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到,冬至到。南湯圓,北方餃。暖暖和和吃一碗,保你耳朵凍不掉。
俗話說「冬至大過年」,它是我國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我們中國的一個傳統節日。為了讓孩子們了解冬至的民俗文化,繼承傳統習俗,溧陽飾演幼兒園小、中、大班開展了「迎冬至,幸福至」的系列活動。
聊一聊你知道的冬至
史一鍩:冬至應該是冬天的制度吧。
袁傳森:冬至是個大怪物
馬安懿:冬至就是冬天。
葛夏幀:冬至就是要下雪了,很冷,小動物們都要冬眠了。
王雨欣:冬至到了會變冷。
劉容行:我姑姑說,冬至要吃餃子。
陳藝曦:我聽媽媽說過了,冬至這一天,白天特別短,黑夜特別長。
教師連結:
1.在一日活動中滲透
師幼共同搜集了很多關於中國傳統節日的書籍,了解冬至的習俗和傳說。在談話活動中,緊緊圍繞「印象冬至」這一話題,說說自己對冬至的認知;在餐後,小組討論,說說節日中的習俗趣事。
2.在課程中豐富
在語言活動《冬至節裡的故事》中,孩子們了解到冬至習俗:南湯圓、北方餃;在美術活動《香噴噴的冬至味》中,孩子們創作出了自己的作品:有的是泥塑餃子,有的是繪畫餃子,還有的是造型各異的湯圓;通過科學活動《白天短,黑夜長》,孩子們了解到冬至是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音樂活動《數九歌》中了解到人們用「九」來表示節氣及其後的變化等等。
3.在環境創設中融入
在角色區中開設餃子館,幼兒在包餃子、吃餃子、學習並體驗買賣的過程中體驗節日的快樂;在美工區中可以製作繽紛水餃、義賣宣傳海報;語言區中提供有關冬至節日的繪本和「冬至節」裡的故事;在數學區的「冬至消消樂」中,幼兒會在遊戲中鞏固對冬至習俗的了解,充分讓幼兒在環境中感受到濃濃的節日氛圍。正如《指南》中說到:遊戲中應通過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和提供豐富的操作材料,最大化地支持幼兒獲得親身體驗和獲取直接經驗的需要。
舌尖上的冬至
1.湯圓篇
冬至是重要的節氣,美食當然是必不可少,在冬至這一天吃湯圓又叫「冬至團」,它代表一家人團團圓圓。小班的孩子們利用皺紋紙、糯米粉等,提前感受搓湯圓的樂趣。一顆顆圓溜溜的湯圓,承載了一個個小朋友滿滿的愛。
2.餃子篇
「老師,天天說冬至要吃湯圓,我覺得應該是吃餃子。」
「你才不對,我們家裡是吃湯圓。」
他們的爭辯聲引來了很多小朋友,於是冬至的習俗調查活動在大班展開了。通過調查,我們知道了冬至的習俗有很多:吃餃子、吃湯圓、喝羊肉湯、吃年糕……
冬至,你的家裡吃什麼?我們將幼兒帶來的調查表進行了梳理:
孩子們通過投票選出了自己想在園製作的冬至食物。想包餃子的小朋友最多,為此,孩子們設計好了餃子製作步驟圖和需要用到的材料、工具、調料品。
看,我們都是包餃子小能手
瞧,他們各顯身手,包的餃子有模有樣,造型各異,每個動作都不含糊。大家一邊包著餃子,一邊談論著、歡笑著、交流著。一個個熱情高漲,一邊包一邊相互比著,看誰包得好看,看誰包得快。
準備下鍋,煮餃子嘍
雖然孩子們做出的餃子千姿百態,形態各異,有的像花、有的又像包子,有些孩子的餃子「開花」了,但從孩子們的臉上洋溢的笑容中可以看出來,他們的心裡是多麼開心快樂。
迫不及待,吃餃子嘍
看著自己親手包的餃子,大家都無比興奮、無比自豪。當一盤盤熱騰騰的餃子端上來時,孩子們爭先恐後的品嘗自己的勞動果實,快樂和幸福洋溢在每個人的臉上。
孩子們吃了餃子的感受……
官方翻譯:我包了3個胡蘿蔔豬肉香菇青菜餡的餃子,老師燒了水煮餃子和煎餃,我吃了2個水煮餃(青菜雞蛋陷),4個煎餃(胡蘿蔔豬肉香菇青菜餡)。
玩轉冬至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生活是教育的源泉,幼兒只有在感興趣的「真」遊戲中才能體驗「真」生活。我們捕捉幼兒興趣點並追隨孩子的遊戲步伐,讓孩子們在玩中體驗精彩冬至,更重要的是看到之後生發有教育價值的遊戲課程。
趣享冬至
「二十四節氣」蘊含著鮮明的中華民族傳統習俗和深厚的文化積澱,是中國古代人民智慧的結晶,作為教師應在「二十四節氣」傳統文化的引領下,讓孩子與節氣和四季同行,在節氣變化中大聲歌唱,在自然滋養中快樂成長,從而讓節氣文化真正沉澱於幼兒美麗的心靈,讓非物質傳統文化得以傳承與發揚。
來源:溧陽實驗幼兒園