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安文化」外還有「陰陽話術」:不帶髒字就無公害?

2020-12-14 大洋網

「祖安文化」之外,還有「陰陽話術」:不帶髒字就無公害?

「不會吧,不會吧,不會真有人……吧?」「您可真是了不得啊,我願稱您為最強!」「就這?就這?」……

如今的網絡世界中,類似言論正變得越來越多,90後、00後使用者尤甚。類似的話語體系被稱為「陰陽怪氣」,愛說此類話語的人被稱作「陰陽人」,這種網絡用語甚至形成了專門的話術體系,改變著網絡空間日常交流的風氣。

1 網絡「陰陽怪氣」何處來?

網絡世界對「陰陽怪氣」現象有一種解釋:「陰陽人」用簡單幾個字,以半遮半掩、反語挖苦的方式,讓對方在不同的場合下,都能品出同一種不爽的滋味。

實際上,作為一種反諷式的話語實踐,網絡「陰陽怪氣」繼承了一部分揶揄、嘲諷、奚落的元素。在各類交談及表演中也經常見到類似於陰陽怪氣的話語。相聲中,捧哏便常用「您可真厲害」「太了不起了」等看似正向激勵的話語,對逗哏所作糗事進行奚落,這是典型的「反語恭維」,本無傷大雅。

然而,在網絡社會上不分場合、不知輕重地濫用「陰陽話術」,正讓「陰陽怪氣」成為快速毀掉社交網絡理性討論氣氛的高效方式。其中,有三句話最具代表。

——「就這?」不管對方觀點為何,一句「就這?」打發討論,便立於不敗之地。

——「不會吧?」誇張設問讓對方如鯁在喉,保證讓其毫無招架之力。

——「他急了!」如果對方反駁,拋出「他急了!」一錘定音,讓討論再無意義。

面對網絡「陰陽怪氣」,許多網民態度糾結。「在網上抓住機會『陰陽怪氣』別人,確實很好玩,但如果有人對我這樣,恨不得順著網線去打他!」網友小耿說。

網絡「陰陽怪氣」的廣泛傳播離不開網絡直播的助推。為提升直播間人氣,一些主播化身「陰陽人」,熱衷使用所謂「釣魚」「抽象」話語與網友對噴,在製造爭議中獲得關注。有的主播還帶領粉絲去擾亂其他直播間的秩序,使得一套尋釁滋事的語言體系逐漸成型。

與此同時,為營造清朗的網絡空間,各大網絡平臺加大了對不良信息的管控,髒話等不文明詞彙被屏蔽。一些網民不斷摸索,發現「陰陽話術」可以巧妙避開日益智能的屏蔽技術,最終使得該話術走向全網,且句式越來越豐富。部分話語雖全無髒字,內容卻足夠惡毒,甚至被用來人身攻擊。

網絡「陰陽怪氣」與「祖安文化」同氣連枝,有著相似的起源。不過,由於網絡「陰陽怪氣」不帶髒字,在「祖安文化」受到整治後,一些所謂「陰陽人」反以用語文明、有涵養自居。儘管一些出格話語遠談不上文明——「你們的爹知道你們這麼孝順嗎?」「這邊建議您回爐重做呢!」……在社交媒體討論區,這樣文字隨處可見。

2 出格言論被包裝為「陰陽話術」

網絡秩序被擾亂

揶揄、諷刺、調侃都是人們常用的話語方式,平時使用並無不妥。可如果將宣揚暴力、侮辱中傷、教唆罵人的語言披上網絡「陰陽怪氣」的外衣,羅織一套看似不帶髒字、實則惡毒狠辣的「陰陽話術」,網絡戾氣必將進一步蔓延。評論區被各種群嘲話語代替,分不清到底是認真還是「反串」。

「你跟他講道理,他反說你『孝了』,我咋就『孝』了?還讓不讓人好好說話?」網友籽籽說,原本想來場心平氣和、建設性的討論,結果兩字一出,討論瞬間沒了意義。「爭吵多於思考,公共空間不再理性,長此以往,網絡交流必將愈發低效。」

一些「陰陽話術」還成為網絡暴力新武器。今年8月,熱播劇《三十而已》上演大結局,演員張月因其飾演的「反派角色」林有有遭到網友網暴。「哇,你長得那麼好看,生活中也一定是個小三吧。」「劇裡演得那麼好,是不是本色出演啊!」各種謾罵聲迫使其不得不關閉微博評論。

「網絡暴力太可怕了,幸好我是施暴者。」此類語言成為部分「陰陽人」的新口頭禪。

在過去,實施網絡暴力的一大方式就是用髒話去辱罵他人,如今「陰陽話術」雖不帶一個髒字,傷害卻一點沒減弱。

3 可以調侃,但別傷人

保護健康網絡空間人人有責

網絡「陰陽怪氣」的誕生,源於網民的獵奇心理,也符合青少年求新求異的思維方式,同時給現實中的人一個宣洩的出口。然而,濫用「陰陽話術」並不代表有涵養,更不是真性情。適當調侃尚可接受,惡意中傷絕非正道。

「網民發表『陰陽怪氣』的評論,是宣洩不滿、舒緩壓力的手段。」北京師範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徐敬宏認為,網絡「陰陽怪氣」的產生有客觀原因存在,但並不能因此承認它存在的必要性,「網絡噴子」不應披上合法外衣。

中國藝術研究院副研究員孫佳山認為,在網際網路時代,大家表達方式不同,這本無可厚非。但是在具體表達的過程中,所有人都要為自己的言論負責,不能侵犯社會最基本的價值、情感和道德規範。

網絡言論自由,不代表言論無底線,網絡亞文化發展理應有度。北京大學新媒體研究院副院長田麗認為,應警惕「陰陽話術」可能造成的網絡失序與網絡暴力。她建議,從源頭治理,加大對各大直播間尤其是頭部主播的治理力度,同時進一步更新規範社交平臺語言管理體系。

徐敬宏認為,要減少「陰陽話術」對網絡輿論空間的負面影響,歸根結底要提升網民,特別是青少年網民的媒介素養,提高其對信息的鑑別能力,增強判斷力,自覺抵制不良風氣。

半月談記者

來源:《半月談》2020年第20期

相關焦點

  • 「祖安文化」之外還有「陰陽話術」:不帶髒字就無公害?
    為提升直播間人氣,一些主播化身「陰陽人」,熱衷使用所謂「釣魚」「抽象」話語與網友對噴,在製造爭議中獲得關注。有的主播還帶領粉絲去擾亂其他直播間的秩序,使得一套尋釁滋事的語言體系逐漸成型。與此同時,為營造清朗的網絡空間,各大網絡平臺加大了對不良信息的管控,髒話等不文明詞彙被屏蔽。一些網民不斷摸索,發現「陰陽話術」可以巧妙避開日益智能的屏蔽技術,最終使得該話術走向全網,且句式越來越豐富。
  • 六部委聯手整治「飯圈」「祖安文化」:腦洞創意,怎麼就用來罵人了?
    這些看起來不帶一個髒字,組合在一起卻惡毒又低俗的語言,是網上正流行的「祖安文化」用語。這種花樣百出、惡毒下流的罵人話,頻頻出現在微博、淘寶、彈幕、直播裡,還受到不少青少年的追捧。「簡直無法想像,語言還能這樣組合,一樣是罵人,『祖安人』的創意特別搞笑。」一些年輕人不以追捧「祖安文化」為恥,反而認為是「腦洞大開」,是「聰明」「幽默」的表現。還有一些人則認為「『祖安話』就是乏味生活的一種調劑。」一些年輕人說,學業、工作壓力大,「祖安話」能快速釋放這樣的負面情緒。
  • 罵人不帶髒字
    罵人Nigger,顯示種族上的優越感;罵人Paki、Chinky,進行文化上的排斥,都不是按能力貢獻而是用膚色和民族來評判,比其他罵人話還要惡劣,因為它侮辱的不僅是個體,還有族群。英國主流社會推崇所謂的女王英語(Queen’s English)或牛津英語,那是從莎士比亞、蕭伯納到邱吉爾、柴契爾夫人傳承下來的優雅睿智,即使是罵人也絕不帶髒字,而是充滿幽默、揶揄、自嘲式的暗示。在對外文化傳播中,強調BBC英語的典雅規範,為具有各國特色的英語樹立類似「格裡尼治時」的語言標杆。
  • 第五人格佛系泛濫成災,陰陽人也層出不窮,遊戲環境該肅清了
    全佛的玩家一般都會大力推廣地下室文化,一局下來的時間都夠正經打好幾盤了,如果那個玩家本來就是最後一個,做個順水人情讓他跳地窖可以。被佛的角色有時候還會來救上椅子的,然而不扛刀又馬上上掛,像極了渣男和綠茶。
  • 史上罵人不帶髒字的五句話,沒點文化,不一定聽懂
    中華民族素來被譽為「禮儀之邦」,是因為我們古老悠久的中華文化優雅又美麗,雖然有些禮儀繁瑣,不再適用於當今社會,可其中蘊含的精神是中華文化的魅力之在。古人更加注重個人修養素質,凡是有點文化的人,不會張口閉口說髒話,即使惱羞成怒,也很婉轉的表達他們的不滿,於是不帶髒字罵人的髒話就誕生了,歷史上罵人不帶髒字的這五句話,你知道其中蘊含什麼故事嗎?沒有點文化,還真不一定聽懂這些梗。第一句是出自聖人孔子之口的「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
  • 被曲解的祖安文化,全民審醜的替罪羊
    國外英雄聯盟主播Mayumi在直播中透露她向網友學習了一些「中國話」,結果一張口全是辣雞、NMSL……這些國外友人的操作被放到各大論壇上很快就引起了不小的反響,網友們的反應也大都一致——高呼這是文化輸出。著實,當我們在越來越多除英雄聯盟外的遊戲甚至各大交友網站頻繁看到「祖安」二字時,祖安文化成功的從中國輸出到了全世界。
  • NMSL走出國門,祖安文化對外輸出,還要禍害多少年輕人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NMSL(你媽死了),這四個簡單的拼音縮寫,無孔不入地侵蝕著我們的網際網路生活。如今,連詩人也未能倖免。而NMSL所代表的祖安文化,也正在被極致地濫用,將年輕人的思考壓縮在簡單的拼音縮寫裡。
  • 祖安文化是什麼梗什麼意思 祖安這個梗是怎麼來的介紹
    受到「祖安文化」影響的並不只有學生,還有一些年輕的「祖安老師」。受疫情影響,在今年的網課期間,多位邊上課邊飈髒話的老師頗受學生們的喜愛,一位被打上「祖安化學老師」標籤的網課錄製視頻在視頻網站上還小火了一把。有網友評論說,這樣的老師說話很有趣,沒有距離感,希望也能擁有這樣的「祖安老師」。
  • 楊過可能是個「祖安文科狀元」,他「罵髒話」為何滿堂喝彩?
    趕緊上網扒拉了一會,總算大致清楚了一些:「祖安」這個梗據說源自於lol英雄聯盟,該遊戲「祖安大區」的部分玩家喜歡互噴,加上英雄艾克的口頭禪是:「這就是祖安人打招呼的方式。」於是,祖安文化就逐漸演變成了「變著花樣說髒話」的代名詞。
  • 「祖安文化」被抵制,「祖安吧」遭永封,騰訊啟動文明遊戲使者活動!
    但「祖安文化」並不是一種值得提倡的一種現象,且不少不玩英雄聯盟的網友也玩這個梗,將對罵噴人稱其為祖安文化。 最終多家媒體發起對「祖安文化」的抵制:「祖安」是病不是文化,得治!
  • 英雄聯盟:來自祖安人的問候!一鍵喊話,網絡上我重拳出擊
    召喚師峽谷中,祖安是一個最近超級火熱的大區,可以說是網紅大區。而原因就是出自祖安的族譜,說法就是祖安人打招呼的方式。莫名其妙流行的祖安梗大多都以自豪的口吻敘述,很多人都是以自己是素質大區為豪。所以說,祖安人的打招呼方式只是其中最火的,有不少玩家紛紛表示想去祖安體驗一下打招呼的方式。現在祖安的這種狀況也是越來越嚴重,讓人不太好評論。如果說反對,認為這是一種病態的發展,玩家三觀不正,不以積極態度為榮,反而以噴人和消極態度為榮。
  • 「罵人」不帶髒字,卻把你說得一無是處
    01現如今,很多人罵人不帶髒字。其實早在古代,古人就會了。而且古人罵人不帶髒字,一句話能把你批評的一無是處。翻開歷史的篇章,搜尋一下罵人不帶髒字的句子,最讓筆者印象深刻的是這兩句——「狗啃河上骨,水流東坡詩。」
  • 罵人不帶髒字的一副對聯,上聯僅7個數字,沒點水平聽不出被罵!
    罵人不帶髒字的一副對聯,上聯僅7個數字,沒點水平聽不出被罵!說到蘇東坡,大家都知道是宋朝著名文學家,「唐詩宋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蘇東坡自然作得一手好詞,除此之外,其實他在對聯上也很有造詣。雖然蘇軾仕途坎坷,但他在朝廷外有一至交佛印和尚,這佛印和尚也是才華了得,這兩人到一塊自然少不了切磋一番。
  • 史上4句罵人的「狠話」,罵人從不帶髒字,沒有文化還以為在誇你
    但有時候遇到一些蠻不講理,又讓人覺得很生氣的,不懟兩句,自己心裡也憋屈,可自己也沒辦法將那些粗鄙的話語說出口,絞盡腦汁,想要說出一些不帶髒字的「狠話」,可怎麼想都想不出來。這時候不禁感嘆,「要是有點文化就好了」。在一般人眼中,古人都是文雅的,說話文縐縐,也沒見過說「狠話」的,最多就是諷刺兩句。
  • B站上超火的「祖安」究竟是什麼梗?不懂千萬不要亂跟風
    最近有很多小夥伴逛B站的時候時常會看到一些帶有「祖安」兩個字的視頻,一開始沒多少人在意,還以為只是國內的某個地區名字而已,後來這類視頻在B站上慢慢多了起來,點進去以後彈幕和評論也都在刷「祖安人」此類的話,這個梗在B站上也越玩越火,可以說遍地都是了。
  • 周淑怡玩童年打字遊戲,這手速配上經典拍桌,祖安人實錘
    周姐常常叫自己精神小妹,有段時間脾氣暴躁,招牌動作就是拍桌子罵人,堪稱是祖安的代表人物,而眾所周知,祖安人各個都是電競鋼琴家,遊戲裡罵人從不帶髒字,不會被屏蔽,速度還賊快,你打一句,他能回你十句那種,那問題來了,周姐的手速如何呢,一個反衝鬥士手速應該不會特別快吧。
  • 古人常說的五句「髒話」,罵人不帶髒字,沒文化的人聽不懂
    古人常說的五句「髒話」,罵人不帶髒字,沒文化的人聽不懂,看來罵人也要有文化本文約1100字,閱讀時間約2分鐘,感謝收看。孔子與學生第一句:「井蛙不可以語於海者,拘於虛也;夏蟲不可以語於冰者,篤於時也。」——《莊子·秋水》很多人看到這一句肯定是一臉茫然,這哪裡是罵人的句子,這明明都寫進教材了,教材不可能教我們壞的名句。
  • 史上著名的6句「髒話」,罵人不帶髒字,別以為是在誇你
    這句詩也常被後人拿出來內涵無知之人,一定意義上就是被用作不帶髒字的罵人中。 這句詩也用於後來職場上的反諷,也被劃分為「罵人不帶髒字行列」。儘管這兩句例子已經顯得罵人者很有文化,但其實諷刺程度還是太過溫柔,真正能夠被定義為「罵人不帶髒字」的六句話,句句戳心程度其實都比這兩句要強的多。史上著名的6句「髒話」,罵人不帶髒字,別以為是在誇你。
  • 史上有名的6句「髒話」,罵人不帶一個髒字,不懂的認為是在誇你
    ——雨果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在幾千年的歷史傳承中,形成了許多自己的特色,特別是在語言方面的特色幾乎令世人欽佩,一句話的含義可以被幾十種的語言表達出來,而且活潑俏皮,有趣幽默,風格各有不同。大家參照現在的電視劇彈幕,就能看到人們在語言方面的腦洞有多大了。而古人一向講究禮儀,所以就算是與人爭論也別有一番講究。
  • 農村歇後語,古人的說話藝術,損人不帶髒字,你知道多少呢?
    在農村,「擺龍門陣」是家常便飯,一些中老年人,在這方面可謂「段子手」,損人都不帶髒字的,好多人還聽不懂,尤其是年輕人,被人損了還樂呵呵的裝懂,這些歇後語,傳承著幾百上千年,說話的藝術,其中傳承著華夏文明的文化精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