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家訪作為增進家校溝通、提升育人成效的重要渠道,得到社會廣泛認可。教育部更是將家訪作為學校教育教學工作必要舉措,列為健全中小學家庭教育工作機制的重要內容,進行了多次強調和部署。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出臺了《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明確提出「落實中小學教師家訪制度,將家校聯繫情況納入教師考核」。
山東不少地方和學校一直延續著家訪的良好傳統,特別是當下社會各界越來越重視群眾教育評價的情形下,家訪承載的功能日趨多元。但是,一些地方還沒有部署開展家訪工作,部分地方和學校在推行家訪過程中,還存在簡單化、形式化的問題,引起家長和教師的不滿;對於為什麼訪、訪什麼、誰來訪、怎麼訪等問題認識還比較模糊。
為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解決我省家訪工作存在的問題,引導各地規範、有序地組織開展家訪工作,健全家校協同育人工作機制,山東省教育廳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制定出臺了《山東省中小學家訪八條要求》並於日前發布。
山東省中小學家訪八條要求
一、健全工作制度。中小學校要建立「校長帶頭、中層示範、班主任為主體、全員參與」的家訪工作機制。結合全員育人導師制建設,推動非班主任教師對所聯繫學生和所任教學科學習困難學生進行家訪。明確家訪工作的周期和次數,實現每名學生兩年內至少接受一次入戶家訪。
二、做好訪前準備。要根據學生個體情況,明確家訪目的,精心設計家訪內容。要通過任課教師及班級同學,廣泛收集學生在校情況,包括課堂表現、完成作業、參與活動、學業成績、同學相處等日常表現。對於特殊情況的學生,要有針對性地制定家訪策略。根據家長的工作和居住狀況,提前與家長商定家訪時間。
三、靈活選擇形式。家訪方式應根據實際,尊重家長意願靈活確定,注重集中家訪與日常家訪、全面家訪與重點家訪、個體家訪與分組家訪、線上家訪與線下家訪相結合。每學期班主任要採用電話或網絡的方式主動溝通每位學生的家長至少1次,班主任和其他教師都要每年入戶家訪一定數量學生。
四、科學設計內容。家訪時要全面了解學生在家表現、家庭情況和家庭教育情況,給予學生發展指導和家庭教育指導,特別是對學生思想道德、心理健康、勤儉節約、體育鍛鍊、勞動教育等方面進行引導,形成家校共育合力。要對學生在校情況進行客觀評價,向家長介紹學生取得的成長與進步。針對學生出現的問題與不足,從關愛學生的角度出發與家長一起商討解決方案和改進措施。
五、突出重點家訪。在對全體學生有基本了解的基礎上,篩選重點家訪對象,「一生一案」制定家訪工作方案。對單親家庭、留守兒童家庭、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失學輟學學生家庭、隨班就讀殘疾學生家庭等,要列入重點家訪對象,每學期至少入戶家訪1次。必要時,應邀請相關部門人員進行聯合家訪。
六、客觀做好記錄。家訪記錄是學生成長檔案的組成部分,反映教師育人的痕跡,是做好學生工作的基礎。家訪人員要及時整理家訪記錄,通過多種形式對家訪效果進行持續追蹤,評估家訪效果是否明顯、改進措施是否落實,並及時調整和改進培養方案。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加強家訪管理、創新家訪形式、做好家訪記錄,努力實現家訪高效化、實效化、科學化。
七、保護家庭隱私。家訪是對學生和家庭的深入了解,對於學生身心疾病、家庭收入、父母婚戀等相關隱私必須嚴格進行保護,不得在任何場合隨意議論學生家庭隱私。在作為家訪案例介紹或典型經驗交流時要隱去學生家庭隱私信息。
八、守好廉政底線。家訪是學校教育活動的延伸,是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合作的重要內容。家訪工作人員要帶著真心、愛心和耐心走進家庭,讓學生和家長感受到學校和教師的關愛。家訪教師要廉潔自律,不得向家長推薦、推銷教輔材料或其他收費服務,不得收受或索要財物,不接受家長的吃請,時刻保持人民教師的良好形象。
如何保證《山東省中小學家訪八條要求》有效實施?
一是納入工作評價。將家訪工作作為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積極做好《家訪八條要求》的貫徹落實,將實施情況納入學校評價。我廳將通過多種方式對各地家訪工作進行指導和督導,加強家訪培訓、嚴格家訪流程,讓家訪工作實實在在地為學生成長服務。
二是完善工作制度。將家訪工作納入教師工作量管理,作為績效工作發放的依據。對不按要求開展或走過場、流於形式的地區和學校進行通報。積極創造條件,保障教師家訪中產生的交通、食宿等所必需的經費,保證教師安全。鼓勵各地將教師家訪作為公務出差給予條件保障。
三是做好宣傳推廣。及時總結家訪工作經驗,通過搜集「最美家訪故事」、舉行家訪經驗分享會、評選優秀家訪案例等方式,宣傳工作經驗,提高家訪實效,形成本地、本校工作特色。積極利用微信公眾號、校園網等媒體對相關工作情況進行宣傳,形成家校合作育人的良好氛圍。我省教育廳也將通過組織優秀案例遴選、典型經驗系列報導等方式,在全省範圍內推廣好的經驗做法,努力打造新時期高品質家訪。
(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王桂利 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