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馬未都》年度最精彩的12件藏品,一次看到爽!

2021-03-02 觀觀雅集

點上方藍字免費訂閱

東方生活美學

自2017年7月29日起,《收藏馬未都》節目開啟了全新一年的改版。

 

回望過去的52期節目,每一次馬先生都會帶幾件精挑細選的藏品供觀眾分享。所有藏品中,要數以下這些最為精彩。

 

馬未都「撿漏」而來的明代仿製的汝窯珍品

成化年間,宮廷內少量仿製過汝窯,而成品在500多年的時間中幾乎都破損了、散失了,如今只在窯址中出土過部分殘片。

仿宋汝窯青釉象耳簋(殘片) 明成化 景德鎮御窯遺址出土  

因此,觀復博物館中所藏,為世間孤品↓

那麼,馬先生當年購買這件仿汝窯瓷器究竟花了多少錢?今晚節目裡揭曉。

 

陝西省博物館同款銅鎏金蠶

1984年12月,安康市石泉縣農民譚福全在河裡掏沙時發現了這枚鎏金銅蠶。

鎏金銅蠶通長5.6釐米、胸圍1.9釐米、胸高1.8釐米,首尾9個結,昂首吐絲,體態逼真,經專家鑑定為漢代文物。後來,鎏金銅蠶被發現者捐獻給國家,並被定為國家一級文物。

而觀復博物館中所藏鎏金銅蠶是馬未都先生從民間淘來的。

在哪兒淘的?之前的主人是誰?答案在今晚的節目裡。

 

 

此為馬未都團隊(觀復文化)與故宮團隊(北京故宮文化產品開發有限公司)的掐絲琺瑯「基業長青杯」

「基業長青杯」

乾隆年制款掐絲琺瑯爵杯

掐絲琺瑯「基業長青」杯以故宮博物院院藏「清乾隆掐絲琺瑯爵杯」為原型,經由上百位工匠,歷時三年製成,做到了與原物百分之九十九相似。

每一隻杯都要用到40克黃金12遍古法鎏金,上面鑲有綠松石青金石以及頂級南紅瑪瑙

它的具體製作過程,今晚馬先生會親自講給你聽。

 

此外,年度最精彩十二件器物中,還有這件已經48歲的「釉中彩大吉瓶」

 

此釉中彩大瓶是當年陶瓷研究所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二十周年特質的,舉世只此一件,留存至今無絲毫磕碰,十分難得。

也許你聽說過「釉上彩」,也聽說過「釉下彩」,「釉中彩」為何物?

沒聽說過就對了,這是一種完全的創新。


每一件匠心獨具的藏品背後都承載著一段厚重的歷史,也有一段精彩的收藏故事。欲了解以上器物,請鎖定今晚21:40廣西衛視《收藏馬未都》特別節目。

在這裡,遇見更好的自己

長按識別二維碼 即可關注觀觀雅集

雅物 | 美文 | 生活 | 品味

東方的。生活的。

相關焦點

  • 馬未都:我手裡最珍貴的4件國寶級藏品,一般人看不到!
    馬未都:我手裡最珍貴的4件國寶級藏品,一般人看不到!這句話適合大部分的藏家,馬未都也不例外,看似低調沉穩的他,其實早年也收藏了4件極為珍貴的寶物,據說當時他為了保管這4件寶物,專門在寸土寸金的上海,建造了一層面積為7000多平方米的「倉庫」,可見寶物之珍貴,究竟是什麼樣的寶物,能讓馬未都如此密不外宣呢?我們接著往下看。
  • 馬未都4件堪稱國寶級藏品,價值不菲,一般不輕易示人!
    馬未都歷經多年努力,搜集了不少好東西。 每一件東西的後邊都是不為人知的艱辛與努力, 可以說馬未都為此也是有過一段衣衫襤褸的生活。 他為人低調,可是手裡卻有不為人知的4件堪稱國寶級藏品。
  • 《收藏馬未都》相約第九年丨馬未都收藏生涯裡的第一次出手!
    距離《收藏馬未都》節目第九年首播倒計時僅剩兩天啦!過去的八年中,每周六晚馬先生都堅持在廣西衛視與您相見,秉承著「老傳統,新收藏。學國學,愛文化」的原則,將無數傳統文化與收藏趣事分享給我們。今天,小編將繼續為您梳理一段去年在節目中發生的趣事。
  • 《收藏馬未都》相約第九年丨馬未都的這次撿漏,至今還偷著樂!
    在上周的《收藏馬未都》播出之後,《收藏馬未都》節目也由此迎來了第九個年頭。滿滿的八年中,每周六晚馬先生都堅持在廣西衛視與您相見,秉承著「老傳統,新收藏。學國學,愛文化」的原則,將無數傳統文化與收藏趣事分享給我們。
  • 《收藏馬未都》相約第九年丨馬未都手中的九大「尖貨」!
    《收藏馬未都》節目第九年首播就在明晚!明晚!明晚!在過去的八年中,每周六晚馬未都先生都堅持在廣西衛視與您相見,秉承著「老傳統,新收藏。學國學,愛文化」的初心,將無數傳統文化與收藏趣事分享給我們。前兩天小編為您盤點了馬先生這些年最開心的一次撿漏(《收藏馬未都》相約第九年丨馬未都的這次撿漏,至今還偷著樂!)和第一件啟蒙藏品(《收藏馬未都》相約第九年丨馬未都收藏生涯裡的第一次出手!),不過重量級的選手總是最後登場——今天的「九大珍藏」是本系列的壓軸篇!
  • 成龍:我收藏砸了好幾億!馬未都:送我都不要!
    ,因為這件事,成龍一度遠離了收藏。後來的成龍收藏起來就隨心所欲了,他看到什麼喜歡就買什麼,家中的古董家具擺的滿地都是,就連歐洲的沙發,荷蘭的桌子他都收藏,可謂是五花八門。成龍最有意思的收藏,恐怕就是那幅人盡皆知的《奔馬圖》,這是徐悲鴻著名的畫作,而這幅畫的來歷,也是讓人哭笑不得。
  • 小財靠掙大財靠命:名導李翰祥臨死前曾將全部藏品託付給馬未都
    之所以人們對這三個題材的書籍趨之若鶩,在於這些書籍抓住了當今人們最所關注的問題,這基本構成了一個人畢生追求的欲望所在。富人錢多了便喜歡附庸風雅,得知馬未都也喜歡搞文物收藏,他常常帶著馬未都一起去看文物。在那個人人爭當萬元戶的時代,李翰祥一出手就是一張4000多元的紫檀大畫桌,這在當時來說絕對算是價值連城了,此後,馬未都等文物愛好者常常到李翰祥家裡瞻仰這個寶貝,對它的喜愛刻在了馬未都的臉上,也印在了李翰祥的心裡。
  • 明知他的藏品是「贗品」,還有人花300萬買下,馬未都:不得不服
    馬未都這幾年作為鑑寶節目的「常客」,經常活躍在鏡頭前,他對古董文物風趣的解說和介紹以及談吐中透露出的深刻內涵,吸引著大批觀眾,不少人都因為看了他的節目或作品開始了解古董、收藏古董。
  • 馬未都收藏戚家刀:抗倭名將戚繼光的刀原來是仿製日本腰刀?
    可是這是一個商人的戰略眼光,玩收藏的馬未都花很少的錢收藏的藏品,在幾年或者幾十年後,增值幾百倍,這種常人無法預見的能力,也是有賴於當時馬未都個人的經濟財力的。
  • 馬未都的起家史:為啥偏偏不收中國字畫?王朔:撿破爛的能沒點數
    >熟悉收藏的人不可能不知道馬未都,他是文化人,也是收藏家,曾經登上央視《百家講壇》講文化,講收藏,他還創立了一家私人收藏博物館,將眾多藏品珍藏其中,供人參觀,然而令人感到奇怪的是,這些琳琅滿目的藏品之中卻很少見書畫藝術作品。
  • 什麼是馬未都收藏價值最高的瓷器?一般不輕易示人。件件價值不菲
    就是今天我們要和大家分享的瓷塑也叫雕塑瓷,由於古玩市場收藏古代瓷器的人越來越多,市場需求量也日益擴大,雕塑瓷的價格也隨之穩步攀升,雕塑瓷可以說是大收藏家的最愛,就連轟動收藏界的馬未都馬爺也收藏了不少雕塑瓷,雕塑瓷不僅有比較高的觀賞價值,還有很大的升值潛力,從投資的角度看,未來是非常有前景的,除了這些以外,最最重要的是雕塑瓷還具有文物參考價值,瓷器界給人最神秘,信息量最少的是單色釉瓷器,由於單色釉瓷器上面的信息量太少
  • 「撿漏王」馬未都:為何從不收古字畫?王朔:撿破爛的能沒點數?
    馬未都創立了觀復博物館,自然是靠自己深厚的文化知識賺錢,早年就出過書,《馬言陶藝》是無數人的傳統文化啟蒙讀物,並親自收藏了大量的古董。由於上世紀90年代他有能力開辦一家私人博物館,可想而知,他擁有相當數量的藏品,然而,令人感到奇怪的是,他很少能看到字畫類的藏品,而這類藏品的箇中奧秘往往讓人摸不著頭腦。
  • 成龍:我的收藏有幾個億,但在馬未都眼裡都是垃圾
    剛接觸收藏,成龍什麼都要。 但最有故事的,還是樓梯拐彎處的徐悲鴻奔馬圖。 九幾年,他北京找杜琪峯,當時杜正好參加一個慈善晚宴。
  • 出書、鑑寶、收藏,小學文化的馬未都,實力證明書中自有黃金屋
    馬未都的第一次身份轉換,正是讀書帶給他的結果,編輯這個身份使他的職業生涯有了更多的可能性,正是有了這樣的起點,人脈和資源都隨之而來了。讀書讓他更懂得收藏很多人都知道,馬未都是中國第一家私人博物館觀復博物館的館主,他為人最知名的標籤就是「大收藏家」。
  • 馬未都「撿漏」:地攤看到康熙朝官窯,漫不經心問價然後便宜買走
    -馬未都要在收藏界混出名堂,最重要的是「看」字,一個沒看過的人,即使花了幾百萬甚至上千萬,也有可能買回假貨。而且有眼力的人,花幾百塊也能買回價值連城的珍寶,差就差那麼多了。要說現在收藏界最有眼光的人,馬未都雖然不能妄言第一,但絕對是其中最有名的一位,這位馬未都曾有過一段傳奇的「撿漏」經歷。
  • 馬未都:這件國寶太震撼,我第一次看到時說不出一句話!
    馬未都:這件國寶太震撼,我第一次看到時說不出一句話! 除了古家具外,馬未都最喜歡的莫過於瓷器了,早年為了能夠具體的觀察歷代瓷器的特點,他曾多次前往故宮的文華殿,以至於當時的故宮的保安一看見他就緊張,生怕他是來「踩點」偷東西的,後來認識了才解除這個誤會。
  • 馬未都,從出版社編輯,到名滿國內的收藏大家
    收藏大家馬未都,最初在出版社做編輯工作,文筆一流。當時社會上文學盛行,有一位叫做賈宏偉的文學女青年,非常喜歡馬未都寫的文字,便經常邀請馬未都在北海公園暢聊詩歌小說。後來,賈宏偉成為馬未都的老婆。一次,馬未都拿著1600元,準備給家裡買一臺彩電。但是,在路過王府井的一家商店時,看中了一組四扇屏。根據經驗,馬未都斷定,這是宋代的物件。當時這組四扇屏的報價是4000元,經過馬未都的多輪砍價,終於以1600元的價格拿下了。
  • 劉益謙2.8億拍下雞缸杯,反觀馬未都一番砍價200元買了5個
    劉益謙是一個收藏大鱷,他名下的收藏品,可謂是五花八門,基本上每一件都是大手筆。劉益謙在收藏界如同大神一般的存在,可與收藏界另外一位大佬馬未都相媲美。劉益謙的諸多藏品中,得意之作首推雞缸杯。劉益謙為了雞缸杯,也是下了血本,斥資2.8億拍下。
  • 這個嘉興人的藏品十個馬未都也及不上!
    在項元汴的收藏過程中,明代最具聲望的幾位文化名人都與其有深刻淵源。前期有明代文化巨匠文徵明為其作指點,而伴隨他收藏過程大半時光的是文徵明的兩個兒子文嘉、文彭,文氏兄弟威望雖不如其父,但在文徵明去世後到董其昌取代其領袖地位前這段時期,他們是中國鑑藏家群體的核心。在項氏收藏的後期,又有由項氏收藏滋養而成長起來的「華亭巨眼」董其昌與其交遊唱和,他的鑑藏能力因此而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
  • 馬未都:戴著白手套拿瓷器的,一種是外行,一種是騙子
    著名瓷器大師馬未都編寫了幾本關於鑑定瓷器的書籍,得到了人們的追捧。而馬未都之後發表的鑑定瓷器的言論卻令人們譁然,這位鑑定大師究竟說了什麼呢?收藏家,鑑別大師說起鑑賞藏品,人們便會想起08年的《百家講壇》,節目邀請到了一位白髮學者,學者用自己畢生的學識為大家講解了如何鑑別瓷器,玉器等收藏品。這位學者便是著名的「中國收藏界十大人物」之一的馬未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