「錢學森無論在哪裡,都抵得上5個師,我寧可把這傢伙槍斃了,也不讓他回到中國!」
得知兒子被軟禁的消息,錢均夫給他寫信勉勵道:
「吾兒對人生知之甚多,在此不必贅述。吾所囑者:人生難免波折,歲月蹉跎,全賴堅強意志。
目的既定,便鍥而不捨地去追求;即使彎路重重,也要始終抱定自己的崇高理想。
相信吾兒對科學事業的忠誠,對故國的忠誠,也相信吾兒,那中國人的靈魂永遠覺醒……」
之後歷經千辛萬苦,錢學森終於回到祖國大地,而在他的帶領下,中國國防事業實現質的飛躍:
1964年10月16日,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1967年6月17日,中國第一顆氫彈空爆試驗成功;
1970年4月24,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成功!
個個忠勇為國,代代皆是豪烈,錢氏家族不愧被稱為:「千年名門望族、兩浙第一世家」。
正是「錢氏家訓」的內容,影響了一代代錢王后人,也塑造了一批批錢氏傑出人才。
就連中紀委都特別推薦這份家訓,錢氏家訓更被記錄在「非遺」名錄裡。
即使今天看來,錢氏家訓的理念,非但沒有過時,反而更值得發揚光大。
錢家,如此的豪門望族,可他們傳承的卻從來不是錢,而是寶貴的精神食糧。
所謂「家國天下」,即是:先有一家、後有一國、最後形成天下。
而良好的家訓是「好家風」的開端,《錢氏家訓》,不只是錢氏家族的財富,更是整個中華民族,乃至全人類的共同財富!
最後附上寶貴的錢氏家訓,與大家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